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萍
[摘 要] 現代社會主義的發展,促使現代文化形成,教育部門越來越重視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思政工作中。伴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開展,對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教育的培養,將傳統文化的優秀精神教授給學生,使高職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價值觀。通過對高職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將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
[關 鍵 詞] 傳統文化;高職教育;思政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9-0016-02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傳統文化中的精神能夠帶動社會文化的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形成許多優秀的精神、語言文化。傳統文化中的優秀精神能夠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為全面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在進行思想政治教學中,應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教學的基礎,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學的質量,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
一、傳統文化內涵具有的價值
傳統文化中含有大量優秀的道德精神,是人們在不斷適應生活生產力的過程中,形成的文化品質。傳統文化中形成的優秀精神,應用到高職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由此傳統文化內涵的價值能夠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教學中體現出來,具體表現在三點。
(一)傳統文化為高職思政教育提供基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傳統的內涵
在進行思政教育工作中,準確理解傳統文化中實事求是的精神。將傳統文化中的優秀精神融入思政教學中,學生在不斷理解文化的過程中,能夠形成良好的品質,學生的文化素養也會提升。
(二)傳統文化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形成價值觀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指先輩傳承下來的優秀精神,強調人要具有責任,能夠承擔自身的職責,要懷有偉大的理想。傳統文化應用在思政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在未來中形成良好的品質,促使學生的接受能力逐漸提高。
(三)傳統文化為高職思政教育的發展提供教學資源
信息化背景下,教學方式的改變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由此對高職院校的思政工作高度重視,以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為教學目標。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良好品質能夠為思政教學提供大量的資源,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二、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發展
(一)高職思政教育使用傳統文化
為全面提高高職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同時在高職院校的思想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能夠將傳統文化不斷傳承下去,使學生更加了解傳統文化中的優秀精神。尤其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最富有內涵的文化,能夠將中華民族的整體精神面貌體現出來,能夠推動現代文化的發展。中國文化中有許多優秀的精神,包括自強不息的精神、仁善的精神等,能夠為高職院校思政工作提供較為豐富的資源。將傳統文化的優秀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學中,使高職學生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同時還能保證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政教學的融合,對素質教育的全面推廣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高職院校思政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現代社會的快速進步,網絡技術的普及,為高職院校的學生帶來更多的知識,學生的思想在多樣化的文化中進行培養,學生的思想觀念與價值觀念都發生了變化。由此教育部門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給予一定的重視,為此需要解決現代高職院校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才能保證思想政治工作順利進行。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三方面,即價值觀念的形成、道德教學、責任培養。
1.價值觀念的形成
高職院校的學生在生活中形成較強的自我意識,對未來充滿信心。但在實際的生活中,因為生活經驗的限制,受到一些打擊就會對未來失去信心,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再加上現代經濟化的發展,學生在形成價值觀時,易趨向于利益化,將傳統美德中無私奉獻的精神舍棄,強調個人主義。高職院校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由于教學方法的缺失,造成學生對思想政治缺少學習的興趣。
2.道德教學
高職院校以培養實踐能力為教學的目標,對思想政治教學缺少一定的重視,再加上對傳統文化精神的宣傳不夠,思想教學方式的缺失促使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失去興趣。高職院校將專業知識的教學放在重點,對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缺少一定的認識。由于高職院校的不重視,從而造成學生對思想政治的學習缺少主動性,對傳統文化中優秀的精神認識了解不夠,由此造成學生在道德觀念上的缺失。
3.責任培養
傳統文化中的美德,是中華名族傳承五千年的文化,但在高職院校中對傳統美德的理解并不夠,無法將優秀的精神傳承給學生。學生對責任的認識就會逐漸減少,在形成價值觀念時,崇尚個人主義,缺少相應的道德觀念。
三、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結合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傳統文化與思政教學融合的課堂教學
高職院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學的過程中,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將傳統文化的精神融入進去,使思想教學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能夠不斷促使學生全面地發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首先,應該加大對思想政治教學的重視程度,因為高職院校更加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對思想道德的培養處于一般水平。由此在制定思想教學內容時,應該將學生的專業與傳統文化進行融合,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這樣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學生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中的內涵,在實際的思想教學中,使學生對傳統文化重新定義,比如企業員工努力工作,不違背企業的規章制度,員工就具備最基本的敬業精神。將最簡單的例子展現給學生,學生在學習時,才不會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產生厭倦心理。
其次,對思想政治教學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發展,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由此需要不斷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采用新型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促使學生對思想教學產生學習熱情。比如體驗式教學、情景教學、多媒體教學等,但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經常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多媒體教學的課件制作,能夠進一步豐富教學課堂,比如,對傳統文化中職業道德精神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舉例,播放相關的視頻。學生可以自由發問,教師在教學之后對職業道德進行定義,為學生在畢業之后工作的道德進行培養,促使學生能夠將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傳遞。
最后,在制定思想政治教學內容時,將傳統文化融入教學中。高職院校在編制思想教材時,可以將文化傳統的精神加入教學中,高職院校在選擇優秀的精神文化時,要根據學生未來的發展情況,在教材中添加相應的教學內容,比如高職學生在畢業之后要進行工作,在思想政治教材中,就可以添加職業道德精神的教學以及人生價值觀的教學,使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能學習到優秀傳統文化精神。與此同時,高職院校還應該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了解,為思政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基礎。
(二)開展傳統文化的思政活動
高職院校不應該只注重理論教學,還應該加強對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高職院校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院校組織的思教活動,其目的是為使學生能夠重視中國的傳統文化,使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高職院校組織活動的形式應該具有多樣化的特點,例如,由校組織申辦的思教學習交流會,邀請更多的高職院校參加,使學生能夠在交流會中,進行不斷的交流,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知識。同時還可以舉辦經典名著演講比賽,鼓勵學生參加比賽,學生在參加比賽的過程中,在選取演講材料時,能夠不斷了解傳統文化,進一步加深對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三)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能力
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思政教師的引導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由此高職院校應該重視教育工作者能力的提升,教師也應該在思政教學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對傳統文化有屬于自己的見解,能夠在思政教學中為學生拓寬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思政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在生活中排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在無意識下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
總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應用到高職思想教育中,應當著手于實際,從實際出發,使傳統優秀文化與實際生活緊密連接在一起,使用故事教學方式,貼近學生生活,設計教學場景,補充教學內容,通過互聯網工具,使課堂內容變得豐富且有張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精髓,使思政教學課堂效率得到提升,讓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卉,王虹.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37(9):193-194.
[2]徐佳.湖湘文化與高職院校人文素養課程融合的價值及其實現[J].文教資料,2017(26):51-53.
[3]盧齊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和應用[J].知識窗(教師版),2017(5):78-79.
[4]張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學生思政教育路徑探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2):64-65.
[5]欒靜.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高職思政教育相結合[J].學園,2015(28):143-144.
[6]肖竺.運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創新高職思政教育模式[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7(9):147-149.
[7]李志平,謝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5(9):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