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雷
[摘 要] 在醫校合作模式下,護理專業迫切需要融入職業素質和應用能力教學。系統完備、應用性強的語文教學策略,有利于加強職業學校語文學科建設,也有利于滿足學生未來的崗位需要。
[關 鍵 詞] 醫校合作;護理專業;語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9-0170-01
近年來,醫校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通過醫院和學校的合作,有利于對接崗位教學,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然而,就語文教學而言,醫校合作下的教學機制還未完全發揮應有作用。在當前“人文護理”的理念下,提高護理專業語文教學的職業導向性是教學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所在。
一、當前護士在語文應用能力方面的主要問題
2017年7月份,筆者就“醫院對護理專業新就業學生語文能力評價”進行了問卷調查,此次調查選取了宿遷市3家醫院的護理部主任、護士長、護士和其他醫務人員,共發放調查問卷60份,收回58份,有效問卷55份。調查內容共10項,重點調查實習護士在語文應用方面的問題和醫院對當前語文教學的看法和建議。從反饋來看,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與臨床實踐有一定脫節,這也從一定程度反映了學校語文教學和崗位能力需求之間的“供求”差距。
(一)護理文書寫作能力差
有1/3的被調查者認為,實習護士在護理文書寫作中最容易出現問題。比如在常用的“護理記錄”“交班報告”和“護理總結”中,出現邏輯混亂、文意不清、文句不通、字跡難辨、標點不清、錯別字等問題,給護理工作帶來了影響,甚至會造成醫生對病人病情的誤判。
(二)護患溝通能力弱
實習護士口語表達能力總體水平較低,在“介紹詢問”“指點囑托”“勸慰安撫”“傾聽核對”等方面存在講不清、講不透等情
況,甚至存在羞怯心理。同時,在“查房溝通”“預防溝通”“分級溝通”和“直接與間接溝通”方面存在技巧不強、耐心不足、抗壓能力弱等問題,導致護理工作無法正常進行。
二、語文教學與臨床應用相脫節的原因分析
之所以會出現“詞不達意”“文句不通”“邏輯錯誤”“錯別字”等問題,一方面是由于實習護士面對的是一種在學校幾乎沒有接觸過的“新文體”,其中涉及的醫學專業術語極少在學校語文教學中出現,甚至教材上也沒出現過。不僅是學生,甚至語文教師都很少接觸這些專業術語,自然也無法準確理解和使用。另一方面,在以往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重視文章結構的把握和中心思想的探究,而忽視了語文在遣詞造句、規范書寫、口語交際等方面能力的培養,自然無法滿足學生的崗位需要。
三、構建應用型護理專業語文教學策略
(一)建立多元化和應用型的語文教學評價體系
要將語文教學與護理臨床實踐結合起來,首先要求教師對語文教學評價機制做出優化和調整,以就業為導向,改變統一化的、終極式的成績考核評價方式,在教學思想、教材處理、教法應用、學法指導、能力培養、質量監控等方面,確立新的測評標準和價值取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綜合運用口試、過程評價、行為測試、情景模擬、寫作等開放式評價方法,同時,積極引入醫院臨床思維評價機制,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護理專業學生語文臨床應用能力。
(二)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和開發
當前,宿遷地區普遍使用江蘇省職業學校語文教材編寫組編寫的教材,具體到護理專業,仍與崗位要求有一定脫節。因此,語文教師必須正視大綱要求與教材無法兼顧所有專業的現實,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掘專業資源,實現學科間內容的整合。以現有教材為例,教學中,教師要突出“人文護理”的意識,在幫助學生樹立生命意識、責任意識的同時,找到語文教學內容與專業的最佳結合點。在醫校合作模式下,語文教師可以和護理教師合作,結合學校實際,編寫適合護理專業使用的校本教材,重點突出學生的護理應用文寫作能力,包括護理小結、調查報告、醫學科普說明文、衛生宣傳等,為學生實習和就業打下基礎。
(三)強化口語表達與溝通能力
(1)教師要講普通話。要把普通話教學貫穿到整個教學環節中,要讓學生明白講普通話是一種尊重患者的表現,對維護和諧的護患關系以及塑造醫院良好社會形象具有重要意義。(2)要進行職業情景設置。語文教學中職業情景設置可以更加明確學生的職業方向,提升學習激情。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口語交際環境,比如進行分組教學,讓學生在特定情境中扮演護士、患者和家屬的角色,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不同角色的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訓練其口語表達方式和溝通技巧。(3)學校層面上,可組織學生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要求學生最低達到國家二級乙等水平,考核有利于學生在讀音、節奏、輕重、語氣、停頓等方面達到崗位要求。
(四)開設護理應用文寫作課程
針對護理專業學生寫作能力不強的問題,增設護理寫作課。一方面,對一些常用的應用文進行專項教學,將寫作內容與護士的工作環境加以聯系。例如,講“請假條”時,可要求學生以護士的身份向護士長寫份假條;在講“申請”時,要求學生以護士身份向醫院相關部門申請更新消毒設施等。教師在指導過程中,重點分析學生在句子表達、邏輯順序等方面的問題。另一方面,教師要糾正學生的錯別字,減少病句。護理臨床上有許多錯別字,如“咯血”寫成“咳血”,“心律不齊”寫成“心率不齊”等,輕則鬧成笑話,重則釀成醫療事故。所以,教師要多指導,糾正學生的錯字,要建立“易錯字字庫”,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記憶。同時,要讓學生養成練字的習慣,重視標點符號的運用,切實為學生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韋慶麗.中職衛校護理專業語文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文教資料,2015(22):51.
[2]房加洲.高職護理語文教學中職業情景設計方案之探析[J].科技文匯,2012(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