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霞
[摘 要] 素質人才的發展理念成為教育目標,需要學校教師改變相應的教學理念、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中職院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就是使其面對社會的需求,為社會各行各業提供相應的人才,根據中職院校的發展要求,在其中西點工藝教學過程中應當以就業為導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質的飛躍。主要對中職院校烹飪與膳食管理專業餐點教學相關的解決措施進行分析。
[關 鍵 詞] 中西點工藝;中等職業學校;課程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6-0068-01
一、在中西點工藝實訓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上課期間應當有意識地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中心,講解語言需簡單明了。一般來說理論性知識的講解是非常枯燥的,這對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語言盡量幽默風趣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除此之外,在講解過程中加上實際操作,加強對理論的理解,這兩者相結合不但能幫助學生牢固基礎知識,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舉兩得。例如,中西點工藝課程中,教師可以將教學活動與小組討論以及辯論會結合在一起,這樣一來小組成員之間能夠互相討論各自的想法,加強合作,有利于深層次理解課堂內容,也能夠幫助學生整理知識體系。
二、制訂科學合理的培養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中西點工藝是一個泛化的課程,其包含的內容十分龐雜,工藝繁雜、操作有一定難度,所以應明確專業人才的市場需要是人才培養的前提。餐飲企業有不同的級別,所以應當針對性地培養不同層次的專業人才,簡而言之就是“因需而教”。將中西點餐飲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要以及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相融合,并制定個性化的教學課程有利于培養與市場需求相符合的專業人才。學生之間是存在差距的,這些差距會體現在知識吸收能力以及理解力上,造成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包括他們的生活水平、家庭背景等。另外,學生生理、心理水平的發展也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點,所以教學也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及時調整與完善學習內容,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使教育更加個性化、科學化。如果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出現錯誤,應及時鼓勵并耐心幫助他們改正錯誤,規范操作,這樣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素質。
三、注重“中西點工藝”教學師資隊伍完善
就教師本身授課水平來說,想要培養出專業的人才需要教師本身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及專業的技能,這樣學生才能夠熟練掌握中西點工藝的理論知識以及實際操作。當然如果想達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只依靠教師的資格證書是毫無用處的,最重要的是教師能夠運用自己豐富的實踐經驗來幫助學生。教師在傳授專業課時,除了將書本上的知識講深講透,也要結合相應的實際操作,這樣一來能夠滿足學生對專業技能方面的需求。如2017年三月份江蘇南京有一所中級職校組織教師去一家知名中西餐廳實習,時間為三個月。根據教師的反饋,經過三個月的實踐活動,他們切身體驗了中西點工藝,對自己的教學課程也有了深層次的認識。除此之外,還能夠在課堂上將理論知識與自身的經歷相結合,教學內容更加有深度且更具有針對性。與此同時,具有最新技術水平的工作人員對教學會有更大的幫助,雖然學校的授課老師能夠幫助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但是他們畢竟不是從事餐飲行業的,實際操作的教學能力有限。想讓學生在短期內掌握中西點工藝課程的精髓,就應該招聘餐飲行業內專業的實際操作人才,提升學校的師資水平,拓展學生的學習范圍。
四、提供“中西點工藝”教學的實踐條件
與別的專業相比,中西點工藝專業在實際操作上有更高的要求,想要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就應當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為學生建立專門的實踐教室。學生在專門的教室中使用專業的教學設備能夠提升教學水平。例如,要做好戚風蛋糕,得從選料、材料攪拌、烘烤等方面制作,要嚴把質量關,攪拌時要注意按同方向攪拌成細膩光滑面糊,然后在烘烤時,表面上色后要把面火調低。這些工藝不僅需要理論教學的支持,還需要學生在實踐中得到啟發,校方應當加強實踐基地建設,為學生提供學習基礎。
五、安排合適的實習崗位,進行課程實踐教學
當中職學校為學生安排社會實習時,應事先與跟學校有頻繁合作、值得信任的企業進行聯系,就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薪酬以及安全等相關事項進行溝通、協商,并按照規定簽好合作合同,將學生的安全與利益放在第一位。學生在實習期間,學校應當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將學生分組并配備帶班老師,實時關注學生的實習情況并做好突發事件的處理。
中西點工藝實踐教學對中職學生思想教育方面以及精神素養方面的培育是非常有益的,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同時增強膽識和勇氣,促使學生更自覺地繼承前人的偉大事業,從而能更好地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作出努力和貢獻。
參考文獻:
[1]應小青.高職烹飪專業立體式創業創新教育的實踐與思考:以中西面點工藝專業為例[J].人才資源開發,2016(18):209-210.
[2]陸紅梅.中等職業學校“西點工藝”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究[J].揚州大學烹飪學報,2013,30(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