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品
[摘 要] 從學生家庭背景、學習環境的變遷、目前高校思政管理工作現狀、多校區的辦學模式等方面論證導生制存在的必要性,在論證中反映出導生制在運轉過程中存在導生的選拔缺乏科學公平的機制、帶班導生在上崗前缺乏系統的培訓、導生在管理過程存在的問題無法及時得到解決、導生的班級管理效果缺乏考核機制等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在提出對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關 鍵 詞] 高校;導生制;創新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6-0174-02
“導生制”一詞譯自英文“monitorial system”,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由英國國教會牧師AndrewBell和公誼會教師Joseph Lancaster同時創行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又稱“蘭貝制”或“級長制”。原始的導生制最基本的特點是學生教學生,即教師選擇一些年級較高且成績優秀的學生作為教師的助手充任“導生”,先向他們講授教材內容,再令其轉教其他學生。新時期的導生制由學校通過一定的推薦競聘程序,選拔出本校一定數量的高年學生,其職能是在原始導生制的基礎上增加對其他學生的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多以教育、引導為主。根據《牛津大學的導生制對我國高校的啟示》一文中,作者提到“導生制在教學方式上強調個別指導,在教學內容上強調德智并重,在學習環境上營造和諧、自由和寬松的氛圍,該制度為牛津大學帶來了極大的榮譽?!?/p>
一、導生制改進與創新實施背景
在1999年,基于解決經濟和就業問題的擴大普通高校本??圃盒U猩藬档慕逃母镎撸逃砍雠_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高考擴招計劃。同時加上21世紀“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高等學校學生管理面臨新的挑戰,同時也面臨著高校學生人數激增的嚴峻考驗。導生制管理方式的應用正是高校應對新時期學生教育管理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所采取的諸多措施與方法中的一條有效途徑,特別是高年級學生因其經驗豐富、熟悉校園文化生活,高年級學生是導生較好人選,導生的選拔團體一般誕生于高年級團體。新生帶班導生可以在高校輔導員的指導和幫助下,導生協助輔導員完成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班級管理工作。
(一)生源家庭背景需要“導生制”
隨著高考的擴招,高等學校的生源人數激增,生源來自不同的群體,在高校學生中有幾個人群值得高等學校管理者關注,包括少數民族學生、貧困家庭學生、心理問題學生、偏遠山區學生等,且這類群體多為“90后”群體,關注這些群體對做好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具有特殊意義。
(二)學習環境的變遷,使新生群體需要“導生制”
新生都會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現實與理想的距離,如心目中理想的大學與現實的大學的差距、大學的學習方式與中學的學習方式的差異、大學的時間管理與中學的時間管理差異,這些差距都會造成新生在大學期間茫然,不知道如何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并為之奮斗的困惑等。
(三)目前高校思政管理工作現狀需要“導生制”
目前,廣東省絕大部分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和班級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各學院的黨總支、支部的負責人和輔導員或班主任來承擔。每位輔導員的帶班人數都超過1∶200這個基數,有些高校因管理機制的問題,有些輔導員帶班人數高達1∶400都有。這些存在的問題造成輔導員工作量大,人數基數過大在一定程度上輔導員不能做到人人兼顧。
(四)多校區的辦學模式,使導生制應需而生
現在,許多省市高校除了本部之外紛紛投資建設大學城分校區,如天河地區大學新區、番禺大學城,浙江省紹興等大學城,幾乎每個省市的大學城都建設有自己的新校區,而多校區的辦學模式因為高校本部學生容量已經無法滿足需求而增設多校區滿足辦學需求,在設立新校區的同時一系列問題隨之而來。大部分新校區坐落在城市的郊區,離高校學校本部較遠,跨校區辦公交通又不夠方便,所以造成教育管理者不可能有更多時間和機會與學生進行溝通和教導。導生制能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有更多的時間對新生進行全面教育和引導,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輔導員在時間分配上存在的漏洞。
二、導生制的運轉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導生的選拔缺乏科學公平的選拔機制
一種科學、公平且全面的導生選拔機制不僅有利于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而且有助于選出更適合并具有一定能力的導生,但是目前高校的導生選拔只局限于學生干部群體,選拔的范圍比較窄,選拔的范圍沒有覆蓋全體學生,容易造成高素質人才遺漏。選拔群體只局限于學生干部群體帶來的問題是部分學生干部群體的心理素質、學業素養無法滿足學生管理的需求。
(二)帶班導生在上崗前缺乏系統的培訓
所謂的導生培訓是為了達到帶班崗位的需求,通過導生目標規劃設定、知識和信息傳遞、技能熟練演練、管理達成評測、達到預期的水平提高目標而設定的培訓。但是目前眾多高校的導生沒有得到系統的培訓就走上班級管理崗位,在高校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已經是一種常態,面對高校各種突發事件,導生因缺乏必要的帶班系統知識,在處理應對班級管理、突發事件、危機干預、學業引導等過程中缺乏專業的處理辦法,顯得束手無策。
