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
[摘 要] 首屆職業教育科研工作會議中提出了高職教育的四大職能“培養人才、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人才培養是關鍵,科學研究是基礎,服務社會是目的,文化傳承創新是需要。科學研究在高職內涵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其重要地位在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中也日益顯著。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于2017年推行了“三個一百”工程,其成效顯著,營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圍,為增強師資力量、助推學院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
[關 鍵 詞] “三個一百”;科研強師;科研興校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9-0208-02
“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出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這應該從職業教育開始著手,主要有兩個層面:學校和社會。首先,學校層面應該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在當今社會,急功近利、心浮氣躁等現象或多或少存在著,走捷徑成才的觀念也影響著學生安心學習、鉆研業務。因此,在教育教學中,要注重轉變學生的觀念,使學生認識到工匠精神對他們成長成才的重要性。其次,教師觀念也應該轉變。要想使學生具有工匠精神,老師就要有匠人的精神,要通過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和精益求精的治學精神來影響、帶動學生思想觀念的轉變。眾多成功的經驗證明了這一點:名師出高徒,名師助產名校。那么,名師又從何而來?答案是——科學研究。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浙江省〈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6—2018年)〉實施方案》(浙教辦高教〔2016〕87號),扎實推進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建設,營造科研氛圍,提升科研能力,我院推行了“三個一百”工程,“三個一百”即立項建設“100項教學科研項目”“100項專利項目”“100項教學資源項目”,投入經費共 300萬。該工程是積極對接“中國制造2025”、創新驅動等國家發展戰略,重點關注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研究,特別在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共同體建設、雙元制、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課堂教學創新等環節所作的研究與探索,鼓勵校政、校校、校企、校行等多主體聯合申報。“三個一百”推行一年以來,在我校科研強師興校發展路上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一、“三個一百”小課題,成就大智慧
職業教育要牢牢把握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各層次各類型職業教育模式,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引導社會各界特別是行業企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努力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
從事科研是教師提高自身素質與競爭力的主要途徑,也是打造學習型教師隊伍的法寶。教師通過科學研究,了解科技的日新月異,知識的更新迭代,掌握國家職業教育的發展動態,提升自身的理論知識與專業水平,提高教學質量。促進行業企業發展,科研倒逼教師必須不斷學習,為進一步的創新教育與專業發展開辟新途徑,也為建立高水準的現代職業教育作出貢獻,讓職業教育的職業化落地生根。
然而,人是有惰性的,教師亦是如此,經過高中三年的苦讀,大學幾年的散讀,或者在教學崗位上摸爬滾打多年的教師,在一個充滿功利、享樂、喧囂的社會背景中有多少人愿意獨自坐在家中或辦公室,靜下心來讀本書呢?因此,學校大力開展教科研活動是一種極有效的促使教師讀書、學習的方法,一個小課題,少則促使教師讀一兩本相關書籍,多則促使研究者去讀十本、二十本甚至更多的書。我校在2017年推行了“三個一百”工程,鼓勵老師申報校級課題,在此之前,課題主要是市級以上的,能申報成功的概率較小,老師的積極性不高,這次有了校級課題,各教研室老師形成了一股學習潮,紛紛查閱資料,廣泛學習,每位老師都積極參與到課題的申報中,而申報的準備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二、“三個一百”讓教師學會用科研方法解決“教”與“學”的問題
教師善教,學生才能會學。在課堂教學中,有許多“教”與“學”的問題在“三個一百”工程的推動下,老師以課題的方式來解決,用科學研究的方法去探索、去實踐、去研究總結,例如,黃丹老師的立項課題“《市場調查》課程教學方法及課程考核改革研究”旨在探究《市場調查》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章云君老師的立項課題“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VBSE財務綜合實訓》課程教學改革研究”對新課程VBSE財務綜合實訓的教學問題構建了理論體系。類似課程改革項目有30余項。
