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祖國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道德品質越來越看重。作為我國培養技術性人才的主要陣地,廣大中職院校在重視培養學生專業技術的同時,還必須重視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主要就新形勢下如何提升中職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進行分析,以期能給各位讀者帶來一些參考和啟示。
[關 鍵 詞] 新形勢;中職;班主任;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276-01
一、目前中職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教育手段過于單一
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根深蒂固,很多中職班主任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的時候,大多采用兩種方式:(1)單獨針對犯了錯誤的學生進行說教;(2)綜合全班的共性問題開集體班會。要知道,中職的學生大多正處在青春叛逆期,這樣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情緒,從而降低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二)部分學生的思想比較消極
眾所周知,有相當一部分中職生是因為學習習慣不好且學習能力較差,無法就讀普通高中所以才選擇中職院校的。這其中,有部分學生的思想比較消極,甚至有少部分學生還抱著混日子的想法。基于這種思想狀態,他們自然不會認真地參與到日常學習過程之中,這給班主任教師的德育教育帶來很大的阻礙。
二、提升中職班主任德育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一)研究學生,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德育教育工作
《孫子·謀攻篇》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同理,中職班主任教師要想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斷研究學生,如研究學生的生活實際、興趣愛好、發展特征等因素,做到“知彼”,然后基于此,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設定德育教育的目標,之后再有計劃地分步實行。要知道,相比較于其他教師,班主任在平時與學生接觸的時間最長,所以班主任往往對學生的了解會更加透徹,從而使其能依據學生的現實狀況對他們進行極具針對性的德育教育,進而促使他們的道德素質得到有效提高。
(二)中職班主任應自覺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所以班主任教師要想搞好德育教育,必須以身作則,自覺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因此,班主任教師在重視道理灌輸的同時,還必須格外重視自己的一言一行。換句話說,班主任教師要注意自身言行的規范和文明,要給學生做表率,借此引導帶動他們的品德發展。此外,在提升自身道德品質的同時,班主任教師還應重視自身教育理念的革新。因為教育理念是教師開展有效教學的基礎,為此,廣大中職班主任教師應積極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借此不斷提升自身的執教能力,從而在最大限度上保證自身德育教育的質量。
(三)利用多元化的方式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新形勢下,廣大中職班主任教師務必要重視自身教學模式的優化,積極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提高德育教育的質量。為此,筆者結合自身經驗舉了兩個例子,希望能給各位讀者帶來一些啟示。
1.利用互聯網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互聯網已經得到了普及,因此,在這種社會大環境下,教師要想更好地了解學生,應積極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軟件與學生進行互動,并在互動過程中,基于學生的特點,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和德育教育。要知道,在網絡環境下學生往往會更加放松,同時也會更加感性,因此教師利用網絡與學生進行交流,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增進彼此的感情,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2.利用德育電影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電影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對青春期的學生。誠如上文所述,中職生具有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足、社會閱歷不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較弱等諸多特點,所以他們極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響。不過,凡事都具有兩面性,他們既然能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那么自然也就能受到優質信息的感化。所以,班主任教師不妨基于中職生的這一特征,利用德育電影對他們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為了宣揚正義,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觀看電影《孝子洞理發師》;再如,為了宣揚勇敢,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觀看電影《藍蝴蝶》。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進一步強化德育教育的效果、加深學生對電影中心思想的認識,班主任教師應讓學生在看完電影之后寫出自己的觀后感,并選出寫得最好的學生予以表揚或者獎勵。這樣做既能使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得到培養和提升,同時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三、結束語
作為中職教育中的重要環節,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不僅關乎學生的未來發展,同時也能對學校工作的良好開展造成巨大的影響。所以,班主任教師必須深刻認識到德育教育工作之于學生和學校的意義,并基于此,樹立正確的德育教育觀念,然后還要不斷研究自己的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質、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法,這樣一來,才能最大限度上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邱月蓉.“管育并重”模式在中職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實踐應用[J].才智,2015(11).
[2]李崇.中職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德育激勵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