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異 安鑫
【摘要】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作為大學生人生領路人的輔導員,對于大學生意識形態有著重要的影響,當前大學生多為90后、95后甚至00后,他們的思想、語言、價值取向都發生著變化,更由于網絡的普遍運用,其意識形態容易受到網絡環境下多樣化、娛樂化、隨意化的影響,使高校的意識形態工作面臨重大挑戰,也增加了輔導員工作的難度。在這種新形勢下,輔導員必須正視這些變化,把握新形勢下大學生的基本特征,創新工作方法,運用網絡平臺,通過傳播中國傳統優秀文化、講好中國好故事、樹立中國好榜樣等主題班會模式,來構建新形勢下輔導員的工作模式。
【關鍵詞】新形勢;輔導員;意識形態工作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輔導員的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面對形勢下大學生呈現出來的特點,輔導員可以通過創新學生日常工作管理模式來做好大學生的意識形態工作。
一、新形勢下大學生的變化
當前大學生多為90后、95后甚至00后,他們成長于中國改革開放巨大成就的環境下,享受著前所未有的物質生活、娛樂生活,以手機、電腦為代表的各種高科技數碼產品成為他們的生活必需品,通過網絡他們可以輕易的獲取他們想獲取的知識和信息。這些變化使他們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并對社會現象等問題有自己的見解,還善于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意見,受多元文化的影響,他們的價值觀也呈現出多元發展的傾向。第一,當今大學生語言娛樂化、隨意化明顯。隨著網絡的發展,人們通過網絡可以交流,而為了彌補網絡交流中缺失的語音和視覺信息,大學生在網上交流時創制出自己的交流規則,運用縮寫、諧音、圖片和符號等。比如“你媽喊你回家吃飯”、“大吉大利,吃雞”等,他們還隨意使用方言、錯別字,比如“有木有”、“純爺們兒”等。這些語言的表達方式在促進他們交流的方便性和娛樂性的同時,對他們的意識形態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增加了他們思想上的困惑,甚至對我們的傳統文化、主流意識形態帶來一定的沖擊,因此,輔導員如何在平時與學生交流時正確對他們進行語言方面的引導,也是意識形態工作當中的重要部分。第二,當今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不重視。這在高職院校中尤為凸顯,高職院校的按照三年的學制,只教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和《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兩門課程。由于基礎知識的缺乏,學習起來比較吃力,而且在以學習技能為主的高職院校,許多學生都不重視政治理論的學習。第三,當今大學生獨立性較差。當今大學生成長在中國社會經濟取得巨大成就的環境下,他們在生活中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在家依賴父母,在校依賴老師,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是問父母問老師,無論這些問題是否在他們的解決范圍內,從而失去鍛煉自身的機會。很多大學生“自我中心”意識強,缺乏責任心。據調查,很多大學矛盾都發生在學生寢室,寢室矛盾往往就是由于寢室成員都以自己為中心而導致的。
總之,針對新形勢下大學生呈現的變化、特點,輔導員必須先深入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生活、走進他們的課堂,更好地與學生融為一體,切實提高意識形態工作的時效性。
二、創新學生工作管理方法
首先,輔導員要掌握意識形態話語技巧。之前我們分析過當今大學生擁有自己的溝通、交流話語體系和規則。作為輔導員不能絕對禁止學生使用這些語言,而應該堅定信仰、掌握技巧,在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研究的基礎上,運用集知識性、娛樂性為一體的話語走進大學生的生活,并逐步將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思想理論、價值觀融入話語,增強輔導員工作的感染力。其次,綜合運用網絡工具和網絡平臺創新傳播模式。根據大學生溝通交流的習慣,必須通過復合式傳播模式來創新意識形態傳播的方式方法和途徑,提升傳播技巧,除了傳統的廣播、班會等模式,輔導員還要善于運用微信、微博、貼吧等網絡傳播方式,為高校意識形態的傳播提供新的載體。輔導員必須利用好校園各種已有的網站、論壇,又要運用好新聞跟帖、網站論壇、聊天評論等網絡表達形式,一方面傳播主流意識形態,另一方面觀察、了解學生的意識形態。最后,注重主題班會的開展。主題班會的召開一直以來都流于形式,學生除了最初的激情,后面就會成為一種敷衍。怎么把每次主題班會辦好,讓每次主題班會都能得到同學們的盡情參與甚至是主導,從而將主流意識形態融入班會的主題中。輔導員可以通過傳播中國傳統優秀文化、講好中國好故事、樹立中國好榜樣等主題來引導同學們開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班會。還可以通過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辯論來激發同學們參與的熱情。
輔導員作為高校意識形態陣地打造的中堅力量,能夠了解學生意識形態的第一手資料,能夠首先走入學生生活、學習,對于傳播主流意識形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的變化,輔導員應該創新學生管理模式,采取新的話語、新的工具、新的平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好意識形態的工作,為高校意識形態陣地的打造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程斯納.成長的思考———淺談大學生自主獨立能力的缺失與培養[J].科教導刊,2012(02).
[2]張建設,潘陳鈺.新常態下的社會主義總體意識形態安全鏈[J].合肥學院學報,2015(06).
作者簡介:王穎異(1986.10—),女,漢族,重慶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安鑫(1986.09—),男,回族,重慶人,學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