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梽澎 李政 何劍 楊陽
摘 要: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形式,把農村發展和旅游活動相互結合。湘西地區因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地,特色民族村寨繁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對鄉村旅游而言是不可獲多的文化要素。本文從湘西地區特色村寨傳統體育文化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的模式角度出發,在分析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礎上,提出鄉村旅游與湘西地區特色村寨傳統體育文化融合發展模式基本思路,實現鄉村旅游與湘西地區特色村寨傳統體育文化有機結合。
關鍵詞:湘西地區 體育文化 鄉村旅游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2(c)-0160-02
1 湘西地區特色村寨鄉村旅游現狀
1.1 湘西地區特色村寨概況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從屬湖南省,是湖南省獨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湘西地區共有七縣一市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由于湘西地區是少數民族自治州,少數民族居多。據統計,湘西地區少數民族村寨共有40個,分別是:中黃村、齊心村、小溪村、巖門古堡寨、鐵山村、老洞村、黃茅坪村、下茶村、早崗村、東就村、老家寨、舒家塘村、拉毫營盤村、駱駝山村、香爐山村、張家坡村、老司巖村、龍鼻村、巖排溪村、老衛城村、隘門村、磨老村、排碧村、夯沙村、傍海村、享章村、首八峒村、老司城村、雙鳳村、牛欄坳村、毛坪村、顆砂村、惹巴拉村、星火村、六合村、巴沙湖村、街上村、長春村、萬龍村、王家村。此中永順縣大壩鄉雙鳳村、龍山縣苗兒灘鎮撈車河村、吉首市矮寨鎮德夯村等10個村寨入選"國家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掛牌名錄”。湘西地區特色村寨繁多,傳統體育文化資源更是豐厚。各民族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1.2 湘西地區特色村寨鄉村旅游開發現狀
現階段湘西地區特色村寨旅游模式還處于以觀光旅游為主,游客主要在到達村寨后主要是觀賞村寨風景,參觀博物館、穿民族服裝照相留影、在農家樂品嘗農家飯、體驗少數民族生活、觀看歌舞表演為主。主要的旅游收入也是通過收取門票、食宿接待、民族工藝品銷售、少數民族服飾出租、攝影等方面獲得。而有關于湘西地區特色村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內容少之又少,甚至幾乎沒有。
2 湘西地區特色村寨傳統體育文化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模式意義和可行性分析
2.1 湘西地區特色村寨傳統體育文化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模式的意義
如前所述,湘西地區特色村寨鄉村旅游現階段還是以觀光旅游為主的階段,盡管湘西地區的特色村寨已經成為了具有相當吸引力的民族特色景區,但僅僅靠觀光是不會長久的。特色民族村寨景區的旅游模式務必從觀光旅游轉變成鄉村旅游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想結合的模式。由于基礎設施的不完善,旅游項目單一,目前游客在湘西地區特色村寨最多只需停留一天。體育旅游的加盟豐富了鄉村旅游的體驗內容,使嵌入體育元素的鄉村旅游獲得進一步發展的動力,如張家界的天門山,依托天然的地理優勢,奇山峻嶺,形成了以生態觀賞性為主的鄉村旅游,但是概念單一。2007年,天門山先后舉行了蜘蛛人徒手攀爬天門和賽買提高空斜坡走鋼絲,將體育項目融入到鄉村旅游開發中來,借助體育賽事的媒體聚合效應,提升了天門山景區的知名度,豐富了該地旅游產品的內涵。因此,將湘西地區特色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鄉村模式融合發展,不僅能豐富湘西地區特色村寨鄉村旅游項目,更可以豐富游客體驗經歷,提高游客對湘西地區特色村寨的游玩興趣,增加游客在湘西地區特色村寨的停留時間,增進湘西地區鄉村旅游的發展,同時也可以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起到促進的作用。
2.2 湘西地區特色村寨傳統體育文化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模式的可行性
湘西地區特色村具有豐富的傳統體育文化資源,許多傳統體育項目是游客們喜聞樂見的,在文化傳承方面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再者,部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操作簡單易行,危險性較低,場地和道具器材等方面要求不高。來湘西地區特村寨旅游的大部分游客的旅游動機都是為了體驗湘西地區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而來,及觀光性、參與性、娛樂性、趣味性一體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將大受歡迎。湘西地區特色村寨的游客數量巨大,可確保該項目的投資效益。
