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波 王霄霞
【摘要】本文介紹了“互聯網+”大力推行的信息時代下智慧醫療在掛號服務中的重要性及其應用現狀,并通過分析提出了“互聯網+”在智慧醫療掛號中所存在的部分問題及應對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智慧醫療;掛號服務
互聯網的高速應用和發展,為醫院“互聯網+”智慧醫療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并使得很多醫療服務環節的信息化得以實現。目前在我國大中型城市中,醫院信息系統已經拓展到多個環節,但醫院門急診掛號時間長、掛號難的現象仍常見,而 “互聯網+”智慧醫療掛號平臺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報告了國內外智慧醫療掛號的現狀,分析了我國互聯網掛號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措施。
一、“互聯網+”與智慧醫療
“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智慧醫療英文簡稱WIT120,是最近興起的專有醫療名詞,是一套融合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以患者數據為中心的醫療服務模式。智慧醫療采用新型傳感器、物聯網、通信等技術結合現代醫學理念,構建出以電子健康檔案為中心的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將醫院之間的業務流程進行整合,優化了區域醫療資源,實現跨醫療機構的在線預約和雙向轉診,縮短病患就診流程、縮減相關手續,使得醫療資源合理化分配,真正做到以病人為中心的智慧醫療。在不久的將來醫療行業將融入更多人工智慧、傳感技術等高科技,使醫療服務走向真正意義的智能化,推動醫療事業的繁榮發展。在中國新醫改的大背景下,智慧醫療正在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
二、國內外智慧醫療在掛號服務中的應用現狀
(一)國外現狀
國外發達國家的網絡預約掛號系統已經非常完善,除了普通的使用電腦上網預約外,還有專門的預約系統,甚至患者在家中就能將病情和生理指標通過系統傳送給醫院。例如,美國的在線醫生預約平臺就是一個提供醫生預約服務的平臺,支持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的互聯網連接,患者或患者家屬可以通過網站或移動平臺針對病患搜索對口醫生,再根據系統或APP顯示的醫生日程表和相關資質信息選擇最好的醫生,確定好看病的時間段,在地圖上查找醫生的地理位置,填寫醫療保險項目等幾個簡單步驟輕松完成預約。無需給醫生打電話,只需按隨后發出的提醒通知,屆時赴約就可以了。
(二)國內現狀
目前,我國存在三種掛號方式:門診掛號、醫院網站預約掛號以及“互聯網+”智慧醫療預約掛號。國內互聯網預約掛號平臺的發展,有些衛生主管部門開通了互聯網預約掛號平臺,如廣州開通了“廣州健康通”全市統一預約掛號系統; 浙江開辦了“浙江省預約診療平臺”,也基本覆蓋了浙江省各市的主要醫院。總體來看,各省市都開辦或指定了自己的掛號平臺,雖然給患者和醫院帶來了便利,但都是以各自的利益及所創造的額外價值為重,運行的效率并不高;同時對于專家號難掛問題,各掛號平臺并沒有提出實質性的解決措施。
三、我國互聯網掛號應用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通過分析國內外互聯網預約掛號的現狀及應用,可以看出當前我國互聯網掛號應用仍存在一些重大的問題:(1)患者對互聯網預約掛號的認知度不高。主要原因有:很多患者年紀普遍偏大,不了解網上預約掛號,或不知道如何操作。(2)出于利益原因考慮。醫院不愿開展互聯網預約掛號相關平臺的建設,互聯網預約掛號平臺的建設,需要投入較大的財力和相當的技術支持。因此,那些規模較小、實力較弱的醫院不愿意建設相關平臺。(3)互聯網預約掛號平臺比較零散,覆蓋范圍相對狹小。目前,各地區、各醫院、各平臺GEE 由于技術等原因,未進行有效的數據整合,使得掛號平臺不夠專業、系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4)社會信用制度缺失。醫院沒有制定起相應的管理措施,患者和醫生的失約與遲到現象比較嚴重,使互聯網預約掛號服務大打折扣。
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以下幾點應對措施:(1)對廣大群眾開展互聯網預約掛號服務相關教育活動,進行宣傳培訓。(2)積極出臺政策,對醫院開展互聯網預約掛號平臺相關建設提供一定的補貼及技術支持。(3)對各個地區的醫院信息進行有效的整合,醫院消除壁壘,加強合作,不斷擴大覆蓋范圍,為醫院、醫生和患者帶來方便。(4)建立醫院互聯網預約掛號系統相關管理措施及管理手冊,建立相關法律法規約束人們的行為,形成良性循環。
目前,國內的預約掛號平臺尚未形成統一的建設標準,具有區域局限性,我國應當基于國內不斷增長的群眾互聯網普及率,建立一個全國性的“互聯網+”智慧醫療預約掛號服務平臺,為廣大人民群眾謀福祉。
參考文獻
[1]郭銳,苗志敏,董鳴.國內醫院預約掛號的現狀和建議[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2(01).
[2]物聯網世界.智慧醫療推動醫療衛生體制改革[EB/OL].2012-10-11:http://www.e-gov.org.cn/article-134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