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惠
[摘 要] 目前中職會計業課程教學模式陳舊,為了提高教學效率,中職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是分層教學模式。分層教學模式能按照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別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應用差異化的方法和手段,采取科學的、階梯式的綜合評價手段,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關 鍵 詞] 中職會計;分層教學模式;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9-0198-01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創新意識已深入中職教育課堂中。傳統落后的“滿堂灌”“填鴨式”會計專業教育教學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現代職業教學改革發展的需要。在現代人才培養過程中,愈發突出的矛盾表現在統一標準化的教學管理忽視了中職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缺乏學習成功激勵,學習自信心不足,學習積極性不強,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成績參差不齊,導致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無法兼顧全體學生的整體發展,嚴重影響了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在不斷探索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分層教學模式逐漸脫穎而出,漸漸成為主要的教學模式。
分層教學模式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智力發育層次、知識能力水平、學習態度相近的學生劃分為若干個高低層次不同的群組,運用有針對性的分層教學策略,利用群組學生內相互影響的作用,使群組內的學生能夠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分層教學模式旨在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個體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激發創新思維,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中職會計專業實施分層教學模式的幾個突出優點為:
1.兼顧不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體差異,將情況相似學生進行層次劃分,有針對性地制訂相應的教學策略。
2.消除對學生的智力歧視,設定短期可實現目標,讓全體學生都能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3.分層教學模式下的學生群組分組會隨著學生的情況不斷
地調整學生的層次分組。因此,隱含的競爭機制讓學生在多向互動、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中形成相互學習、你追我趕的局面,讓學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逐步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
那么,如何實現班內分層教學呢?根據實踐,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四步來實施:
1.教師要掌握學生差異,在班內合理分類建組。教師切實把握全體學生的智力發展、基礎知識能力水平、學習目標及態度、學習習慣等情況,根據自己的判斷,把類似情況的學生進行建組。一般情況下,可將學生按照高低水平,分為最好、較好、一般、稍差、較差、最差等多個層次,每個組別根據班級情況分別設定6~8人,教師還可以將班級內成績最優異的學生設定為助教,幫助教師管理學生。
2.針對學生的差異,課前分層設計教學方案。教師在實施分層教學之前,應該針對教學實際及學生情況,遵循以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為本,力求讓全體學生都獲能得進步,使教師設計的分層教學能夠與不同學生相匹配。尤其是在課前導學方案設計、課堂教學實施設計、課后作業布置、階段性考核設計等各個方面都應該將分層教學目標落實。
3.面向各組學生,開展分層式課堂教學,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同一個45分鐘的課堂,完成所有學生不同層次的教學任務,對教師是一項重大的考驗。但課前的分層設計與教學的進程是息息相關的,正是因為有了課前精心的設計和準備,學生對學習內容已經有了不同層次的理解,教學過程應該是不難進行的。教師要把課堂盡量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多種教學媒體和現代化教學設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各自不同的教學任務,讓全體學生都能獲得共同發展。
4.設定分層評價機制,使學生的成績評價更加合理化。傳統教學只對學生的知識水平給予評價,對學生操作技能、情感、態度、習慣、價值觀、合作學習等一概忽視。一名合格的中職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之后,僅僅只是具備理論知識并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因此在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應用差異化的標準,對學生的情感、態度、習慣、價值觀、合作學習等方面進行綜合性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中職會計專業課是實用技術課,是學生將來就業的基本技能,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全面。將分層教學模式貫徹到課程教學中,是現代中職教學的大勢所趨。因此,我們更要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充分發揮分層教學模式的優勢,切實提高中職專業課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封靜.淺議在中職計算機基礎科目中實施分層教學[J].大眾科學,2001(11).
[2]宋洋.分層教學在中職教學中的初探與嘗試[J].課程教育研究,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