(三)導生在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無法及時得到解決
導生制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輔導員工作人員配備少和學生人數多的矛盾。但是導生在帶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無法回避,比如導生因其繁忙的帶班工作與個人學習生活造成的矛盾無法調和,導生花費在班級管理中的精力和時間遠遠比花在學習上的多,造成帶班導生的學習、生活被耽誤。因導生本身是學生,其本質核心任務是以學業為主,耽誤學業這個問題無法忽視。同時,導生在管理過程中,大部分導生工作中存在缺乏實效性,面對不同專業、不同班級的學生,不能制定個性化、針對性的帶班方法,沒有合理安排學習和工作的時間。
(四)導生的班級管理效果缺乏考核機制
一套好的運轉機制需要一套配套的考核標準,只有這樣才能檢驗出導生制的效果如何。而在實施班級管理中,要多角度監督導生,高??梢愿鶕A訂目標設定考核機制,在實施的過程中根據考核標準對導生管理的班級進行量化考核,量化學生管理目標。但是目前高校的導生管理上,明顯只是為了應付新生入學這個階段而設立導生管理。
三、導生制在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創新
(一)建立科學公平的導生選拔機制
建立科學的選拔機制,包括導生在選拔的過程設定:初步篩選、筆試、面試、情境模擬、心理測試、體能測試、個人資料核實等環節。
再到選拔的時候實行初步篩選,是實行科學選拔導生的第一步。所以在第一步選拔的時候,要制定科學合理的選拔條件尤為關鍵,導生選拔條件的制定要在學校學生干部選拔條例基礎上產生,選拔的導生一定是智、德、體皆優的群體。導生從其身份來看,其本質是一名學生,選拔第一條件應當把成績列入選拔標準,一個成績優秀的導生在帶班的時候以其優秀的成績能在所帶班級中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
(二)導生在上崗前要開展系統的培訓
在導生奔赴崗位之前,對導生的培訓是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一個比較容易忽略的環節,很多的高校選拔完導生因為時間不允許而忽略培訓,結果導生因缺乏培訓而無法勝任這個崗位。導生崗前培訓不但能讓導生明確自己的職責,而且培訓能對導生的應變能力、心理素質、管理技巧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同時培訓的過程應當注意政治意識的引導,使導生的政治素養進一步提高。導生應變能力的培訓關系到導生在帶班過程中遇到突發事件的應對,經過系統的應變能力培訓使導生在一定基礎上掌握突發事件的處理原則、要領,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影響。
(三)建立多元導生的導生制
近年來導生制在一些學校的運用中呈現各種形式。例如,側重于學習的“教學輔導型”,側重于帶領學生開展文體活動的“學生活動型”,側重于輔助訓練的“技能訓練型”。然而大多高校把它們獨立開來使用,但是這存在一定的弊端。為了能讓導生、班級和學校三者更好地發展,于是需要將多種形式的導生制綜合起來,形成一個多元導生制,即一個班級多個不同職責類型的導生。就如一個班級里的多種班干一樣,他們有各自的任務,針對性地幫助同學解決他們的疑惑。這樣既可以發揮導生的特長,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減少各個方面的壓力,專心地完成他們自己的學業。與一班一導生制相比,多導生制有著更多優勢,它能讓導生的職能發揮到極致,讓學生學到更多知識,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覺悟。
(四)在導生上崗前實行試用期考核制度
因為我們無法根據導生的言語判斷導生是否有能力勝任此項工作,因此有必要設定一個培訓試用期來考驗導生。可以根據其試用期表現、履行崗位職責、完成工作目標等情況,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缺點,作出書面鑒定,對其是否勝任崗位工作作出明確的評價。再考慮將其身份從試用導生轉成正式導生,這樣能使競聘導生的學生在過程中一步步嚴格要求自己,并在其中挖掘自身的不足,努力完善自身,從而提升個人能力,同時還能豐富管理經驗,為以后畢業后實習工作奠定基礎。
四、導生制在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思考
導生制在當前高校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如導生角色定位不準、導生工作職責模糊不清、導生工作方式有待改進、學生家長對導生職能的理解不清晰,如缺乏表率意識、工作缺乏積極性、服務觀念淡薄等。導生是作為“輔導員助手”兼“學長”的角色,可以在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進行引導、幫助和組織、管理好新生,在師生之間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同時,應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導生制度,強化導生的培訓與管理,明確導生的職責、細化導生的工作細則,注重隊伍建設,建設出有高度凝聚力的團隊文化。
參考文獻:
[1]李海花.導生角色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11.
[2]胡鳳陽,李捷.導生制發展的歷史回顧與斷想[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3(1):46-48.
[3]黃長洵.導生制在我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