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雁
【摘要】在小學階段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要充分結合實際教學需求和學生的需求,以便有效激發和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其產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而趣味性教學方式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恰巧符合了小學生的學習特征,不僅可以實現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還可以使小學以快樂和享受的狀態在愉悅的氛圍中獲得學習體驗,這對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是極其有利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
一、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
唯有建立一種融洽的、師生之間和睦相處的師生關系,才能為趣味化小學數學課堂的建立創造打下堅實的基礎,使趣味化小學數學課堂的構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增進數學教師與小學生之間的感情,數學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具備較強的人文關懷,在具備親和力的同時,能夠從小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并加強與小學生的溝通交流。由于小學生年齡過小,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數學知識點具備抽象化的特點,一旦小學生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常常產生負面情緒。針對這一問題,數學教師應善于發現小學生的“閃光點”,并對其加以表揚,在使小學生樹立學習信心的基礎上,積極為小學生尋找應對策略,從而使師生關系更加和諧。因此,以這樣的方式形成的師生關系,將更加堅不可摧。
二、在疑問中實施趣味性教學
有疑惑,才會有問題的提出;有問題,才會有求知的意愿和動力。小學生對于未知的世界總是充滿了好奇,總想知道結果和“為什么”,他們把這種過程當作一種興趣體驗。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這一特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結合授課內容的需要,有目的地設置懸念,有效地引起小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在期待和思考中充滿樂趣地學習數學知識。比如,在教授平面形的周長和面積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入故事、設置疑問來開展趣味性教學:曾經有一個人想買地,賣地的人規定只要付一千元,從日出到日落所走過的路圍成的地就都歸買地人,不過,如若買地人日落前不能回到出發點,錢就白花了。人一天內所走的路是有限的,如何才能買到更多的地呢?這一趣味性的疑問設置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欲望,使其自然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來。
三、創設教學情境開展趣味性教學
小學生的學習還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不管是課堂上的聽課,還是課下的作業完成,都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引導。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運用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對小學生實施有效引導,使其能逐漸產生自主學習的欲望,逐漸實現自主學習,逐步學會在享受數學樂趣的同時獲取數學知識。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應用,可以實現小學生的快樂學習,教師一定要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合理地運用和發揮情境教學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優勢作用。比如,在教授有關兩位數的乘法這一內容時,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喜愛看動畫片的心理特征,通過引入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人物,來創編有關兩位數的乘法的故事情景:喜羊羊每天收20棵蘿卜,收了3天,同學們算一算,喜洋洋一共收了多少棵呢?美羊羊每天收12棵蘿卜,收了5天,一共收了多少棵呢?這樣的教學情境設置可以很快地引發小學生的興趣,繼而使其在愉悅中收獲數學知識。
四、在游戲中開展趣味教學
游戲是小學生的最愛,將游戲引入小學數學教學中符合小學生活潑好動愛玩的天性,可以激起小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參與意識,調動學習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對于兒童來說,游戲是學習,游戲是勞動,游戲是重要的教育方式。”游戲可以激起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使學生對原本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游戲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數學思維能力。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為思維的工具和鏡子。”在教學中我們要大膽引入游戲機制,將趣味游戲與枯燥數學結合起來,為學生設計一系列富有趣味性、易操作的數學游戲活動,真正實現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玩中學。如學習了最小公倍數,我們可以組織學生一起玩明7暗7的游戲,明7就是帶有7的數字,如7、17、27等,暗7就是7的公倍數,如7、14、21等,讓學生從1開始依次往下說,當遇到明7或暗7時,這個數字不說,而是要說明是明7或暗7或既是明7又是暗7。學生一聽說要玩游戲,立即來了興致,積極而主動地參與到游戲中。這樣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學生學得積極而主動。又如在學習了基本圖形后,我們讓學生親自動手剪一些基本圖形,如三角形、長方形、圓形等,并讓學生將這些圖形進行組裝,形成全新的圖形,看哪個學生所拼的圖形最具創意。這樣的游戲活動給予了學生充分想象、發揮個性與特長的空間。既加強了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與鞏固,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小學數學要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導,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創設富有挑戰性和激勵性的問題情境,賦予數學以生命的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輕松地獲取知識,發展個性,使數學課堂充滿趣味性。
參考文獻
[1]謝光祥.在繼承和創新中尋求平衡:新課程下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策略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19):91.
[2]張芳琴.利用數學“美”的因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揭示數學美的教學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3(01):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