關于教學改革、課程改革的研究氛圍在我校愈來愈濃。“三個一百”工程使教師全員參與研究,在研究中提升教師的素質,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為老師搭建了研究平臺。在專題研究活動中,每位教師都經歷了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和預設、觀察他人或自己實踐、根據他人實踐介紹自己的分析診斷、參與研討與聽取他人對該主題的分析診斷、親歷驗證自己的預設和全面回顧總結的過程。讓教師養成了在日常備課中鉆研的好習慣,在常態的研討中改進教學方法,在常態的反思中養成獨立品格,從而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在教學教研的常態下完善個人知識結構。
三、“三個一百”探索校企、校地合作新路徑
高等職業教育校企、校地合作辦學是決定人才培養類型和質量的關鍵。在“三個一百”工程中,我研究的課題“校企一體,以企為主”的聯合教育模式研究旨在研究通過“校企一體,以企為主,產教融合,工學深度結合”的形式,結合浙江省高職院校靈活的辦學化制,深入調查分析校企合作過程中合作企業的意愿動機、現實障礙、合作路徑及成效評價,探索促進高職校企合作中企業參與和互動過程中的有效措施。關于校企合作的研究還有聶寶磊老師的“基于校企對接目標下建筑工程測量資源共享課程建設”,錢婧婧老師研究的“基于校企協同育人的‘雙導師、三課堂、多評價的客戶關系管理課堂教學創新模式研究”,張延良老師研究的“基于現代學徒視域的移動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相關課題10余項。關于校地合作的有葉靈芬老師研究的課題“基于‘校地互動理念下青年大學生創業意識與創業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以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吉袁媛老師研究的課題“優化專業人才培養鏈服務地方產業價值鏈——以藝術設計類專業為例”等項目10余項。
“三個一百”工程是推進校企、校地合作的長效機制,在校企、校地合作模式下進行高等職業教育模式改革,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模式,為學生真正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培養學生真正定義、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三個一百”破解學校發展的難題
我校于2016年搬遷至新校區,隨著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大量新教師加入到教學團隊中來,為學校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但新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現狀與學校發展現實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三個一百”工程的推進形成了老教師為主導帶領新教師的新老結合的梯隊科研團隊,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通過科研的方式,以科學的方法探索提高新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同時,新教師為科研隊伍帶來了新的活力,“三個一百”工程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老教師“不愿科研”,新教師“不會科研”的問題,形成一個全員參與的局面,使學校充滿濃郁的學術氛圍,形成濃厚的文化氣氛。打造出一支能吃苦、能干事、有個性、有特點的教師隊伍。我相信,有了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就會有高質量的學生隊伍,就會有令人滿意的教學成果,就會有大家認同的社會效應,從而達到創名校的目標。
另外,我校成立15年,相對一些資深的有上百年歷史的院校來說,還比較年輕,“三個一百”是培養教師最有效的手段,又是提高學校知名度的途徑。在“三個一百”工程的指引下,老師前期找方向,組建團隊申報課題,后期會將研究成果公開發表,供學術界同行學習探討。我校把科研作為抓手,培養出了一支政治思想上過硬、作風頑強、專業水平高、教學能力強的教師隊伍,也必將得到社會的認可。
“三個一百”工程為進一步深化內涵建設,聚焦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凝心聚力,創新發展,不斷提升教學與科研服務水平的重點工程。首批“三個一百”工程子項目即“100項教學科研項目”共收到各分院處室申報項目84項,其中一般課題72項,重點課題12項,經校外專家評審、校內教學指導委員會審核,本次具備立項條件的一般課題45項,重點課題4項,有條件立項課題14項。“三個一百”工程的推行,為我校科研強師興校鋪設了一條光明之路。
參考文獻:
[1]劉泉,董彩蘭.“科研強師,科研興校”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探索,2004(8).
[2]蔣德梅.如何實施“科研興校,科研強師”發展戰略[J]教書育人,2009(8).
[3]張曉燕.高職院校科研與師資建設的互動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08(10).
[4]韓峰.淺談對高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J].雞西大學學報,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