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德靜
[摘要] 醫院統計工作是醫院科學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在大數據時代下,統計工作要重視工作手段和工作模式創新,加快統計信息化建設,為醫院開展各項工作提供可靠的統計數據支持。該文從分析大數據時代醫院統計工作的重要性入手,闡述大數據時代對醫院統計工作帶來的影響,并提出開展統計工作的新策略,期望對實現醫療大數據利用價值,提高醫院統計信息管理水平有所幫助。
[關鍵詞] 大數據;醫院;統計工作;醫療大數據
[中圖分類號] R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1(a)-0158-03
大數據是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加工處理后生成的數據集,具備大量、高速、多樣、價值、真實的特點,在整合、挖掘和利用大數據的基礎上,可實現數據的價值增值,滿足更多層面的應用。對醫院統計工作而言,醫療大數據是產生于醫療衛生服務過程中的數據集合,包括門診診療、住院診療、臨床輔助診療、行政后勤管理等有關醫院管理運營活動的全部數據。醫院統計工作要對醫療大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全面提升醫療大數據的使用價值,為醫院管理決策和改革發展提供可靠依據。
1 大數據時代醫院統計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1 有利于強化醫療服務質量管理
醫院醫療服務質量的提升需要豐富的臨床經驗作為有力支撐,在大數據時代下,醫院統計工作可利用先進科學技術快速收集和整理醫療信息,形成醫療大數據,能夠為臨床診療提供輔助信息,選出最為有效的診療方法,優化診療方案,取得預期診療效果,提高廣大患者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同時,醫院統計工作還可構建起以保證臨床質量為核心的指標體系,選取診斷質量、醫療質量、治療質量等方面的指標,進而對醫療服務質量作出客觀評價,有助于醫院不斷改進醫療服務環節,提升醫院整體的競爭實力。
1.2 有利于落實醫院精細化管理
新醫改背景下,醫院應轉變過去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在經營管理中引入精細化管理理念,推動醫院科學發展,實現醫院戰略目標[1]。在醫院實施精細化管理的過程中,統計數據是最為重要的依據,通過開展統計工作獲取醫療收入、成本等相關信息,明確各部門科室的成本消耗情況,有助于落實各部門科室的成本責任,采取有效的醫療成本控制措施,節省醫院運營成本。同時,醫院統計工作還包括科室工作量的分析統計,將分析統計結果與科室工作目標進行對比,找出產生偏差的原因,及時加以糾正。
1.3 有利于提升醫院科研能力
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是醫院必須承擔的重要職能,其中科研能力是衡量醫院醫療技術水平和學術研究水平的關鍵性指標[2]。在大數據時代下,醫院可利用信息技術建立起集合各類醫療數據和診療信息的數據庫,為醫院臨床科研提供大量有價值的統計數據。此外,為了提高臨床科研效率,醫院還可利用數據采集與挖掘技術,快速采集大樣本、多中心的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篩選分析,獲取支持臨床科研的實驗數據,從而幫助科研團隊順利攻克醫學難題,為臨床循證提供信息數據支持。
1.4 有利于保證醫院管理決策的正確性
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下,醫院領導習慣于依靠自己的管理經驗作出管理決策,導致管理決策缺乏客觀依據,增大了管理決策失誤風險。尤其在醫院經營環境日益復雜多變的情況下,帶有強烈主觀色彩的管理決策會給醫院持續穩定發展帶來隱患。醫院統計工作是一項收集處理醫院各項數據資源的工作,通過大數據分析這些數據,能夠找出醫院管理的薄弱環節,為醫院領導進行管理決策提供客觀依據。除此之外,醫院統計工作還可跟蹤監控管理決策的實施效果,找出管理決策的不合理之處,對管理措施進行改進,以保證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2 大數據時代對醫院統計工作帶來的影響
2.1 統計數據來源變化
對于傳統的醫院統計工作而言,各種統計數據主要來源于以下環節:門診及住院日志、患者出入院及手術登記本、病案首頁以及各診療科室的工作記錄等。在大數據時代下,醫院統計數據的來源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HIS系統、數字化設備以及自動化辦公軟件成為數據的重要來源,由此使得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及完整性得到保障[3]。
2.2 統計工作方式變化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醫院統計工作采用的是手工模式,統計部門只負責提供統計報表,相關信息全部是以人為的方式進行傳遞,各部門的統計工作均獨立進行,統計數據無法實現有效共享,由此常常會出現重復統計的情況。在大數據時代下,統計工作可借助計算機網絡系統來完成,效率更高、速度更快、準確性更佳,并且能夠實現數據信息的實時傳輸,使各種數據能夠共享。
2.3 統計工作職能變化
傳統的醫院統計職能比較單一,而在大數據時代下,統計從單一職能向綜合職能轉變,由此使得醫院能夠更加便捷地對醫療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進而快速完成統計報表的打印,統計信息的作用得以全面發揮。
2.4 統計信息需求變化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醫院的管理模式發生改變,即從粗放式變為精細化管理,在這一過程中,醫院對統計信息的需求也隨之出現變化。為使醫院高效、精確、協同管理的目標得以實現,就必須發揮出統計信息系統的作用,這也是大數據時代對醫院統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3 大數據時代醫院統計工作的新策略
3.1 加強數據挖掘工作
在大數據時代下,醫院應當對統計工作模式進行創新,不斷加強數據挖掘工作,使業務數據轉變為管理數據,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對數據進行高效管理。醫院的統計部門通過對海量數據的統計分析,可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發現規律,挖掘出隱藏在數據當中有價值的信息,為醫院管理決策提供依據。醫院的統計人員,可采用多種統計方法,如聚類法、回歸法、關聯法以及綜合指數法等,并借助流行的統計軟件,如SAS、SPSS等,從不同的角度對數據進行深入挖掘,針對不同科室收治病患及采取治療方法存在的差異,通過相應的統計方法,制定評價系統,以此來反映各科室的醫療及服務水平,以便對科室進行評價和管理[4]。
