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應聚焦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師應讓學生在親近社會的過程中,增強政治認同感;在研究性學習中,培養理性精神;在情境模擬中,樹立起法治意識,提高公共參與度。
【關鍵詞】核心素養;思想政治;課堂教學
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高中三年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所習得的具有本學科特點的學業成就。其主要包括政治認同:培養有正確觀念的政治公民;理性精神:培養有思辨能力的理性公民;法治意識:培養有規則意識的守法公民;公共參與:培養有責任擔當的社會公民。那么,作為高中政治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我將以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的課堂教學為例,具體進行探討。
一、親近社會,增進社會了解,增強政治認同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高中生思維活躍,單純的政治理論說教是不為學生所接受的,政治認同感的確立也不是通過簡單的灌輸就可以實現的。政治教師要以符合學生心理的、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形式,寓教于樂,讓學生走出校內小課堂,親近社會大課堂,去親身體驗、感悟,進而推進政治認同教育。
以政治生活第三課第一框“政府:國家行政機關為例。在課前準備階段,以“我為XXX政府點贊”為主題,讓學生用相機去收集相關的照片。在課上,用多媒體播放照片集,展示學生的活動成果。之后引導學生參照教材的“政府職能”知識,對所拍攝的照片進行分類、評價。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走近社會去感知我們的政府為人民服務的形象,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同時,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參觀當地的行政服務中心,觀摩政府開放日等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明白了政府是如何為人民謀福利的。
二、巧創問題,提高思維能力,培養理性精神
朱熹曾言“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教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同時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思考,幫助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辨證批判的精神。
以政治生活第五課第二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例,可以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結合中國近代革命史的相關史實,論證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歷史必然性;通過收集、整理、分析建國后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史來論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現實可行性;通過對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總結來論證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同時可以讓學生選擇閱讀美國的獨立宣言、英國大憲章的部分章節,更真切地了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社會現實條件。最后在班級上,以主題成果匯報的形式展示學生自主探究的成果。通過這樣橫向、縱向的比較、分析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對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認識,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整合各科知識來進行綜合分析,更是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鍛煉。
三、情境體驗,樹立法治意識,提高公共參與
教育家馬卡連柯有言:“在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中間,有一條小小的鴻溝,需要用實踐把這條鴻溝填滿?!闭谓處熢诮虒W過程中應基于學生的視角,引導學生增強對社會熱點的關注,以社會成員的身份積極探究尋求解決對策,在此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滲透對學生規則意識、法治意識、公共參與能力的培養。
在課前,教師可以開展“我是演說家-課前五分鐘時政演講”,讓學生利用3~5分鐘時間跟大家分享當前的時事政治、社會熱點,引導學生對社會的關注。
在具體授課過程中,政治生活教材中有很多可以用來對學生進行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素養教育的內容。例如在“民主決策”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就學生普遍關心的、貼近他們現實生活的問題,舉行模擬聽證會,如“學校食堂菜價聽證會”“學校周邊道路限行方案”“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改革方案聽證會”“電視禁播方案聽證會”等。讓學生分組合作,收集相關資料,并進行角色扮演:主持人、消費者、人大代表、專家等,隨后“各方代表”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并提出相關建議,幫助“決策機關”修正與完善方案。此外,還有模擬選舉、模擬聯合國等活動,開展模擬活動符合以生活為基礎的教學理念,在此過程中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得了解有序參與公共事務的途徑、方式、規則,增強學生的政治參與能力、法治素養。
政治學科四大核心素養的培養離不開素養課堂,離不開培養的策略。政治教師唯有堅持正確的觀念,采用科學的方法,才能將學科素養的培養滲透進教學中,才能培養出有理想、有思想、有擔當的社會公民,彰顯政治學科的智慧之光。
參考文獻
[1]張葉珍.高中政治課教學情境有效創設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2]于世華.《政治生活》教學中的公民道德培育[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5(07):21~25.
[3]葉金桃.高中政治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素養[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7(05):14.
[4]王芙芳.落實高中思想政治課育人功能—培養學生社會參與能力[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8(02):10.
作者簡介:付鑫(1993—),女,漢族,山西晉中人,碩士,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