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課題研究著力構建適用于我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課堂模式,激發學生參與心理教育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梳理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強的心理教育,促成每一節課的成功。
【關鍵詞】合作學習;大學生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報告
合作學習理論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于提高現階段我國大學心理健康教學的質量以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進一步提高,都有深刻的意義。通過一學期的實驗研究發現,小組合作學習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方面有積極意義。
一、研究前學生情況調查分析
本人采取問卷調查和訪談進行前測,旨在了解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差異。2016年9月至12月,本研究在湖南城市學院的測繪工程601進行,所選班級人數為44人。
二、調查問卷所反映的情況分析
根據訪談提綱的第一次訪談(行動研究前)調查,87%的學生認為以前的課堂教學主要是以老師為主,氣氛有待提高。主要表現是:“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記”,“上課氣氛很沉,不活躍”,“很害怕老師提問,每當老師準備提問時,都是低著頭,生怕和老師的目光相對”。如果遇到學習問題,60%的同學更愿意和班上同學請教和討論“和學霸請教,無論自己問多少遍,他們都不會太煩,因為關系好”、“和學霸請教問題,不會有太大的心理負擔,因為不懂他也不會嫌棄我傻,我可以一直追問到自己真的明白為主”、“學霸在我寢室,除了請教學習外,我們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快樂和憂傷,各方面共同成長,這種感覺很不錯”。但仍然有22%的同學遇到問題時不太愿意請教老師和同學,而選擇一個人自主學習。認為自己學習可以學到更多,還不會給別人添加麻煩。
根據第二次訪談(行動研究實施一個月后)調查,90%的學生認為,心理健康課程很好玩,并且課前課后需要進行積極準備。具體如下:“以前以為心理健康課程會是一門毫無生氣的理論課,沒想到,居然可以這樣有趣,每節課前的小組活動展示不僅有意義,還可以讓我們提前預習本節課的具體內容是什么”、“以前我是比較內向的學生,自從加入到我們組,在其他組員的帶動下,我開始學著跟大家一起準備小組活動,并且居然上臺表演了!想來真是覺得不可思議啊!”、“通過小組合作進行活動表演,打破了寢室為單位的小團體,我們這個組成員超級團結,并且和其他小組的交流也很多,無形中增強了班級凝聚力”。
根據第三次訪談(行動研究后)調查,95%的學生認為這是本學期上過的形式最不枯燥的課程。具體如下:“本學期只有心理課班上同學的積極性最高,為了上課搶答問題居然提前預習,也是很扎心”,“每周最期盼的就是心理健康課,居然只上一個學期哦,揪心……”有87%的同學希望小組合作課堂模式能夠推廣到其他課程中去,這樣課堂參與度會更高,更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班級凝聚力。
三、合理分組
根據分組原則,將我班44人分為7個無差異性的同質學習小組,每組6人,其中兩組7人。為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要求學生自己結合組內各成員的特點,確定除組長以外的其他成員角色和任務,如情報搜集員:適合會利用電腦以及圖書館資源進行資料查詢的學生;情報整理員:適合頭腦冷靜縝密,能從查閱到的眾多資料中進行篩選和過濾,找到最有價值的核心資料;發言人:即用來陳述和表達本小組意見的人員,適合性格較開朗,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同學。并且,為了增強組內榮譽感,要求各組成員共同為本組取組名,以及設計屬于本組的口號宣言。分過組以后,學生在教室的座位就做了相應調整,一個小組的同學相對集中地坐在前后兩張課桌,這樣可以保證課堂合作學習有一個相對合適的空間位置。
四、設計適宜的合作學習任務
經過精心分組,進行正常授課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量設計需要小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學習任務和情景,如在每堂課前由一組成員進行小組活動展示,確保小組成員相互學習。
在本行動研究過程中,一般都采取共學式和小組游戲競賽法來完成課題練習,這是學生最喜歡的課堂活動,通常教師在做練習的問題前,會給小組一定時間共同學習完成,然后才開展比賽。在共學的過程中,學生表現得很專心,都試圖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練習。小組競賽使得學生在完成練習的同時可以為本組賺取分數。競賽過程中設置了這樣一個規則,主動回答問題的,第一次答錯不扣分;但能糾正別人錯誤的加分;沒人回答時,指定回答的小組回答錯誤要扣分。學生通常都是爭先恐后地回答,在別人回答問題時也能專心聽,因為可以有糾錯的機會,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本人結合不同課型,還使用了其他一些方法,限于篇幅,不再詳述。
參考文獻
[1]何蓮珍.自主學習及其能力的培養[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04):287~289.
[2]雷霄.大學生學習觀念與學習自主性培養[J].外語界,2005(03).
[3]李允.培養元認知能力教學生學會學習[J].中國教育學刊,1999(04).
[4]林耀群.淺談如何促進人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J].廣東工業人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4).
作者簡介:張莉(1986.03—),女,漢族,湖南常德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政教育、大學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