3.2 建立統計指標體系
在當前的形勢下,醫院應當借助大數據時代帶來的發展契機,讓統計部門參與到經營決策當中,對醫院的發展態勢進行把握,多在醫療服務質量等方面下工夫、做文章,充分發揮出統計部門的職能作用,使統計信息能夠為醫院的經營發展服務,真正成為醫院領導層的“得力助手”,為院領導出謀劃策,共同推進醫院發展。同時,醫院應當遵循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原則,構建統計指標體系,通過基礎指標、環節指標、終末指標的建立,改變統計工作的性質,使醫院的統計工作逐步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變以往的量化管理為過程管理,運用綜合統計的方法,設置與醫院經營管理及醫療服務相適應的指標體系,采用普查、抽查與重點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統計調查工作,構建模塊化的統計信息服務系統,為相關信息的提取和查詢提供方便。此外,可結合醫院的實際運行情況,并依托醫療質量與HMI指標,構建醫療質量評價體系,借助統計學評價的方法,針對如下幾個方面開展統計工作:住院患者人數、單病種、ICU、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感染控制等。在此基礎上,對疾病診斷相關分組進行運用,評價醫療服務產出、效率與質量,據此構建以病案為基礎的數據統計分析指標,具體包括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數量、權重指數、病例組合系數、平均住院日、出院患者返院率等,由此可使醫療評價更加客觀且可比性更強,能夠為醫院精細化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
3.3 建立統計數據集市
醫院可對大數據中的數據倉庫技術進行合理運用,并與醫院現有的信息系統進行整合,構建統一的數據集市,為醫療數據挖掘奠定基礎。通過數據集市能夠從業務數據源中對相關數據進行收集,借助數據抽取、轉換及裝載等技術,從傳統平臺中對數據進行采集,以此來為數據倉庫的構建提供數據支撐。使用者可以從業務數據源當中對所需的數據進行抽取,再對數據進行清洗,然后按照預先定義好的模型,將清洗后的數據加載到數據倉庫當中。醫院可利用數據抽取技術,從現有的系統中,如HIS系統、藥品藥劑管理系統、PACS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等,進行數據提取,以此來形成具有獨立性和統一性的數據集市,在此基礎上通過數據庫技術,對統計數據的結構進行優化,以此來實現對數據高效管理的目標,進而自動生成數據報表[5]。在這一前提下,醫院的統計人員可擺脫繁重的日報表編制工作,將更多的精力用于統計分析。
3.4 建立醫療質量管理數據庫
醫院在進行決策的過程中,相關的數據信息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換言之,對數據進行分析,是確保決策有效性和可行性的前提與基礎。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加之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數據信息顯得愈發重要。為達到全面質量管理的要求,醫院應當加快構建相對完善的醫療質量管理數據庫,以此來為質量管理目標的持續改進提供可靠的依據。在該數據庫當中,除應當包含一些常規數據之外,還應當包括以下數據:抗生素及其它醫療藥品的合理使用、血液及血制品的合理使用、術后并發癥、麻醉操作、感染率、危重癥管理、醫護糾紛以及患者滿意度等。醫院的各職能部門應當對數據庫中的相關數據信息進行有效利用,開展質量管理活動。同時,可對病案信息管理系統加以運用,對收治病種、重點疾病及手術等進行分析,以此來提高醫院的醫療管理水平。
3.5 加快統計信息化建設
在大數據時代下,醫院現有的統計工作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實際需要。為此,醫院必須加快統計信息化的建設速度,構建網絡信息系統,改變數據采集方式,變手工填報和錄入為計算機自動生成報表。醫院在建設統計信息化的過程中,應當確保病案統計系統的后臺數據庫能夠與HIS系統進行無縫銜接,利用網絡接口,對如下數據進行接收:門診工作量數據、病案首頁信息等,通過對這些原始資料進行收集后,再經過編輯整理,可直接存儲到病案統計系統的數據庫當中。而各種動態數據,則可借助數理統計的方法進行實時分析,找出異常的原因,為醫院管理決策提供數據支撐。通過電子病案系統與HIS系統的有效銜接,并在發揮網絡技術優勢的基礎上,能夠使醫院各部門之間實現數據信息共享,這樣一來,可防止重復工作的情況發生,可大幅度提高各部門的工作效率,醫療服務質量也會隨之得到顯著提升。
4 結論
總而言之,醫院統計工作要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對醫療數據的收集、整合、挖掘和利用,提高醫療大數據的利用價值。醫院要主動適應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趨勢,構建起新型的統計工作模式,做好數據挖掘工作,建立統計指標體系和統計數據集市,加快統計信息化建設,更好地為醫院診療、科研、教學、管理提供決策服務,從而全面提升醫院內部管理水平,促進醫療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單玉姣.大數據時代醫院統計信息管理研討[J].統計與管理,2017(2):101-103.
[2] 張帆,李浪,廖寧,劉清,等.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醫院統計工作模式改進的探討[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6(12):74-76.
[3] 金艷.大數據時代的醫院統計信息管理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6(7):41-43.
[4] 史普杰.大數據時代醫院統計信息安全管理探討[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6(6):52-54.
[5] 李海燕.基于大數據時代的醫院統計信息管理探討[J].時代金融,2016(5):120-122.
(收稿日期:201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