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玲
[摘 要] Photoshop平面設計集圖像編輯修改、制作、廣告創意等圖像處理軟件,因此對于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而言,這門課程非常重要。但是長期以來,中職學生對這一課程的主動性不強,甚至一些學生抱著回避的態度;同時,中職教師在教學策略和教學環節的設計上缺乏足夠的創新性,讓學生感覺課堂缺乏吸引力,以致其學習動力和學習能力嚴重不足。這兩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了教學成效不高的現狀,促使教師必須進行相應的課程改革和優化調整。
[關 鍵 詞] Photoshop課程;現狀;情境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032-01
Photoshop是一個實用性很強的圖像處理軟件,通過這一軟件的處理,攝影圖片、繪畫、圖形等簡單質樸的畫面會煥發出絢麗、夢幻的藝術效果。然而這是一門學習難度較大的課程,如何把學生吸引到教學中來,讓學生敢學、會學、愛學,為將來的就業需求打下堅實基礎,是擺在Photoshop教學面前不可回避的問題。
一、由易到難,引導學生樹立學習自信,走出思想誤區
(一)弱化Photoshop技能的神秘感和距離感
一件高水平的Photoshop作品的確需要繁復的技術和操作流程,但在教學定位上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接受程度。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時,要細心構思,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致和學習動力,樹立學習自信是解決學生逃避思想的起始保障。
比如,在該模塊學習之前,教師可以以布置班級文化墻為契機,動員每位學生提供一張富有創意和個性的單人藝術照。學生在看似沒有學習任務的輕松氛圍下,要么會主動去網上尋找方法、下載相應的軟件,自行制作;要么會帶著一張電子圖片到廣告公司,尋求專業設計人員幫助,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一張預期的個人靚照。從而讓圖片處理和廣告設計走近課堂,讓學生漸漸走近Photoshop課程。
(二)以學生就業為導向,明確Photoshop的市場價值,引發學生對技能的向往與期待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近幾年廣告設計、裝飾設計、形象策劃、印刷為主要業務的公司如雨后春筍出現于大街小巷。在這種大環境下,廣告公司、印刷公司、裝飾公司、婚紗影樓的藝術照片合成、網站的網頁美工設計等,都是本課程直接對應的工作崗位。在準備教學內容時要多多結合社會現狀,安排實際需求的項目,提升教學效果,最大限度地縮小學生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差距。
(三)引導學生走出“用時再學”的思想誤區
中職學生認為,走上工作崗位之后再深入學習,不斷“充電”也來得及。這固然有道理,但對中職學生的階段性學習任務,這種思想是不利于教學和學生的終身發展的。一方面,走上工作崗位之后,必定會忙于日常事務、業務公關、出差交流、爭創業績等工作任務,往往感到身心疲憊,因而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學。另一方面,如果在中職學習階段就已經習得了較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水平,那么,在員工崗前培訓或者工作的過程中,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盡快熟悉業務技能,提升業務水平,從而在升職或者深造等方面的發展領先于別人。通過正反兩方面的思想引導,學生能意識到現階段努力學習的重要性,從而在學習態度上有所轉變。
二、教師改進教學策略,創設趣味學習情景,彰顯課程魅力
當然,只解決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問題,而不改進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方法,也是不行的。
(一)設立研究性學習小組,引導學生進行互助探究學習,并適時予以評價和獎勵
教學中結合不同學生在知識積累、學習方法、動手能力、興趣特長等方面的優勢,按照能力層次高低把學生分為A、B、C三組,進行分組的研究性教學。對帶動該組學習的組員予以表揚,必要時,還可給予實質性的物質獎勵,比如開網十分鐘或多提供幾次上機的機會等獎勵措施。學生得到了實質性的獎勵,既標志著其具有較強的問題解決能力和較高的創造力,也滿足了其贏得他人尊重和實現自我價值這一最高級的心理需求。這是對學生最大的肯定,最能激發學習動力,因而學生也會愿意投身于帶動其他學生學習和進步的實踐活動中去。
(二)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
所創設的教學情境首先應該是感性的、可見的、易懂的,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并促進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化和升華。
比如,在“平面設計技能競賽”情境中,學生在參賽過程中,收集素材、文字整理環節全員參與,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在作品展示環節,學生積極表現,氣氛活躍,相互之間密切配合等,不僅提高了學生勇于競爭的意識,而且培養了團結協作精神。
(三)讓學生在任務驅動中獲得成就感,為Photoshop持續學習提供續航保障
中職生完成實訓項目,掌握實際操作技能時,會產生很強烈的成就感,激發他們動手的欲望。
任務驅動教學法中,教師可以依據教學主題設計和提出“任務”,然后采用演示、講解等方式,給出完成任務的思路、方法、操作、結果,再引導學生邊學邊練,并完成相應學習任務。
總之,由于Photoshop功能強大,編輯角度和技巧豐富,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多學、多用、多練。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需要從學生的思想入手,端正其學習態度,讓其認識到課程學練的重要性,主動地去學;另一方面教師要結合社會的實際需求,從個人教學水平入手,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吸引學生去學。
參考文獻:
[1]胡德海.教育學原理[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1998.
[2]胡德海.人生與教師修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