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琳
[摘 要] 從職業教育對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作用入手,著重分析了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探索了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職業教育的實踐策略,以提高職業教育水平,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對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發展的促進作用。
[關 鍵 詞] 新型城鎮化;職業教育;探索;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9-0006-02
新型城鎮化建設是我國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中國特色道路的必然選擇。新型城鎮化發展不僅能夠促進城市化的發展,而且對農村地區發展有著重要的帶動作用。然而,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職業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肩負著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人才的責任。由此可見,職業教育服務于新型城鎮化建設并且對新型城鎮化發展具有促進作用。然而,由于受傳統職業教育的影響,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職業教育仍存在著培養對象有限、專業設置不合理、校企合作不完善、缺乏實踐教學等問題,嚴重影響職業教育質量,難以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高質量人才。針對這種情況,我國積極探索職業教育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關系,并加快職業教育改革。研究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職業教育探索與實踐不僅能夠提高職業教育水平,加強對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人才支持,而且對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發展意義深刻。
一、職業教育對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作用
(一)為新型城鎮化建設培養人才
人才是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要支撐,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并且,人才是社會發展和生產力發展的重要保證,只有具備人才支撐,新型城鎮化才能夠取得不斷的發展。而職業教育能夠為新型城鎮化建設培養具有創造精神的產業勞動者和技術人員,促進科學技術的生產力轉化。另外,職業教育與生產關系十分密切,對生產效率的提升有著重要作用。同時,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的技術革新、公民素質提高、新技術設備的應用、勞動者職業素質的提升都離不開職業教育。由此可見,職業教育能夠為新型城鎮化建設培養人才。
(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
經濟發展主要分為集約型發展和粗放型發展,集約型發展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能夠有效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而職業教育以培養高技術人才為重點,高技術人才參與經濟發展能夠滿足各產業的人才需求,促進勞動密集型經濟朝著知識密集型經濟發展,進而提高經濟效益,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另外,職業教育發展能夠為當地企業提供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促進當地企業發展,對區域經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三)縮小貧富差距
在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貧富差距是城鎮化發展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而且,我國現有的社會分配體制還不夠合理,仍存在著一些不公平的地方。為了縮小貧富差距,我國不僅要采取社會補助與社會救濟的措施,而且要從勞動者技能和素質入手,不斷提高勞動者的綜合能力,進而提高勞動者的收入水平。貧富差距的縮小能夠有效平衡城鄉差距,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四)提高人們在城鎮的生存能力
在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大量農民進入城市,城市無業人員和貧困人口不斷增多。并且,現階段不合理的財富分配制度導致城鄉收入差距懸殊,社會分層十分明顯。而貧困人口生活在社會底層,缺乏對城鎮生活的歸屬感。而職業教育的開展能夠有效提高城鎮地區人們的法制觀念、法律意識、職業道德、生存技能等,進而提高人們在城鎮的生存能力。
二、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職業教育培養對象有限
部分職業院校在開展職業教育的過程中只重視對城鎮學生的職業教育和培養,而忽視了對農村學生的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培養對象有限。具體來講,很多職業院校雖然招收了一定數量的農村學生,但是卻沒有根據農村學生的能力水平和生活特點開展學生培訓工作。農村學生在職業教育的學習過程中沒有與城鎮學生處于同一水平,教師忽視了農村學生在生存技能、人際交流能力、社會交往等方面的不足,一味以城鎮學生的學習水平為標準開展職業教育。另外,有些職業院校在職業教育的過程中忽視了自身職業培訓的社會職責,沒有積極對農民工開展職業培訓,忽視了對農民工的教育和培養。
(二)職業教育專業設置不合理
職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因此,職業教育應積極了解當前區域經濟的發展現狀和人才需求現狀,準確定位職業教育。然而現階段,很多職業院校仍開展傳統的農業、林果業、牧業、礦產加工等專業,忽視了農業和工業的現代化發展,缺乏對服務型和技術型人才的培養。并且,很多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的過程中并沒有設置高新技術產業相關專業以及服務業相關專業,職業教育專業設置不符合經濟發展和產業發展的趨勢。
(三)教育理念滯后
部分職業院校在教育過程中過于注重學歷教育,而忽視了非學歷教育的開展,以學歷教育為主。并且,很多職業院校并沒有及時開展非學歷教育,沒有成立專門的職業培訓機構。雖然有些職業院校開展職業培訓,但是其培訓項目的設置也是臨時成立的,缺乏對培訓項目的長期研究和規范。同時,職業院校并沒有配備專門的職業培訓教師,而是臨時抽取專業教師擔任職業培訓工作,職業培訓缺乏專業性。另外,很多職業院校在教育過程中只重視對學生的職前培養,忽視了學生的職后發展和繼續教育,缺乏持續性和長期性的職業教育。
