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閔心
【摘要】“互聯網+”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機遇與挑戰,本文提出了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特色路徑,包括發揮大學生的自組織能力、加強創業教育的滲透和打造網絡教育陣地三個方面。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導入互聯網思維,提高學生自身素質
一是“互聯網+”的首要思維是“用戶至上”,所以高職思政教育工作必須堅持“以生為本”的核心理念。在施教過程中,高職院校應樹立“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意識,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把滿足學生需求作為高職思政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二是“互聯網+”倡導注重體驗,就是要求用戶參與,換位思考,增加互動。高職思政教育歸根結底是人的教育,只有學生積極參與,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就容易增進理解,實現溝通;積極的互動,能夠幫助教育者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解答學生關心的問題,有效地提高思政教育的針對性,能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發展。大學生思維活躍,對新鮮事物有強烈的興趣,但由于自身的不成熟和閱歷不夠,對如何辨別和篩選良莠不齊的網絡資源的能力還有所欠缺,還需要給予及時有效的引導,提高大學生對信息分辨、甄別的能力,使其能夠對網絡傳播內容進行“過濾”,提高其對信息的處理能力,最終能自主辨別信息。
二、運用互聯網技術,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能力
一是重視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隊伍建設,提高教育工作者利用“互聯網 + ”模式開展思政教育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堅力量和組織保證。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豐富自身的知識,了解更多的信息,政治文化素質過硬、業務素質過強,要具有創新精神、掌握網絡知識,保證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樹立自己的“權威”。在當今的互聯網環境中,學生的自主性放大,“話語權”更大,因此 ,教育工作者要“以學生為本”,要做到正視“人人平等”,使自己從“教導者”轉變為“引導者”,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二是掌握足夠的網絡知識和技術,對“互聯網 + ”模式加強學習和應用,以新的互聯網方式搭建與學生溝通的渠道,以便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利用網絡思維、網絡語言,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教育,以端正學生的三觀。三是學校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觀念方面的素養,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積極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利用“互聯網 + ”新渠道在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時發揮引導的作用。
三、建立互聯網平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一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利用學生接觸度高且感興趣的新媒體,在做好網絡傳播環境優化的情況下,建立專門的網絡交流考核平臺和手機交流考核平臺,積極建立交流論壇,教師將熱門問題發布到平臺上讓學生進行討論,完善思想政治理論的網絡教程,積極組建紅色網站、思政論壇,創建微博、微信之外,還應該積極投入到“慕課”“微課”建設中。二是要充分開發“互聯網+”的平臺資源,開創高職思政教育的第二戰場。“互聯網+高職思政教育”就要積極應用互聯網新技術,實現線上自主學習與線下課堂教育對接,課內課外互補,變封閉為開放,開創高職思政教育O2O模式。
四、完善融合保障機制,助推“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一是國家要有效推進互聯網的立法工作,各級部門也要加強對網絡信息的管理工作,同時運營商要負責對信息進行控制和管理,高校要引導學生恰當地使用互聯網,全社會為了未來的國家棟梁一起努力,多管齊下,為高校創造一個干凈的網絡文化環境。二是高校要利用互聯網知識和文化傳播速度快、效率高的特點,為學生開辟一個優良的學習娛樂空間,讓學生勞逸結合,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和成長,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培養符合“互聯網+”時代要求的思政隊伍,建設一支政治堅定、學識淵博、業務能力強、愛崗敬業的高素質思政隊伍是應對當前復雜的網絡情勢,把握高職網絡輿情,做好高職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三是增強互聯網環境下信息的監督和引導,教育者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能夠甄別網上形形色色的信息,透過信息的表面抓住信息的本質,引導正確的信息走向。
總之,互聯網環境下,網上各種信息并存,一些西方國家各種不良思想的滲透給大學生造成了一定的沖擊。為此,應凈化互聯網環境,營造一種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環境氛圍。國家層面既要積極完善網絡的相關法律法規,為凈化網絡環境提供堅實保障,又要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設健康的環境。高校教師和思政教育工作者在課堂教育中要應對網絡上的信息,從嚴把關,降低不良信息對大學生的侵蝕;要大力弘揚精神文化,加強學校文化建設,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提高學校文化的軟實力,促進大學生道德品德的形成和發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因此,高校應充分發揮各種載體的優勢,創新傳統路徑,興互聯網之力促進大學生健康成才。
參考文獻
[1]雷家骕.習近平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4-21.
[2]姚妍妍,楊英杰.移動互聯網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對策[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