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志恒
【摘要】激活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資源的宗旨是提升初中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教師科學引導和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積極、樂觀向上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態度,使初中生逐步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激活有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資源,要求教師認真分析當前思想品德教學的現狀和不足,創新思維和教學模式。受思想品德教學方法和傳統應試教育機制影響,思想品德教學效果差強人意。本文結合當前思想品德教學現狀分析從教師綜合素養、初中生的心理變化和教學模式等方面,提出激活有效教學資源的見解,僅供參考。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學;引導;激活;培養;價值觀
思想品德教育課程是以初中生的生活為基礎,通過教育和引導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為宗旨的綜合性教育課程。滿足學生初中生活學習的成長需求,以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社會發展、法律和國情為主要教學內容,旨在引導和幫助學生在道德品質、心理健康、公民和法律意的進一步發展,培養初中生養成健康、積極和樂觀向上的生活習慣,樹立科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青年”推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由于我國當前社會各界對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不能激活有效的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教師在教授思想品德課時沿用“講授學習”和“灌輸”的傳統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如何激活有效的思想品德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闡述。
一、圍繞課堂教學主陣地
教師和學生應圍繞課堂教學主陣地,教師應尊重學生放低姿態增加與學生的交流討論。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以“滿堂灌”為主,難以取得理想教學效果。而思想品德課,應是充滿激情四射的課堂,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教師要科學安排和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激活有效的初中思品教學資源,提高思想品德教學質量。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初中思想品德課變得生動有趣,通俗易懂。使課堂教學變得有思想深度,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得,樹立科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教師應加強學習,提高教學能力
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思想政治理論也在不斷的創新發展。為了適應教學發展的需求,教師應加強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提高教學能力,滿足教學新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教書育人的關鍵,只有堅持政治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水平,處處為人師表,發揮社會正能量,以高尚的師德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同時教師還應不斷更新教學理論,積極參加教學研究討論活動。關心時事政治,博覽文史、哲學類書籍,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多收集與思想品德教學相關的書籍資料。只有這樣,教師在開展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才能得心應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三、注重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主體作用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課堂教授,學生被動地接受和學習,伴隨著社會和教學的不斷發展,傳統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教學要求,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受教育的主體,一切教育活動都要圍繞和服務于學生。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將課堂還予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是引導和參與,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從被動吸收轉化為主動快樂的學習順應教學發展的需求。因此,要想激活有效的初中思品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就應該充分發揮學生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通過提高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思想品德課,這樣開展教學工作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創新課堂教學理念和模式
學生的思想品德塑造是在對社會生活的認知、學習和實踐中逐步培養形成的。由于傳統課堂教學的局限性,為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創新課堂教學理念和模式。隨著學生的成長社會生活范圍擴大和復雜,只有聯系社會生活開展日常化教育方式,從日常社會生活的點點滴滴開始培養學生的人格和思想品德。教師應采取誘導教育方式,注重引導學生塑造良性人格。運用無形教育的方式,課堂教學中,學生通常將老師作為模仿學習的標準和社會的化身,老師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感染著學生,把老師的一言一行作為學生的學習板樣和標準樹立起來,使學生不知不覺中受到老師良好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品德的感染,逐步塑造與老師一致的思想品德。
同時教師還可運用一些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來整合和優化課堂教學資源。如,圍繞學生關心的社會熱點話題開展社會調查實踐,來拓展課堂教學空間;或者開展形式多樣化的社會訪談考察,通過社會實踐來豐富學生的閱歷,積累生活經驗。
五、結語
初中生正處于人生價值觀塑造和求知學習的關鍵期,教師應通過思想品德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于傳統課堂教學和應試教育的局限性,思想道德教學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教師應創新思維和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的科學引導,激活有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為初中生的人生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青年”推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
參考文獻
[1]李慶豪.淺談新課標下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及方法的改革[J].學周刊,2012(13).
[2]陳愛民.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準備的幾個注意點[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