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灝 楊倩倩 袁曉文
一、引言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和互聯網平臺在微觀領域的滲透,“微課程”這一集聚多媒體化和微型化的特色勢必會成為高校教學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課程學習擺脫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可以根據學生自身情況學習鞏固課堂內容進行碎片化學習。本項目以同濟大學浙江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為對象,以微信平臺為基礎,通過微信交流群、微信公眾平臺兩種途徑,設計微課程,實行微教學,實現微共享,接收微反饋,進一步提升微課程在教學中的質量與實效,優化教學課程。
二、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該校財務管理專業學生進行了傳統教學滿意度的調查發現,傳統教學模式存在單向灌輸、被動接受的局面,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受到壓制,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缺少教學資源的分析、專業相關信息的通知以及財經知識內容的分享等多方面的學習途徑與內容。
三、微課程建設路徑
本項目將日常課堂教學與微信平臺相結合,利用微信交流群、微信公眾平臺,采用課件推送、微課程視頻教學、會計案例與分析、事項投票、課堂課后作業、課程通知、教師在線答疑、學生線上討論交流、職稱考試資訊分享、專業題庫回顧練習、學習效果反饋統計等方式,建設一套適合應用型本科實踐、輔助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的線上資源共享互動體系,探索新媒體影響下的新教學模式。微信公眾平臺分為財經資訊、未來風向、微課堂三部分分別發布政策變動、行業新聞,競賽考證信息、冷門小貼士,課堂小任務、課下作業,在提升學習欠佳的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為學習不錯的學生提供便利,見圖1。
四、微信平臺搭建與運營技巧
(一)教學微信平臺搭建
微信交流群降低了時間與空間對專業課學習的影響,節約了學生往返辦公室的時間。同時群聊記錄避免了學生在線重復提問,提高教學與學習效率。
微信公眾號中的財經資訊版塊發布財經行業的新聞與會計、稅收政策的變動,可以幫助學生及時更新知識,了解崗位需求。
未來風向的財會小貼士部分主要發布財會小知識,幫助學生掌握更多實用技巧,也將專業與生活結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提供專業相關考證以及競賽信息,為學生提供自我提升的便利渠道。
微課堂版塊的課堂同步部分主要發布課堂互動信息、課堂投票等提升課堂吸引力、促進教學方式多樣化的環節,以及上傳課件PPT以便學生課后復習。該板塊為自己投資部分用于布置課后習題,學生資源完成后,依據平臺發布的參考答案進行糾錯。
(二)教學微信平臺運營
如圖2所示,在整個項目的運營中,教師只需要將原有的教學資源與需要傳達的消息提供給平臺,平臺就能自主運營,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并將細節反饋到教師端,發現問題,然后調整,隨著這一循環的持續與改進,該課程會找到一種最合理的教學方案。在課程進行期間,學生可以自由使用平臺上所有資源,并在線上接受信息,在使用資源的同時,學生的學習行為與學習互動會被平臺整理匯總為信息數據反饋到項目團隊與教師端,以供教學方式研究改進。隨著項目的進行,本團隊成員準備利用大數據,開發個性化定制學習計劃等新型學習服務。
五、結論和建議
經過一年的研究,學生在期末測試成績、實訓狀況、初級會計職稱考試上皆高于預期。調查顯示,本項目服務群體的學習興趣與課程滿意度明顯高于項目實行前,也反映出微信等移動平臺在教學資源共享、學習互動服務、學習測評反饋方面具有著顯著優勢。
在項目建設成果的基礎上,本團隊對傳統教學模式提出以下建議:第一,擺脫時間和空間的束縛,滿足個性化的需求。第二,借助微信的普及性及廣泛性,滿足大眾化的要求。第三,課上和課下的緊密結合,便于教師靈活教學。(作者單位為同濟大學浙江學院)
作者簡介:張鑫灝(1996-),楊倩倩(1997-),同濟大學浙江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學生;袁曉文(1984-)女,漢族,浙江嘉興人,同濟大學浙江學院會計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教育教學改革、會計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