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文化領域也得到大幅度提高,自媒體的衍生為媒體行業帶來了挑戰和機遇,傳統媒體行業對于播音員的要求越來越高。播音員的播音語言不僅代表了播音員的個人聲音和態度,還代表著媒體乃至國家的思想和意志,公眾影響程度廣的媒體播音員播音語言水平甚至可以影響公眾的價值觀和思想路線。本文從新媒體環境下播音語言水平現狀入手,分析提升播音語言水平的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播音語言;水平提升
一、新媒體環境下播音語言水平現狀
自媒體的出現使得媒體行業競爭愈加激烈,媒體人為了獲得高收視率、博取公眾眼球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方法,例如:用過激語言抨擊他人、大肆傳播負面新聞、在新聞中添油加醋、丑化自身等,標題黨和“看圖說話”成為大多數媒體人必備的能力,這些行為確實在短時間內為媒體帶來了較高的收視率,也極快地使公眾開始追求負面的、虛假的、爛俗的娛樂新聞刺激,導致優秀的媒體文化被劣質的、快餐式的媒體文化所驅逐,播音主持人的標準下降、價值觀妥協導致播音語言向著負能量方向發展。
二、新媒體環境下,公眾對播音語言的需求
(一)創新性
標題黨的產生就源于利用公眾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創造收視率和關注度,但公眾的好奇心是無法隱藏和改變的本能,例如:《爸爸去哪兒》一類的綜藝名稱相較于“父子親情互動”之類的更能夠吸引公眾的關注度和好奇心,因此播音語言向著創新性方向發展是必然結果,如何把握好其中的尺度是關鍵。
(二)潮流化
信息化時代,網絡的快捷高效使得語言文化的潮流變化迅速,今天還在流行的語言也許明天就被其他熱詞所取代,也有部分的流行詞從新興熱詞轉化為日常用語,逐漸進入正統語言行列,播音主持人要關注網絡流行詞的變化,及時引入一些熱詞,跟上公眾的審美腳步,避免在播音過程中被公眾認為“過時”。
(三)知識化
傳統播音主持過程中,播音員通常會采用通俗語言來進行專業化詞匯的講解,這種方式在基礎教育逐漸普及的當代需要一定程度的改變,播音主持人應當更多的承擔起高層次、高品位知識傳播的責任,向公眾普及高端知識,引導公眾接觸優秀文化,而非完全用潮流熱詞來代替優秀的播音語言。
(四)人性化
傳統播音主持過程中,播音主持人通常是不需要或不可以投入過多情感、表情的,例如:體育主持人被要求不可以在沒有中國隊、中國人參加比賽時表達對某一方的支持,這種情況在新媒體發展的當下得到一定的改善,央視體育主持人們的主持開始更加富有激情,更能夠帶動公眾的心跳,更能夠與公眾產生共鳴。
三、提升播音語言水平的策略
(一)加強語言鍛煉
語言及語言運用能力是播音主持人十分重要的技能,在話題分析、與嘉賓溝通、與公眾交流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播音主持人的基本功,播音主持人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的鍛煉和提高,使自己的口齒更加清晰伶俐、對修飾詞運用更加嫻熟準確、語言中更加富有情感、配合表情或肢體語言更能夠引起共鳴等,除此之外,播音主持人要對論壇、微博、微信等信息化交流平臺善加利用,收集網絡潮流熱詞,用正確的方式提升所主持節目的收視率和關注度。
(二)掌控節目話題走向和節奏
絕大多數節目中都會設置播音主持人與觀眾、嘉賓的互動來提升節目的共鳴程度,這種節目設置方式對播音主持人的話題把握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播音主持人在面對觀眾突發提問、嘉賓突發情況時能夠對答如流、無痕圓場、控制話題不跑題,且播音主持人在面對突發情況時需要保持放松的狀態,這樣更有利于節目效果的提升,對主持人掌控節目話題走向和節奏的能力要求也更高。
(三)塑造良好的播音語言形象
播音主持人要不以利益為先,注重對自身的修養和提高,為公眾搭建和諧、正能量、共鳴度高的節目,注重打造和提高節目的品質,為公眾帶來更佳的聽覺、視覺、心靈體驗。播音主持人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我修養,多讀書以豐富自身知識儲備,多利用假期進行旅行豐富自身社會和生活經歷,多關心家人給予心靈的放松為公眾帶去更加和諧的體驗,多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為公眾帶去高品質的節目感官,傳播真善美、抨擊假惡丑,宣傳平等、自由、愛國,尊重個人權利和隱私不濫用媒體人的權利。
(四)引領正確的社會價值觀
播音主持人要正視自身肩負的社會責任,堅守社會道德底線,對社會上的不良風氣進行正確抨擊和排斥,引導公眾積極向上,幫助公眾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播音主持人要把握好通俗與高端的平衡,既能夠用網絡熱詞貼近公眾的生活,又能夠提高節目的質量,使節目雅俗共賞。
四、結語
在新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人提升語言水平已經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生動、有趣、準確、中肯地傳達信息是新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人基本的語言水平,塑造良好的聲音形象向公眾傳播正能量、引導社會風氣積極向上是播音主持人的主要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穆宏.新媒體環境下播音語言水平提升策略探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7(15):151~152.
[2]左瑩.新媒體環境下播音語言水平提升策略探析[J].新媒體研究,2016,2(14):174~175.
作者簡介:朱海濤(1980.01—),男,漢族,陜西西安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播音與主持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