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蕊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國近代史綱要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的結合點,其次提出了一系列在中國近代史綱要教學中巧妙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策略和措施。
【關鍵詞】“中國近代史綱要”;愛國主義;滲透;實踐
一、中國近代史綱要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的結合點
(一)中華民族千百年的探索奮斗歷程是愛國主義教學的最佳素材
我國近代史的開端是以鴉片戰爭為起點的,這也是我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標志。隨著歷史的不斷演變和社會的發展,為了挽救民族,先輩們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貢獻,為民族發展進行了偉大的嘗試,從林則徐虎門銷煙,魏源睜看世界,到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運動,到李鴻章提出的洋務運動,再到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都體現著我國人們的愛國之情,為了國家的興盛富強,甚至付出了生命,這些對學生而言都是最佳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
(二)中國共產黨所取得偉大成就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最佳案例
中國共產黨引導群眾和人民推翻封建和軍閥統治、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實現了全面解放。在后來的發展中,逐漸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隨著鄧小平改革開放理念的提出,我國的發展又迎來了新的篇幅,我國的國際地位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極快的發展和提高,當前的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我國取得的偉大成就就是當代學生進行愛國教育的主要案例。
二、在中國近代史綱要教學中巧妙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策略和措施
(一)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展開愛國主義教育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深化,當前我國大多數院校對于人才的培養逐漸轉變為綜合型和專業型,教學環境和教學目標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為近代史綱要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方向和機會。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和環境的變化,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利用校園文化藝術節和紀念日等活動,組織學生走出課堂,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對我國近代史進行學習了解,開展舉辦相應的主題教學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過程中,自覺收集相關的近代史資料,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對我國的近代史有更為深入的理解,掌握歷史真相,也從中體會到中華民族發展和新中國成立的不易,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逐漸實現愛國教育的目標。另外,院校還可以定期組織播放一些關于愛國精神的影片,開展愛國主義講座,舉辦歌唱比賽等,開展多元化的校園文化活動,從而提升近代史教學質量,培養并提高學生的愛國精神。
(二)利用文化與發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文化與發展的有效結合可以在幫助學生對我國近代史綱要有更為深入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與地方的文化進行融合,立足于社會的發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不同的教學環境中的教學資源也是多元化的,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主義,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聯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意愿。因此,教師在開展近代史綱要和愛國主義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立足于當地的文化特色,例如雷鋒文化、沙汀文化等,使學生能夠找到與學習內容的共鳴,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培養愛國意識和愛國精神,另外,老師可以通過對當前社會中的主要成果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教育,分析愛國案例和事跡,讓學生了解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文化、政治、民生等等領域取得的巨大進步,同時讓學生理解這些成果和進步都是非常不易的,從而逐漸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樹立為國效力的人生職業目標。
(三)開展多元化教學模式,展開愛國主義教育
第一,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和幫助。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師要幫助學生對情緒進行有效的疏導,與學生一起對歷史進行客觀的分析研究,使學生意識到國際競爭的弱肉強食,找到我國強弱的真正原因,并且進行反思,從中汲取經驗,樹立起正確的愛國理念。
第二,積極開展多媒體教學。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逐漸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多媒體教學作為當前教學的主要策略和手段,能夠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師應當將多媒體技術靈活用于中國近代史綱要的教學過程中,以PPT、視頻、圖片等方式逐漸將愛國意識和愛國精神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愛國理念。同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適當播放一些歷史電影,通過這樣的方式刺激學生的感官體驗,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學生能夠從更深層次上對近代史進行了解和掌握,從而實現愛國教育的目標和任務。
三、結語
綜上所述,院校及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將文化與發展進行有效融合,開展多元化教學模式,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參考文獻
[1]袁嘉薈.“中國近代史綱要”教學中巧妙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之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7(47).
[2]王娟.《中國近代史綱要》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J].亞太教育,2016(20):144.
[3]高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愛國主義教育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