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杰 張晉
摘 要:文化是一個生生不息的運動過程。傳統文化是先輩們留下的寶貴遺產,已內化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性格,深深地融入到社會政治、經濟、精神意識等多個領域,積淀成為一種文化遺傳基因,并以巨大的力量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為理解傳統文化對我國足球運動發展的影響,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有利于中國足球運動發展的精華,改善和摒棄阻礙足球運動發展的糟粕,以期對我國足球運動的發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傳統文化 足球運動 影響
中圖分類號:G8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3(a)-0202-02
中國是足球的發源地,早在2500年前的戰國就有了“蹴鞠”,“蹴鞠”即現代所通稱的足球。在漢代以前,“蹴鞠”又稱“蹋鞠”。自漢開始,蹴鞠作為一種消閑娛樂方式在達官貴人及平民百姓中受到了普遍的歡迎。但在清朝,為了便于統治臣民,“蹴鞠”受到了政府壓制。清中葉時期,蹴鞠運動在中華大地幾乎絕跡,僅在個別區域流傳。
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文化為主,講究“中庸、寧靜、合一”等,與現代足球競爭對抗的理念相違背。但一定程度上,中國傳統文化也起到積極作用,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傳統文化對我國足球運動的發展有著兩方面的影響,本文據此進行深入剖析,以期從文化角度為中國足球的發展提出可行性建議。
1 傳統文化的內涵
文化是一個生生不息的運動過程。通常,傳統文化是指鴉片戰爭(1840年)以前的中國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以“仁”為基礎,以“禮”為主線,輔之以“義”和“中庸”的一系列道德規范,其主旋律則是“中和、寧靜、合一”。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內容是“天人合一、以人為本、剛健有為”、“貴和尚中”等。
2 我國足球運動發展概況
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足球運動得到迅速發展。全國各體育院校先后開設足球課,邀請足球資深教練來華講學,并派青年足球運動員赴匈牙利學習;成立足球協會并實行甲、乙級足球聯賽;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我國多數球隊中斷訓練和比賽,足球水平大幅下降。直到1965年6月始,我國足球隊在一系列國際比賽中取得較好成績,足球水平有所回升,“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國足球運動受到嚴重破壞,從1966年下半年起到1970年,全國足球競賽、國際交往,連同足球教學、訓練、科研等全部停止。1971—1976年,各級足球競賽活動有所恢復。1974年中國足協重新恢復在亞足聯的合法席位。1976年中國對首次參加亞洲杯足球賽,獲得第三名。改革開放后我國足球實行俱樂部體制,中國足球實行職業化改革,獲得初步效益;聘請國內外著名足球教練擔任國家隊的主教練為我國的足球注入新的活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改革開放后中國足球隊總結了30年來訓練比賽工作中的經驗與教訓,先后參加了亞洲杯、世界杯、奧運會及世界杯等重大國際比賽,同時我國女足也得到迅速發展并取得了顯著成績。1992年在北京紅山口召開的全國足球會議,為我國足球運動走向職業化奠定了堅定基礎。1994年起我國開始實行以俱樂部為主的全國甲級A組聯賽,并確立新賽制,使我國足球運動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
2001年10月7日,在全體足球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終于取得了2002年日韓世界杯的參賽資格,實現了幾代人的夙愿。2004年,中國足球協會為進一步提升中國職業足球競賽水平和品牌,正式推出“中國足球協會超級聯賽”。2006年,成立了中超聯賽有限責任公司。2010年亦無緣南非世界杯,2013年廣州恒大獲得“亞洲足球聯合會冠軍聯賽”的冠軍,無數中國球迷為之振奮,2015亞洲杯中國足球又慘遭淘汰。我國足球在發展過程中幾經波折,其運動水平仍然處于十分落后的狀況,在亞洲還未處于領先地位,更未進入世界優秀行列,尚處于不斷向前摸索的階段,發展任重道遠。
3 傳統文化對我國足球運動發展的影響
3.1 傳統文化對我國足球運動的積極影響
3.1.1 有利于培養球隊內部和諧的氛圍
