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依 胡英清
【摘要】基于我國體育事業不斷發展進步的背景下,國家及教育部分逐漸加強了對學生體育能力的重視。與此同時,國家對高職高專體育實踐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要求高職高專院校在開展體育實踐教學當中,逐漸改變以往注重傳授學生理論知識為目標的教學,而是要向培養全能型的體育人才轉變。基于此情況下,高職高專院校要逐漸提升對體育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視,加強對體育專業的教學思考,努力提升體育專業實踐教學的成果,為社會以及國家體育事業的發展,輸送高端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高職高專;體育專業;實踐教學;調查研究
隨著高專高職院校體育實踐教學不斷深入與發展,高職高專院校開始堅持以社會發展需要為導向,堅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目標進行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但是,在實際的體育專業實踐教學當中,仍然存在諸多影響高職高專體育專業教學開展的問題。因此,高職高專院校要結合當前體育教學現狀,針對當前體育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積極采取相關應對策略合理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進而推進高職高專體育專業實踐教學的開展。與此同時,高職高專院校要始終堅持為社會與國家的需要培養體育人才,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理念,努力尋求一條適合高職高專院校發展的人才培養策略,進而全面推進體育教育的發展。
一、高職高專體育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一)實踐教學重視不足,尚未明確育人理念
基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高職高專院校在開展體育實踐教學時,主要堅持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相結合的育人模式。近些年來,國家對高職高專體育教學的重視不斷提升,并對高職高專體育實踐教學提出了相對較高的要求。基于此情況下,高職高專院校在進行體育教學過程當中,需要逐漸加大對實踐教學的投入。但是,相對于目前高職高專體育教學而言,高職高專院校并未對其進行實質性的專業改良,其實踐教學仍然停留在理論教學的補充。部分體育教師對實踐教學的重視度不足,不能夠正確把握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片面地認為體育實踐教學只是檢驗理論知識的一種方式,無需將過多的精力放在此環節。致使部分教師忽視了體育實踐教學對于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性。此外,部分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時,過于注重課堂教學,忽視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相對較弱,不能夠勝任當前所從事的崗位。基于用人單位的視角而言,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大約占據60%的學生與體育專業背景有關,20%的學生不存在與專業相關的背景,而沒有實現背景的學生占據21%左右。由于學生在校期間沒有涉及過多的實踐,致使學生親手操作的能力較弱。學生并未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效結合,致使用人單位認為學生具備實踐能力的人才匱乏。
(二)實踐教學設計未與體育專業相結合
實踐教學具備其他教學環節所不具備的優勢,對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職高專院校能否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學工作開展是否到位。當前,我國除了師范院校、體育類院校以及高職高專院校開設體育課程以外,其他類型的院校業開設了體育專業。但是,部分院校在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會結合自身的優勢設置課程,例如,醫學類的院校在開展體育實踐教學時,通常情況下會利用便利的醫療手段為體育訓練,并未結合體育專業特點進行設置課程。因此,導致其實踐教學與體育特點向脫節。基于此類情況下,高職高專院校在體育課程設置時,同樣存在上述問題。高職高專院校在開展體育實踐教學過程,不能夠將體育專業的特點融入到實際教學當中,更注重于發揮現有資源的優勢,結合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以及便利的條件展開教學。
(三)實踐教學組織形式過于單一化,缺乏充足的實踐時間
由于體育專業自身的特征,決定著其對于學生的要求標準相對較高。高職高專學生質量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受體育專業課程設置所影響。經過數據調查顯示,高職高專院校在體育組織方式較為多元化,主要包括委托學習、集中、定向、分散等。其中使用相對較為廣泛的便是分散方式與集中方式兩種方式。除青海省以外,其他地區均有示范區,體育專業分布相對較為廣泛,并且在實際的發展過程當中,逐漸得到高職高專院校的重視。但是,在實際的實踐學習當中,部分院校通常都會采用統一安排的實習方式,以及自主學習方式。據調查表明大部分院校會首先考慮健身俱樂部,而很少涉及到街道社區。與此同時,部分院校在設置民族體育專業實習時,過于重視起比賽性,而沒有給予娛樂性、競技性足夠的重視。目前,我國絕大部分高職高專院校會過于重視理論輕視實踐,尤其近些年來,高職高專院校已經充分認識到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但是,基于傳統教學觀念與教育思想所禁錮,致使高職高專院校并未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這種重視理論教育的現狀尚未得到改善。但是,部分高職高專院校在開展體育實踐教學時,缺乏對實踐課程的設置,并沒有給為學生實踐學習提供良好的環境,并且學生訓練的時間相對不足,學生自主學習沒有充足的時間為其作保障。導致整體實踐教學成果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四)體育實踐教學考核評價缺乏清晰性與科學性
基于高職高專院校在組織體育實踐教學活動方式存在一定的差異,致使其實踐教學考核評價存在差異性。但是,針對目前的考核評價而言,無論是學校還是用人單位在對學生成績進行綜合評價時,只是注重學生專業學科的評價,更多體現在理論知識方面的評價,并未對實踐能力給予評價。盡管部分用人單位或者學院對將實踐能力評價納入到考核評價范疇,但是并為明確其評價的內容、標準等,致使整個評價活動的開展缺乏清晰度。并且實踐技能在課程評價當中,所占據的比例并不是很高。當前這種評價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嚴重阻礙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此外,部分高職高專院校對于學生實習并不嚴格,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實習單位,致使無法提升其實習質量。
