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課程是我校通識拓展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選課學生眾多,教學任務繁重。目前,教學中存在教材未能體現我校實際、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師生互動不足、考核不夠精準等不足。因此,課題組提出了新的課程改革理念,經過兩次實踐、三次修改,最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學改革方案。實踐表明,新的教學改革方案能夠營造更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通識拓展課程;教學改革
一、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課程是我校通識拓展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需要學生掌握原理后反復進行大量演練、總結、提升,才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根據近三年我校教學情況統計,課程有主講教師3名,均為長期承擔通識拓展類課程教學任務的、授課經驗豐富的教授和副教授;選課學生眾多,年均390人,最多年份505人,平均班級規模為97.6人/班,涉及全校66個專業。由于通識拓展類課程班級規模普遍很大(110-120人),選課學生來自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從未學習過微觀經濟學知識,一部分文科學生沒有學習過高等數學,選課學生的知識背景與課程先修條件存在差距,這對教師授課提出了很大挑戰。
目前,教師主要采用PPT演示+板書推導、案例討論相結合的傳統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側重追隨理論、方法、例題、練習、復習、考核等教學環節,缺少基于貴州大學教學特點的探索,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教材不能很好地與我校學生水平、辦學特點進行有機結合;二是教學方式較為單一,缺少合作式、參與式教學方式,師生互動不足;三是考核機制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我們需要結合我校的辦學定位、通識拓展類課程人才培養目標和選課學生實際情況,不斷思索、改進教學模式,努力培養學生的熱情和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二、課程改革理念及思路
(一)精心組織教學內容,使內容全面、體現學科發展、案例分析本地化
在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張維迎著)教材的基礎上,參考重要學術刊物的研究成果,結合當前經濟發展中的新問題和貴州大學實際,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編寫教材的數學附錄和經濟學附錄、習題冊,供學生學習使用。
(二)引進和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果
采用多媒體、QQ群、藍墨云班課APP構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研究型教學、參與式教學(課堂搶答、角色扮演、情景模擬、5分鐘Presentation、博弈游戲)等新型教學模式,通過多元化教學改革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科研的興趣。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先進的教育理念,全方位、多渠道提升師生互動交流
建立和完善課程網頁、QQ群、微信群、微信公眾平臺,并借助平臺鼓勵學生搜集、分享學習資源,定期推送碎片化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學習和關注的熱情。課堂上,采用“兩句真話和一句假話”等破冰技巧,鼓勵學生開口回答問題。
(四)成績考核機制精準化、公開化、實時公示化
加強對學生的監督管理,采用相對較高的考核標準,提高對學生的學習要求;精準和完善成績評定核準、點名即更新、期末成績公示制度。
三、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課題組于2016年春季學期實施第一次教學改革,作第一次教學模式修改;2017年春季學期實施第二次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根據教學實踐再次修改;2017年10月,作第三次修改。總結如下。
(1)我們將課程內容設計為博弈論、信息經濟學2篇,共計9章36節41項教學模式設計方案,制作完成了課程的教學大綱、角色扮演方案、博弈游戲道具、參考資料、錄制5學時視頻,相關課件和教學資料每學期期初發布到QQ群和藍墨云班課,學生學習可以獲得經驗值。(2)為實踐“將博弈進行到底”的理念,課程設計了不同類型的博弈游戲,有長至一個學期(如游戲金幣及其交換)到一個月(如萬歷博弈)的博弈、也有短到10分鐘的游戲,還有一些博弈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譬如囚徒困境博弈系列,游戲金幣獲得及交換等。(3)實施以課堂拍賣、分錢游戲、模擬貴州大學教師購買團購房(楊家山組團)博弈、地震博弈等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為核心的課堂實驗型教學方式,讓學生體驗真實的博弈過程,寓教于樂。這種教學方式很受學生歡迎,提高了學生參與度和學習興趣。(4)用手機APP簽到和記錄學習過程,同時鼓勵學生閱讀文獻資料、搶答以獲取經驗值,期末再根據經驗值折算平時成績,這種方式使得同學們能夠實時了解自己的積分情況,提高了他們閱讀課外材料、參加課堂活動和課后思考的參與度。
總之,課題組希望通過教學改革提升教學效果,并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實踐表明,新的教改方案很好地體現了我校特色,能夠營造出更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當然,新方案還存在許多不足,譬如一些角色扮演的方案還需進一步細化,在大型博弈活動的組織實施方面,僅靠一位教師還存在較大困難,對此,我們還需要借助實踐不斷探索、完善。
參考文獻:
[1]蔡敏.角色扮演式教學”的原理與評價[J].教育科學,2004,20(06):28~31.
作者簡介:劉濤(1979.09—),女,漢族,貴州遵義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經濟學、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