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文輝
【摘要】職業教育是作為當代青年開啟成功之門的關鍵路徑。教師與有關教育部門一定要注重職業教育的發展。針對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而言,機械加工技術是一門非常關鍵的機械專業課程。關鍵是從中職《機械加工技術》課程教學現狀以及改革展開了研究,并且提出了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方式,以進一步加強機械加工技術。
【關鍵詞】中職;職業加工技術;課程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不僅要具備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具備一定的實踐技能,有能力在生產第一線進行生產,解決生產中的技術問題。這就要求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要逐步轉變為“教、學、做”相結合的現代教學模式,充分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出來,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中職學校“機械加工技術”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一)學校硬件教學設備滯后
據調查,在中等職業學校,特別是民辦中等職業學校,硬件教學設備也比較滯后。許多中等職業學校,包括私立學校,由于教學經費不足,在采買教學設備時不能采購先進的機械設備。與此同時,當學校更新教學設備時,更新頻率以及更新時間則相對較慢。因為教學的觀念比較守舊,對當前的市場并沒有給予關注,也沒有緊隨機械行業發展的步伐。
(二)教師教學方法傳統
在這個階段,有一部分教師在職業學校仍然以傳統的教學方法為主,教師將更多的時間留給自己的教學示范,以及過程的任務做好,嚴重忽視了學生,如何學習,學的多與少,好與壞。
(三)校企不對口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存在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學校與企業不匹配。學校應該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按照自己的教學標準去培養學生,企業都是根據企業自身的標準來選拔學生,導致學生不能充分滿足企業的就業需求。
二、中職學校“機械加工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一)開設的課程與專科高度統一,編創特色教材
如果在教材編寫的這個階段無法找到適合這個專業的教材,我們就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人員和教學設備,通過教師的認真討論,為這個專業編寫教材。需要注意的是,在編寫過程中,不能單一地認為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結合是一本完整的教材,而是應該全方位地掌握學生對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理解程度,然后全方位考慮教學形式、教材內容。而其他因素,課程內容可以分為幾個模塊,并制定合適的教學時間。教材應以操作性為基礎,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
(二)結合理論知識與實踐
舊式教學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對理論知識的描述和詳細講解,二是對專業技術的培訓。通常在這種情況下,理論課和實踐課與教師不同,造成學生偶爾用所學的知識以及動手操作無法良好的結合。因此,教師應根據專業的特點、難點,對知識的兩個方面進行安排和優化,突出學生技能的培養,根據專業培訓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今后的職業選擇做準備工作。
(三)基于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法工作過程
導向教學法的核心價值是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即不是把教學中所教的理論知識是權衡學生學習質量的重點要求,而是把學生的實踐作為學習的第一線,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理論知識,而不僅僅是在實踐中。
(四)基于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法在實際操作中的應用
例如,在數控專業,這是一個需要理論和實踐之間緊密聯系的學科。核心任務是將學生的數控加工能力與數控編程能力相結合。在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怎樣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重視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是教師實踐與書本相結合的重要問題。
(五)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生求知欲
機械加工專業的大部分學生對理論課都是特別感興趣。他們不喜歡在課堂上聽講座。他們在專業課上不夠深入。他們認為他們能實際操作。基于此,教師在課堂上對每個知識點進行聯系和實踐,解釋知識點在機械加工中的關鍵作用,使學生了解學習理論知識的關鍵性。
(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中等職業學校應重視加強現有教師機械技能的培訓。同時,還可以從大型工廠和礦山企業中聘請一些具有豐富操作經驗的機械加工技術人員,積極開展教師教學質量培訓,幫助教師盡快通過教學障礙,努力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教師。為培養更好的機械教育教師奠定了基礎。
三、總結
總而言之,職業教育是作為當代青年開啟成功之門的關鍵路徑。教師和相關教育部門必須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機械加工技術專業肩負著社會建設的使命感,我們應該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這個專業上,這樣才可以培養中職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使他們的職業道德能夠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林林.中職機械加工專業教學方法探究[J].內燃機與配件,2018(18):249~250.
[2]阿德利江·阿克江.中職機械加工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J].設備管理與維修,2017(19):51~53.
[3]趙麗萍.中職機械制圖課程核心素養探究[J].職教通訊,2017(27):9~11,61.
[4]吳芳萍.關于中職機械加工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分析[J].時代農機,2016,43(12):108~109.
[5]俸慧娟.中職機械類專業實踐性教學探究[J].電子制作,2014(10):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