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穎
一、線上線下混合課堂混合課堂教學模式
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獲得知識多元化發展,不是單獨課堂獲得知識,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形式獲得知識,現在借助網絡技術,高校應用比較廣泛的是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有的學校把二者或三者相結合,更能發揮網絡課堂的優勢,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網絡課堂不能完全取代課堂教學,微課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潛能,但脫離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理論等知識學習起到阻礙作用。在高校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過程中,教師利用線上線下混合課堂混合課堂教學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對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起到促進作用,符合現代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需要,同時也為企業培養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起到保障作用。
二、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加強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
加強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是保障大學生創新創業成功的關鍵因素。首先,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到專業教育體系中。學生創新創業的項目基本都是跟學生專業相關的,創新創業需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理論基礎包含創新創業的基本理論,同時也包含創業項目的專業的理論知識,這是創新創業理論體系重要內容。其次,針對創新創業教育制訂系統性和創新性的培養方案。培養方案可從創業精神教育、創業能力教育、創新思維教育、團隊協作教育、心理承受能力教育等方面對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和課程進行細致的分類,同時兼顧現實企業發展的不同發展階段,有針對性地、系統地設計教育內容和教授過程。盡力開設差別化課程,使這些課程緊緊圍繞機會識別、市場可行性分析、風險企業計劃、生產設計與組織、制度創新等加以展開,并輔之以旨在培養技能的課程,如談判、銷售、領導和創造性思維,技術創新管理和新產品營銷等。建立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必須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創新創業涉及多個領域,因此課程體系建設是一個漫長過程,根據社會的需求,課程體系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
(二)優化創新創業教育氛圍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需要一個過程,大學生創業瓶頸問題就是資金,所以需要優化創新創業教育氛圍,國家和高校需要出臺一系列政策,對大學生創業起到幫助作用,形成切實可行的效果。高校在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時候,應該深化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創新,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個性充分發展、寬松的育人環境和創業環境,讓學生在民主與自由的環境中培養創新精神。首先,要建立科學的教師評價機制、政策的扶持機制、成果的轉化機制。其次,要制定科學的學生激勵機制,完善學生創業的管理機制。再次,要建設開放的創業環境,“走出去、請進來”,與企業共建研發中心,在企業建立實踐基地,讓教師進入企業,讓企業骨干技術人才進入學校,互換共享資源。最后,高校要加大對創業教育的宣傳力度和加強創業教育的政策引導,經常性地組織開展創業論壇、講座、模擬創業等活動,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創業意識培養和創業素質提高的校園文化環境。
(三)廣泛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這是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有效方式。組織參加大學生創業比賽,這是普及創新創業知識,倡導創業文化,發現和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開展拓展訓練,寓教于樂,模擬真實的管理情境,讓學生進行創業體驗。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建立創業實驗室、創辦大學科技園等,為學生提供進行創業嘗試的機會,讓學生從中體驗創業的艱辛,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提高自主創業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解決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作者單位為哈爾濱廣廈學院)
課題1名稱: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民辦高校人才培養全過程的探索與實踐研究、課題1編號:GJB1316025。
課題2名稱:基于“互聯網+”的計算機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課題2編號:GJC1316007。
課題3名稱:產教融合培養創新人才的研究與實踐、課題3編號:16G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