3 湘西地區特色村寨傳統體育文化旅游資源
3.1 湘西地區特色村寨傳統體育文化
湘西州現有民族43個,主體少數民族是土家族、苗族。其擁有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十分豐富。例如:斗角、秋千、踢毽、板凳龍、踩腳馬、高腳馬、撐桿跳遠、花棍、射箭、射弩、蘆笙刀、打陀螺、爬花桿、舞龍、八人秋、扭扁擔、跳獅子、斗鳥、跳山羊等。這些傳統體育項目不僅具有健身價值,更有娛樂價值、文化教育價值。
3.2 湘西地區特色村寨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簡介
上刀梯。上刀梯是苗族傳統體育項目中歷史較悠久的項目之一,屬于苗族巫術表演,神秘而驚險刺激,由經過特殊訓練的巫師表演。在表演前,樹立一根10m長以上的木桿,木桿左右兩側一尺一刀,共設10把刀左右,刀刃朝上。表演時,表演者赤手赤腳攀爬刀梯,一梯一梯往上爬至桿頂,然后快速下梯。
斗角。斗角是模擬牛羊斗角的活動,由兩名男子進行對抗賽,1~2人作裁判,比賽實行三局兩勝制,分為3個階段:雙手互推,雙手互推并頭互頂,雙方手伏地專用頭頂。斗角一方如出現失去推頂能力或被對方頂翻,不能用力向前推頂或突然松開,裁判員將立即宣布比賽結束,并判對方獲勝。
斗雞。斗雞又稱打雞或咬雞。兩公雞相遇或掙食,或為奪偶相互打斗時,可置生死度外,戰斗到最后一口氣。為了使斗雞打斗的相對公平,一般先人為地制造一個長、寬約為2m,高為1m的小擂臺,兩只雞放置于擂臺中央,以掉下擂臺者為敗。
4 湘西地區特色村寨傳統體育文化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模式基本思路
根據湘西地區獨特的地理優勢,大量的特色村寨和豐富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湘西地區特色村寨傳統體育文化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模式的總體思路是:依托湘西地區現有的良好的鄉村旅游開發基礎條件和穩定而巨大的游客數量等資源,以展示湘西地區特色村寨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豐富湘西地區特色村寨鄉村旅游項目、延長游客滯留時間、增加旅游經濟效益為目的,建設湘西地區特色村寨傳統體育文化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模式,創新將湘西地區特色村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鄉村旅游有機結合。
根據湘西地區特色村寨傳統體育文化的特點,在傳統的鄉村旅游中嵌入富有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拓寬湘西地區特色村寨鄉村旅游的廣度和深度。將湘西地區特色村寨傳統體育文化與鄉村旅游相互融合,利用天然地形資源優勢,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融入鄉土氣息,讓游客一起去參與挖掘與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使游客在湘西地區特色村寨的鄉村旅游的同時,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在打開湘西地區特色村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市場的同時,起到推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效果。
5 結語
湘西地坐落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貴高原東側的武陵山區,位處于鄂、渝、黔接壤處,是湖南省進入國家西部大開發范圍的地區,同樣也是湖南省開發重點地區和扶貧重要地區。鄉村旅游是扶貧工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合理運用湘西地區特色村寨傳統體育文化資源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可以推動湘西地區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政,鐘海平,唐君玲.民族傳統體育與西部旅游資源開發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2002,19(2):3-5.
[2] 張小林,孫瑋,劉蘭.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體育文化旅游資源創意開發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5,36(167):156-159.
[3] 吳文群.湘西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研究[J].體育科技,2012,33(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