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曉亮
[摘 要] 以提高職業院校教師的教學技能為著眼點,結合當前職業院校課程教學的現狀,剖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和教師自身的問題,探討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途徑與方式,研究提出通過提升教師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制度性建議與教師自身發展規劃。
[關 鍵 詞] 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9-0080-01
據教育部統計,我國2016年中高職院校在校生2705萬人,規模居世界首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人力資源支撐。與此同時,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專業化水平不高,在教學基本素養方面不能適應新時代職教形勢的要求,直接制約了教學質量和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不能較好地針對職教學生的學習特點因材施教。
一、職業教育教師教學技能存在的問題及探析
(一)職教師資準入制度不完善,教學技能訓練不到位
改革開放后職業教育快速發展,院校數量和教師規模增長迅速,教師基本上已經具備大學或研究生學歷,學科專業知識豐富,但在職教教學理論上,僅初步學習了教育學基礎知識,多數沒有接受過有針對性的教學技能訓練,教學實踐經驗大都是自己在工作中摸索,導致學科教學難以向學生精確高效地傳遞專業知識。
(二)教師教學能力常態培訓機制建設的缺失
在職業院校日常管理中,學校管理者和教師本人學習提高的關注點,應在提高學歷學位層次、豐富學科專業知識上。而針對教師教學技能的培訓項目較少,多數培訓方式和內容以理論為主,千篇一律,且與各學科教學的實踐脫節,多數院校沒有系統性培訓的常態機制和長期規劃,難以通過培訓樹立現代職教理念進而改進教學。
(三)職業教育教學評價的制度機制缺失
目前我國職業院校教學評價仍比較看重科研和學術水平,評價的主體主要是領導,行政化傾向嚴重,與教學實際脫節,方式方法過分強調可以量化標準化的內容,評價體系套用行政管理的指標,使教師在評價中很難獲得科學、有效的指導。
(四)教學模式以教師單向傳授為主,缺乏教學新理念
職業教育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錯位,過于強調教師傳道授業,混淆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仍然大量存在著模仿中學,或盲目參照大學模式,這與新時代教學理念所倡導的因材施教、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相悖,不利于創新技能人才的培養。
(五)對職業教育規律特點的認識不足
職業教育教學的內容、方法、模式等,與其他類型學校有很多的不同,大部分教師走出大學校門站上職教講臺時間比較短,對職業教育教學的特點、規律、方法和模式等方面問題的研認識也就比較缺乏。
二、提升高校教師教學技能的措施
職業院校的教學改革和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是一個與時俱進的系統工程,是一個知識與實踐互動,從反思到提高的過程,職業院校必須重視課堂教學改革和提高教師教學能力,促使教師轉變觀念,可從以下幾方面開展系統性的研究和探索。
(一)優化職業院校教師遴選培養機制,強化教學能力的考核
現行的教師資格制度中教育理論要求較高、對教學能力關注較少,應首先完善入口關,把教師的教學和教研能力作為考核重點,包括導入總結、課堂組織、教學控制、師生互動等教學基本核心能力,對新教師進行一年左右的職前教學技能培訓和見習,適當提高教師教學業績在評價和考核中所占的比重。
(二)強化職業教育產教結合特色,促進教師實施研究型教學
職業教育培養的是應用型技能人才,不僅要動手和操作能力強,還要具備創新和探索精神,這種人才的培養就需要在職業教育中采用研究型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在教學方法上是有規律可循的,它是基于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協作學習,要采用“學中做、做中學”一體化教學模式,采用項目教學、任務驅動、分層分流教學等教學方法,按照項目工作流程,引導學生學習完成項目任務必備的相關知識、方法、技能等,加強教師“說教學”活動,鼓勵教師深入剖析課程實施過程,總結問題,破解難點,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三)采用體現先進職教理念的評價標準
職業教育教學評價標準必須是先進教學理念的體現,由于教學評價標準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導向和促進作用,因此職業教育教學能力測評必須創新方式方法,建立教師教學目標績效管理體系,突出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導向,建立和實施符合職業教育類型特征的評價標準,使教師通過教學評價,全面準確地明晰改進方向。
(四)加強教師校本培訓和專業學習
職業院校可以根據本校專業特色,針對教育教學實際問題,采取專家報告、專題學習班等形式對教師分類開展形式多樣的校本培訓,重視課程專業特色和教師個性特色,提高針對性,引導教師把教學改革、教育研究結合起來,在教學實踐中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李平.高職院校實施發展性教學督導評價體系的研究[J].中國培訓,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