中國傳統文化中“貴和持中”的和合意識有利于培養球隊內部和諧的氛圍,有益于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球員的能力,使中國球員的道德更趨于完善,提高其人生境界。中國傳統文化中“貴和持中”主張和諧,有利于培養足球運動員的默契度以及團結合作精神,最大限度的發揮運動員個人能力。
3.1.2 墨家“善守御”思想與足球戰術的融合
“善守御”是墨家的指導思想,這是一種積極防守的思想?!赌印ど匈t中》:“入守則固,出誅則強”,這就是說防守時要固若金湯,讓對手找不到破綻;進攻時積極迅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使對手毫·無招架之力。而中國足球“防守就是進攻”的戰術打法正是這種思想的具體體現。
3.1.3 道家“以柔克剛”思想與足球戰術的融合
老子“以柔克剛”的思想在指揮戰爭時發揮了巨大作用,主張以較小的力量去做較大的事,反對與強大的敵人硬拼,發生直接沖突。因此,在足球比賽中與強大的對手交戰時,要采用迂回的戰術達到“以柔克剛”的目的。當中國足球在與球手強悍的歐美球員對抗時,就可采用“以柔克剛”的打法,盡量減少身體上的接觸,通過傳球調出對方的空擋,并積極尋求進攻。此種打法的優點在于通過準確的傳球消耗對方體力,合理掌控比賽的節奏,將勝利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這也是我國現在足球運動的發展趨勢之一。
3.2 傳統文化對我國足球運動的消極影響
3.2.1 深受功利主義思想的影響
“學而優則仕”的思想在中國人的腦海里根深蒂固,“重文輕武”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這些觀念嚴重影響了足球甚至體育運動在中國的發展。國家政策的欠缺,家長對足球運動的不重視,嚴重影響了中國足球人口數量。
“無利不起早”的思想使中國球員、教練員踢球的出發點不正。在很多賽事上常常會出現假球、黑哨等違規行為,這些都極大的污染了賽事環境,呼吁教練員及球員文明參賽,理性競賽。
3.2.2 中國足球陷入一種“惡性循懷”的怪圈
中國傳統文化中重義氣講關系、崇尚人情。不少教練員礙于人情關系招收球員,導致球員質量參差不齊,有天賦和發展前途的球員錯過學習機會。
中國球員的培養模式一般都是“少年球員—青年球員—成年球員—教練員—少年球員—青年球員—成年球員—教練員”,如此循環往復,這種師生傳承的教法使球隊缺乏創新精神,球員很少打破常規發展自身個性。
重人情講關系、傳統的師徒模式、缺乏創新意等都是制約我國足球運動發展的“絆腳石”。
3.2.3 “中庸”思想嚴重影響著足球運動的發展
“中庸、和合、寧靜、不爭”的思想嚴重影響了球員的進取心,中國球員比賽時往往不敢對抗,而足球強烈的對抗性特點又導致比賽雙方不可能溫和地進行比賽,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球員的不能很好的適應這種激烈、刺激、高強的比拼。這與中國人追求“寧靜、和合、中庸”的生活方式不無關系。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1)傳統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性格和心理,給本民族增添了光輝,如果這種文化在足球運動中運用不當,就將變為障礙和阻力,不利于足球運動的前進發展。
(2)傳統文化中“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以成敗論英雄的價值觀,直接影響著對現代足球運動發展方向的判斷,過于看重比賽勝負,導致政府過度干預足球賽事與管理,使本應體現體育精神的足球運動背負了過重的政治色彩。
(3)傳統文化對我國足球運動的發展也發揮了積極作用,有利于培養球隊內部和諧的氛圍、提高民族認同感。
4.2 建議
(1)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其中的精華部分應發揚光大,發揮其對我國足球運動發展應有的積極作用;擺脫其對我國足球運動的束縛,改變傳統觀念,積極完善自我,找到適合我國足球運動發展的新道路,為我國足球運動的發展提供更多可行性選擇。
(2)應辯證的分析傳統文化對我國足球運動發展的影響,“貴和持中”、“善守御”等思想與足球運動合理結合,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使我國的足球運動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崔富春,王榮花.中國文化概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2] 張岱年,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修訂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 劉銘良.高校體育[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3.
[4] 劉志云.民族傳統文化與足球運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9(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