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國標指出:高校應該根據學生個性發展、未來發展需要,合理、科學的為學生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專業課程在高校培養人才目標與履行教育職能方面具有促進作用,從功能上而言,專業課程是教育系統的核心地位,因其是教育目標主載體,構建師生關系的橋梁,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源泉。然而,從當前高校專業課程設置來看,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脫離,導致學生實踐能力不高。國標背景下,高校應該發揮國標在高校專業課程設置的作用,以國標教育理念為導向,發展學生國際化思維,提升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進而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二、國標的概述
國標的基本要素涵蓋培養特色、學習研究范疇、專業屬性、培養規格、培養目標、教學評價、課程體系、教學條件、師資隊伍、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這些要素對高校專業課程設置提供了參考建議,體現了國標尊重教育的基本規律,提倡培養人才目標與教育質量控制環節。不僅要以素養為教育理念,以知識、能力為基礎,同時也貫徹了教學活動、課程體系、教學評價環節,而掌握這些要素有利于學生理解國標的精神與內容,進而才能夠提升高校專業課程質量。國標背景下,高校專業課程設置目標,要以學生為根本,培養學生國際視野與人文素養,使學生能夠合理的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提升學生實踐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國標背景下高校專業課程設置現狀
(一)理念與目標的差距
國標對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標準是:培養具有國際思維及扎實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的人才,使學生能夠將該知識、技能更好的運用到實踐中,成為能夠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的人才。然而,從當前高校專業課程設置而言,大都以培養學生成為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因而,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已經成為當前高校專業課程設置的主要依據。同時,一些高校專業教學理念尚不明確,在專業課程設置上目標不清晰,導致人才培養模式較為模糊,這與國標主張的“大實踐觀”需要背道而馳。由此能夠看出,當前高校專業課程設置標準與理念都與國標培養人才需要不相符,因此,高校在專業課程設置上只有以國標培養模式為導向,培養學生國際思維,使學生更好的運用專業知識與技能,并且在國際市場中有所作為,進而促進我國的發展。
(二)內容實行的差距
國標指出:高校應該根據學生個性發展、未來發展需要,合理、科學的為學生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知識理論與知識運用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當前高校專業課程設置而言,基礎課程包含社會實踐、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實習、見習等課程,但由于教學資金的限制,大部分高校都沒有為學生開展國際化教學模式。同時,高校專業課程設置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方面,實踐課程缺乏新的教學模式與理念,另一方面,實踐課程教學設置與理論課程缺乏統一性,導致高校專業課程系統性不強。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一些高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大都采用一言堂教學模式為學生教授理論知識,導致一些學生理論知識較為豐富,但實踐能力不強,特別是知識實際運用能力不強,而這樣的教學模式與國標提倡的教學模式背道而馳,因此,高校在專業課程設置上,應該以國標為導向,發展學生國際化思維,提升學生知識實際運用能力,進而為我國社會發展培養國際化人才。
四、國標背景下高校專業課程設置優化策略
(一)重構專業課程內容體系
國標旨在構建一個多樣化、動態化的課程體系,需要高校在專業課程設置中不斷的探索,使高校課程體系與社會、國際發展相適應,使培養的人才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國際發展需要。高校在專業課程設置中,要從本校、學生實際出發,以國標理念為設置導向,明確具體的專業教學理念與教學目標,使課程體系不僅適應社會、國際發展需要,同時也適合學生未來發展需要,強化學生專業能力,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專業社會實踐能力,并且在專業課程設計中,要遵守科學性、系統性。例如:在英語專業課程設計中,教師應該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導向,根據國標理念需要,將課程分成兩大部分,一方面實踐課程,要由低到高不斷的強化學生英語專業技能,增強學生專業社會實踐能力、專業產業能力,另一方面基礎專業理論,要在學生1.2年級進行,課程體系包括聽力、英語語音、口語等,進而培養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同時在理論知識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單一的授課模式,要與時俱進,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采取探究式教學模式、情境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等為學生授課,增強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理論知識,進而促進作用課程革新。
(二)構建全方位共享平臺
國標背景下,高校專業課程解決方法,應該積極為學生開展國際化教學模式,加強投資力度,培養學生國際化意識,進而實現國標專業課程改革模式。首先,高校應該構建校企合作平臺,借助創業教育研究室、教育指導委員會等機構,為專業課程改革提供實踐課程場地,同時,可以聘請企業專業化人才來學校任職,或者是開展名人演講,為學生提供多方位教學資源,拓展學生專業知識內容,進而促進專業課程的更新,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國標的內在含義。其次,加強政校合作平臺的構建,政府應該加強扶持力度,為發展學生國際化思維提供孵化基地,并且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小額貸款服務,使學生能夠實現自主創新創業目的,進而使學生為我國社會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最后,加強校級專業課程合作平臺構建,國標背景下,要嘗試各個高校之間創新課程教育模式,創建國際化教育網絡平臺,實現專業課程資源的共享,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國際發展,調整自己,發展國際思維,進而實現高校專業課程設置的優化目的。
(三)構建優秀師資隊伍
國標背景下,高校要想優化專業課程設置,構建優秀師資隊伍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高校具有優秀的師資隊伍,才能夠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才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才能夠實現國標教學理念。國標提倡在教育中要將師資隊伍機構、可持續發展、素養教育相結合,因此,高校應該根據課程需要,為教師開展定期培訓工作,強化教師專業能力,使教師能夠合理、科學的為學生設置專業課程。同時還可以為教師提供平臺,鼓勵教師去進修,獲取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并且讓一些實踐能力較差的教師參與到校企合作中,增強教師實踐教學能力,使教師能夠在實踐中有所感悟,進而更好的為學生開展實踐教學活動。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國標背景下,高校專業課程設置目標,要以學生為根本,培養學生國際視野與人文素養,使學生能夠合理的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提升學生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而實現高校專業課程設置的優化目的。(作者單位為西安歐亞學院)
作者信息:相麗君,(1979.09.04),女,漢,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教育經濟與管理,西安歐亞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歐亞學院校級教改項目《<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規定性與自主性應用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