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雅萍
[摘 要] 高職院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內容,也是培養具有優勢品質的新型的技術人才的重要環節。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讓大學生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人生,能運用心理學知識和技能進行自我調適,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質。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高職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問題。通過分析高職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對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和對策。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9-0228-02
一、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隨著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人際關系越來越復雜,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抗壓能力還是比較強的,雖然學習成績沒有本科院校優異,但是大部分學生還是活潑、陽光的。然而還是有一部分學生,由于高考的失利,考入高職院校,覺得不盡如人意,變得頹廢、消極;也有部分學生由于家庭父母離異等客觀事件,把自己封閉起來,不愿與同學交往,不愿與老師談心;部分學生由于感情、就業等挫折,引起高職學生心理上的困惑,因心理極度失調而做出極端的事情;部分學生,對大學生活、學習的不適應,造成了心理上的困擾……因此,高職院校學生因心理障礙、心理問題等原因傷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時有發生,不但給學生本人和家庭帶來了極大的傷害,也引起高校和社會的廣泛關注與深刻反思。因此,根據教育部的要求,全省高校從2012年秋季開始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大力推進和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為目前擺在高職院校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
二、目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欠規范
1.心理健康教育機構不健全,人員編制少
一般學校比較重視專業教育,忽視心理健康教育,因此這個部門的人員編制相比專業教研室少,但心理健康課又是在普及中,如果全院學生都要開設這門課,明顯人員大大不夠,而且任務太重,其他心理咨詢、心理健康調查等工作無法正常開展。
2.將心理健康教育課與“兩課”混淆
心理健康教育往往開設比較隨意,很多高職院校將這門課與“兩課”合并,統稱為公民素養課,很多學生也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差不多,都是偏理論的教學。
3.缺乏心理危機預警系統
高職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遭遇心理危機,這危機會打破學生內心的平衡。因此對學生的心理狀況早發現、早研判、早預防、早控制,構建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系統非常必要。
(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片面性
1.大部分院校將心理健康教育課與“兩課”一起,屬于公民素養課
心理教育的途徑和形式比較單一,以授課為主,缺乏實踐教學,知識點偏于理論化,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就像學“兩課”一樣,基本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生也不會運用心理學相關的知識技能來解決實際問題。
2.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誤區
大部分高職院校內雖然設有心理咨詢室,但只有形式,沒有真正起到作用。大部分學生對心理咨詢的認識存在誤區,以為心理出現了障礙,有心理疾病了才去問診,把心理咨詢室當作門診。這需要在學生中加強宣傳和教育,讓他們正確認識心理咨詢和心理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
(三)心理健康教育大量缺乏專業性教師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心理輔導中心只設置2~3名教師,面對全院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遠遠不夠,因此,從輔導員中,或者讓思想政治教育課的老師來承擔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他們非“科班“出身,普遍缺乏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心理咨詢的臨床實踐經驗,對心理健康教育本身也缺乏深入研究,在教育過程中,只是在“教書”,不會從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出發,不會將心理學知識融會貫通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因此,學生學習的效果不佳,實效性不強。
(四)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相對滯后
許多高職院校對專業教育研究比較重視,對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研究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有的處于自發的狀態,有的甚至是空白。即使有相關的理論研究,大部分也屬于調查報告,理論探討較少;理論研究多,實際研究少;重復的多,創新的少。高職院校中目前還沒有形成具有高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理論、方法、技術還欠成熟,只是將國外的經驗生搬硬套到教學中,缺乏靈活性和實效性。
三、高職院校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和研究
(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
學校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與專業教育同等對待,專門設立心理健康教研室,而不是僅僅靠心理輔導中心的幾個老師承擔全院的教學任務。增加心理健康教育人員編制,招聘心理專業的具有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將心理健康教育經費納入學校教學工作經費預算,以保證健康教育工作的日常開展。
(二)加快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養,建立專兼結合專業性強的師資隊伍
發展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師資隊伍是關鍵。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任教師偏少,可以聘請醫院的心理科醫生,或者心理工作者來學院做講座,也可以讓他們兼職上課。這樣校企合作,互相傳授經驗,增加教學生動性。同時,在學院挑選一批老師參加心理咨詢師培訓,讓這些教師也承擔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通過專兼結合,以專任教師為骨干,以兼職教師為輔助的原則,構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
(三)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為平臺課程
高職院校可以對全院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把這門課設為平臺課程。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案、課件、視頻、作業、考核方案等上傳至平臺。組織教師集體備課,定期研討。
(四)堅持教育模式的發展取向,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和完善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僅是關注有心理問題、心理障礙的學生,讓他們緩解心理壓力和消除心理危機,而是讓所有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質。以預防為主,防患于未然,把工作重點從對學生發展心理障礙的治療,轉向針對學生發生心理疾病之前的預防。努力使大學生心理和行為問題能化解于萌芽狀態。
(五)多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形式多樣化
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局限于課堂教學,要課內課外、教育指導、咨詢自助相結合。采用多種方法教學,如課外設立心理健康沙龍或者社團,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指導,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競賽、開展心理健康方面的班會……讓學生平時耳濡目染,重視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心理知識。心理輔導中心開展心理咨詢,培養學生有心理問題就可以去心理輔導中心咨詢的意識,提高學生心理調試的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方式盡量采取多元化教學。如在講解人格的心理特征氣質類型時,我用四大名著的人物特征來講解四種氣質的特點,設置模擬情景表演:四個不同氣質的人去劇院看戲,他們都遲到了,工作人員攔住他們說:戲劇已經開始了,遲到的人不能在場內亂走動,必須等到中間休息的時候才可以入場。這時讓學生根據不同氣質類型的人,自編自演,表演出四種氣質類型的言行,讓學生在做中學到了這方面的知識點。同時將心理學知識與心理訓練技能相結合。在課堂上教會學生心理訓練的方法,讓學生掌握自我訓練和自我保健的知識,了解自己,把握自己,及時調試心理,自覺地維護、增進自己的心理健康。
(六)加快建立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干預系統
要在高職院校學生中定期開展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健全全院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經常進行篩選和普查,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介入,防止學生出走、自殺、暴力等惡性事件的發生,在每個班級設立心理委員,定期組織開會調查,掌握信息,提高對高危人群干預和救助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總之,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需要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具有健全人格和抗壓能力強的21世紀人才,這樣的人才才能經受得住各種嚴峻的考驗。所以,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高職院校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加強和完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胡啟先.當代大學生社會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
[2]樊富民.21世紀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趨勢[J].職業技術教育,2000(8).
[3]竇先萍.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