二、高職高專院校體育專業實踐教學發展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明確體育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高專院校在體育專業實踐教學過程,教師要結合實踐教學的要求,積極轉變教學觀念,由傳統注重傳授學生理論知識教學,積極向努力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標。較強對體育專業的教學研究,根據高職高專現有的教學資源,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生環境,為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創建自我展示的平臺。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針對高職高專院校實際教學情況,進一步明確體育人才培養目標,努力培養全能型體育人才。
(二)實踐考核全面化與客觀化
體育實踐教學評價作為實踐教學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加強完善實踐考核程度,對于提升學生對實踐的重視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實際的評價過程,主要針對學生的實際進步程度,以及學生的實踐技能水平的高低而定,并非通過某一固定的標準進行評價考量。因此,在實際評價的過程,要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多層次考核評價,采取學校與企業聯合評價的方式,盡可能地做到體育專業實踐考核的全面性與客觀性。高職高專教師要真確對待考核評價,不斷量化考核方式,實現考核評價的科學性。
(三)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
高職高專學院在開展體育專業實踐教學過程,結合學院實際需要,不斷加強對專業課程的設計管理。首先,需要從新入學的新生著手,積極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提升學生對于體育專業實踐教學的認識,樹立學生正確的實踐意識。高職高專院校要根據實踐教學的需要,不斷豐富體育專業實踐教學的內容,開展生動有趣的體育實踐活動。其次,當學生進入大二學習階段時,結合體育專業實踐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學進度、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當中。最后,當學生進入大三學習階段,組織學生深入具體的實踐教學當中,安排學生走入到校園當中實習,進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調查研究結論與建議分析
(1)目前,高職高專在開展體育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仍然存在諸多影響其順利開展的因素。基于某種因素所制約,導致教學評價存在一定的局限。此外,高職高專院校在教學內容、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與不足。因此,高職高專在該方面的提升空間相對較為廣闊。
(2)基于調查顯示,部分高職高專院校在開展實踐教學時,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且受到傳統教學觀念影響較為嚴重。致使大部分院校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體育專業實踐教學的安排。因此,高職高專院校要注重體育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并在實際的教學當中,逐漸加強對體育專業實踐課程的設置,為學生的實踐學習提供良好的平臺。全面培養高端技能型體育人才,進而滿足社會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
(3)體育實踐教學作為高職高專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斷加強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才能夠提升學生的競爭力。基于此,高職高專學院在進行實踐教學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要加強企業的交流與合作,根據企業的需要適當調整課程設置,進而培養出符合企業標準的全能型體育人才。
(4)由于體育專業實踐教學具有分散性、可控性,并且實踐評價相對較為單一,致使學校不能夠對學生真實情況進行及時了解,導致其評價活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高職高專院校要結合體育專業評價實際情況,努力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通過教師評價、學院評價、企業評價等方式進行實踐評價。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專業實踐教學作為高職高專體育教育的重要環節,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發揮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職高專院校在開展體育實踐教學過程,要結合當前體育專業教學的現狀,及時了解高職高專院校體育實踐教學的實際情況,不斷加強完善體育實踐評價體系,開展多元化的實踐評價方式,實現體育實踐教學評價的全面性與客觀性。與此同時,高職高專院校還需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結合企業對人才實際需要,適當調整體育實踐教學的課程,培養滿足企業發展需要的人才,進而全面推進高職高專體育專業實踐教學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振東,林征,劉娜.社會體育專業實驗課程體系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08(29):350.
[2]郝曉蕊.社會體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1,45(12):131~133.
[3]李桂英,葉旭紅.社會體育專業實踐模式探索———以福建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03):105~108,118.
[4]李憶湘,劉小翔.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目標多元化對學生評價影響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04):100~103.
[5]張錚,姜敏.改革實踐教學體系培養應用型人才[J].中國現代體育裝備,2010(23):131~133.
[6]錢應華.高職高專體育保健康復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J].體育科技,2010,31(02):117~119.
作者簡介:蔣依(1988.05—),女,漢族,廣西南寧人,本科,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體育產業營銷;胡英清(1962.06—),男,漢族,廣西賓陽人,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教授,研究方向:體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