劉春艷
[摘要] 目的 探討分層次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于2018年1—3月分別選取該院不同科室臨床護理工作人員作為觀察組與參考組,各230名,觀察組采用分層次管理模式管理,參考組采用臨床常規護理管理,綜合比較分析兩組護理人員工作熱情、綜合素質及患者滿意度等指標。結果 觀察組病房管理、護理文書、護理熱情、專業知識及實操能力評分等均顯著高于參考組(P<0.05);觀察組500名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參考組(P<0.05)。結論 在臨床護理管理中實施分層次管理 能夠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有助于護理質量的提高及護患關系的改善。
[關鍵詞] 分層次管理;臨床護理;管理;護理質量;護患關系
[中圖分類號] R4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1(a)-0072-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in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 Methods 230 clinical nursing staff in different departments of the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reference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anaged by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mode. The reference group used clinical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enthusiasm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two groups of nursing staff and indicators such as patient satisfaction. Results The ward management, nursing documents, nursing enthusiasm,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bility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s 500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in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nursing staff, and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nursing quali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Key words]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 Quality of care;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近年來隨著醫療模式的轉變,人們對護理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1-2]。作為醫院管理的一部分,護理管理為主要內容之一,以往常規管理模式使護理人員在工作中面臨工作量繁重、工作重復、效率低等問題,不利于護理人員臨床護理工作的開展[3-4]。2018年1—3月來該院開始試推行分層次管理模式,取得預期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分別自不同科室內調取不同層次護理人員作為觀察組與參考組,各230名。觀察組:男17名,女213名,年齡23~55歲,學歷水平:大專87名,本科116名,碩士及以上27名;職稱:副主任護師19名,主管護師55名,初級護師70名,初級護士86名。參考組:男18名,女212名,年齡22~55歲,學歷水平:大專85名,本科118名,碩士及以上27名;職稱:副主任護師18名,主管護師57名,初級護師72名,初級護士83名。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參考組采用該院臨床常規管理模式,觀察組采用分層次管理模式,具體如下:①護士長依照護理人員的學歷、職稱、業務能力等,嚴格依照崗位管理任職條件設置不同層次,主要為責任護理人員、初級責任護士、高級責任護士及護士長層,上級對下級負責,建立完整的護理層級管理檔案,為護士提供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及個人成長體系。②明確不同層級工作人員的職責、崗位要求。護士長協調科室管理工作、各層級關系等,保證醫療安全;高級責任護士協助護士長完成科室管理工作,指導初級護士、專科護士護理工作的開展,并制定危急重癥、疑難患者手術護理計劃,負責下級護士護理工作整體達標情況;初級責任護士正確執行醫囑,落實分管患者護理計劃,掌握患者病情變化,并提供優質服務,指導初級護士積極開展各項護理工作;初級護士在專業護士指導下為患者提供連續、全面、專業化的護理服務。③層級培訓及考核,針對不同層級人員制定不同的培訓及考核計劃,階段性考核,落實考核內容。
1.3 觀察指標
①采用醫院頒布的護理質量控制標準量表評價患者護理工作,包括病房管理、護理文書、護理熱情、專業知識及實操能力評分5項共20個題目,每項20分,滿分100分,分數越高則質量越高。②分別自兩組護理人員服務的患者中抽取500名,對其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滿分100分,分數越高則表明護理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方法
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x±s),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人員綜合素質評定
觀察組病房管理、護理文書、護理熱情、專業知識及實操能力評分分別為(19.28±0.27)分、(18.97±0.36)分、(19.06±0.40)分、(19.33±0.21)分、(19.03±0.39)分,參考組病房管理、護理文書、護理熱情、專業知識及實操能力評分分別為(18.16±0.18)分、(18.20±0.40)分、(18.56±0.40)分、(18.67±0.19)分、(18.53±0.36)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52.344、t2=21.700、t3=13.405、t4=35.344、t5=14.287,P1=0.000、P2=0.000、P3=0.000、P4=0.000、P5=0.000)。
2.2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評分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5.02±2.18)分,參考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0.11±2.66)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1.924,P=0.000)。
3 討論
傳統護理管理模式未依照護士的職稱、學歷、工作能力等區分,導致護理人員工作繁重、人力資源配置不夠均衡,負荷大,工作人員積極性明顯下降,且其沒有足夠時間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素質[5-6]。而分層次管理綜合護理人員評估,分層次分配工作,使個人能力在擅長領域得到最大發揮,有效優化了人力資源,可提高護士的積極性,滿足患者不同層次的需求,有助于護理質量的提高[7-8]。分層次管理可提高護理人員積極性,激發其工作熱情,主動學會質控及評估,有效地人才成長規劃、考核機制可促使低層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嚴于律己,減少護理缺陷,調動其工作積極性。該次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分層次、針對性的管理、培訓及考核能夠提高護士的專業、實操、溝通技巧等能力,同時對護患關系的改善具有顯著意義。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管理中實施分層次管理更加具有針對性,有助于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促進護理質量的持續提高,有助于構建良好護患關系。
[參考文獻]
[1] 陶珍霞,翁鴻.人文護理在高血壓病老年患者中的應用探討[J].重慶醫學,2016,45(17):2440-2442.
[2] 郭繼衛.論醫院建設與護理管理的變革創新[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31):4458-4461.
[3] 廖利蘭,王桂蘭.護理部工作現場7S管理模式探討[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S2):284-286.
[4] 徐靜,黃瑩,楊瑩,等.河北省臨床護理工作任務調查分析及應用研究[J].重慶醫學,2017,46(7):1002-1004.
[5] 張梅梅.蘭州市某綜合性三甲醫院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現狀及工作滿意度調查研究[D].蘭州大學,2016.
[6] 王曉嬌,夏海鷗.上海市三甲醫院新進護士工作配置和護理實踐現狀分析[J].中國衛生資源,2016,19(3):203-208.
[7] 朱娜,馬洪,詹旭蕾.層級質量控制在外科ICU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院管理,2016,36(10):71-72.
[8] 劉于.臨床護士長績效考評與分配方法的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3,28(23):56-57.
(收稿日期:2018-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