(四)師資力量薄弱
職業院校教師的質量直接影響著人才的質量,對新型城鎮化建設也有著重要的影響。然而現階段,有些職業院校的師資力量薄弱,難以滿足新型城鎮化建設對職業教育的要求。具體來講,有些職業院校教師缺乏完善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專業技能,專業素養不高,無法開展高水平的專業教學,導致學生的專業學習效率不高,不利于高質量專業人才的培養。并且,很多職業院校缺乏“雙師型”教師,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和職業操作能力不高,難以指導學生在職業學習過程中的實踐訓練,不利于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的開展。另外,還有些職業院校教師缺乏對先進知識的學習,忽視了自身的進修,沒有及時學習先進的專業技能和教學技能,仍采用的灌輸式教育方式,不利于技能型和創新型人才培養。最后,部分職業教師的科研意識不強,缺乏科研積極性,沒有對專業技能和專業教學開展科學研究,嚴重影響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優化。
三、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職業教育的實踐策略
(一)明確培養目標
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職業教育應積極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重視自身在新型城鎮化發展中的作用。為此,職業教育應將農民工、城鎮勞動力等納入職業教育范圍之內,重視對農民工和城鎮勞動力的職業培養,積極為新型城鎮化發展提供高素質勞動力,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的人才培養作用。并且,職業教育應積極明確服務行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人才培養的目標,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目標對當地企業員工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
(二)優化專業設置
針對職業教育專業設置不完善的問題,職業教育在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應積極優化專業設置,將職業教育與當地經濟發展相結合,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統籌規劃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積極面向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現代農業等領域設置相關專業,加快現代農業、服務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并且,在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職業教育應圍繞城鎮化產業發展的問題設置專業,促進新型專業的發展,及時調整職業教育傳統專業,使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相符合。
(三)加強教師的教育能力
針對職業教育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職業教育在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應加強教師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能力和素質。為此,職業教育學校應加強“雙師型”教師建設,不斷增加“雙師型”教師的數量,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比例。具體來講,職業教育學校應積極放寬對兼職教師的標準,鼓勵學校聘用企業高級技術人才和社會專家,加強技術人才和專家對職業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指導。同時,職業教育學校應積極制定教師準入制度,實行教師資格認定,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企業實踐和實訓經驗,并獲取實踐操作的相關證書。另外,職業教育學校應加強對教師的教學培訓和專業培訓,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不斷提高教師的職業教育能力,提升職業教育效率。
(四)開展職業培訓工程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我國必須解決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加快農村勞動力在城鎮地區的就業。而職業培訓是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的重要途徑,職業教育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背景下應積極開展職業培訓工程。為此,職業教育學校應面向社會開展多樣化的培訓工作,設置職業培訓項目,尤其要加強對農民工、農村學生以及農村勞動力的創業培訓和職業技能教育,不斷提高農民工、農村學生以及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能力和城鎮生存能力。
(五)完善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在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的重要路徑,因此,職業教育應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提高校企合作的層次,為城鎮化發展提供技術服務和治理支持。為此,職業教育學校應重視學生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的結合,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及時了解企業人才需求的標準,根據企業的人才需求標準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目標。并且,職業教育學校應積極鼓勵企業參與學校的教育培訓和科研工作,積極與企業共享教育資源和社會生產資源,創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闞大學,呂連菊.職業教育對中部地區城鎮化的影響:基于城鎮化質量角度的經驗分析[J].教育與經濟,2014(5).
[2]冉云芳.中等職業教育與城鎮化發展的協調性與相關性研究:基于2006年和2011年的省際截面數據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13(23).
[3]楊國慶.淺談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職業教育的現狀及改革方向[J].品牌(下半月),2014(12).
[4]王家愛.職業教育應對新型城鎮化的建設內容與策略[J].中國高新區,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