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明 劉小龍 金正程
摘 要:因此,開設氣排球課程既可以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又可以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數理統計法以及專家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對重慶市綜合排名前十的高校進行調查研究,得出目標高校全部開設公共體育排球課程,兩所高校開設氣排球課程,研究表明:(1)10高校中8所高校的公共體育排球課是用室內排球完成教學的,兩所高校是用氣排球取代室內排球課完成教學的;(2)目標高校都開設排球課程,但是作為公共體育選修課的排球課程在大學生群體中被學生“冷落”,學生不太愿意選排球課,因為傳統的室內排球太硬,太疼;(3)學生對排球運動了解不夠,非常了解排球的少之又少;(4)大部分學生希望上氣排球課,更喜歡打氣排球。
關鍵詞:高校 排球課程 改革措施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4(a)-0090-02
1 研究對象和目的
本文以重慶市排球課程現狀為研究對象,目的為重慶市大部分高校開設氣排球課程提供理論依據,同時也可以推動重慶市氣排球運動的普及與推廣。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圖書館書籍、政府相關文件等途徑,查找國內外相關氣排球運動的文章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2 專家訪談法
對高校體育學院領導及從事排球運動的專家進行訪談,通過電話或面對面,對本研究的問卷設計和高校排球開展現狀進行訪談,了解高校有沒有開設氣排球運動的可能,通過訪談得知影響高校開設氣排球課程的阻礙因素。
2.3 數理統計法
利用Excel軟件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整理,得出結論。
2.4 邏輯分析法
在研究過程中運用歸納,對比等方式對已有理論進行深入分析。
2.5 問卷調查法
問卷主要包括目前體育課(排球)的現狀、對氣排球運動的認知程度、學生選擇氣排球課程的意愿等內容。從2017年重慶市排名前十的高校中隨機選取5所高校,每所高校發放100份問卷,共發放500份問卷,回收486份,回收率占97.2%,有效問卷451份,有效率占92.8%
3 結果與分析
3.1 重慶市高校排名榜
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重慶醫科大學分列2017—2018年重慶市大學排行榜前三甲,其中排名第五的重慶交通大學和排名第六的西南政法大學均已開設氣排球課程。據調查,重慶交通大學和西南政法大學沒有專門的體育院系,它們的體育課教學對象是非體育專業的學生。增設體育項目,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是各高校的目標也是任務。
3.2 排球運動的起源和發展
3.2.1 室內排球運動的起源和發展
排球運動自1895年誕生以來,共經歷了122年,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參與排球運動的人口數達到9億人左右,排球運動一躍成為世界第五大運動。世界排球運動共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娛樂排球階段向競技排球過度階段;第二階段:競技排球飛速發展階段;第三個階段:競技排球多元化和娛樂排球再興起階段。排球具有廣泛的全面性和高技巧性等特點,正是這些特點影響了排球運動的發展。
3.2.2 氣排球運動的起源和發展
氣排球運動是我國土生土長的運動項目之一,1984年呼和浩特鐵路局為了開展老年人的體育活動而創立了“氣排球”,1991年火車頭老年體協參照室內排球規則,制定了第一部《氣排球比賽規則》。1992年全國各地舉辦了多次老年組氣排球比賽。氣排球被社會認可的同時,也在悄然走進高校,據調查,西南政法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重慶市知名高校現已開設氣排球課程,作為公共體育選項課,供學生選修。
3.3 在校大學生對排球運動的認知程度
32%的在校大學生非常了解排球運動,他們熟知簡單的排球比賽規則,和基備技術;65%的在校大學了解一點,他們對排球的了解只是聽老師或者從電視上看到,只停留在簡單的了解階段;18%的在校大學完全不了解排球運動,他們,對氣排球更是聞所未聞。
3.4 重慶市學校體育課程設置的現狀
3.4.1 大學體育課程設置的現狀
據教育部,重慶市教委以及各學校的具體情況重慶市高校大學體育課程設為大一、大二學生的選項課,所選項目分為,籃、排、足、乒、羽、網、田徑、跆拳道、啦啦操等項目,開學初學生自愿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學習一學年或者半學年,其中男生比較喜歡籃球、足球等對抗性比較激烈的項目,啦啦操、乒、羽、網深受女生的喜愛。其中排球課主要學習室內排球,主動選擇排球的學生少之又少,選擇排球課的學生要么就是初高中打過排球的,要么就是純屬興趣愛好或者就是被迫選到排球。據調查,打排球太疼、而且排球技巧性太高不容易掌握,因此排球在高校是被保護的項目之一。
部分高校大一的體育課一個班大概40人左右,半學年以后重新選課,大二、大三以俱樂部的形式來上課,學生在開學初期選課,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俱樂部,每個俱樂部人數不超過75人,有些俱樂部如:乒乓球、網球、排球等人數基本已達到上限。有些俱樂部人數偏少。俱樂部共上兩個學年的課,每半學年分為單雙周上課,半學年總共上8次課,上課形式多以俱樂部活動為主。排球課是大學體育選修課程之一,總共16次課,共32個學時,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掌握了簡單的排球技術,對排球有所了解,第二學期部分學生會主動的選擇排球課。
3.4.2 體育院系課程設置的現狀
研究表明,西南大學、重慶大學、重慶師范等7所大學成立了體育院系,它們開設了體育教育、運動訓練、體育產業、社會體育等專業,西南政法大學、重慶交大、四川美術學院等3所大學,沒有專門的體育學院或體育系。體院學院的學生在選擇自己的專項時,選擇排球的也很有限,甚至有些是被排球老師抓壯丁過去的,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排球專項的學生遠比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的少。
3.5 重慶市高校大學生參與氣排球的意愿
67%的學生有參與氣排球運動的意愿,他們認為傳統的室內排球太硬,技巧性要求太高,不易操作;22%的學生認為室內排球好玩,氣排球太大,球體易產生飄晃,不利于判斷;11%對的學生持無所謂的態度。大學生接受新鮮事物比較快,對陌生的事物比較好奇,氣排球對技術要求不是太高,容易上手,所以,氣排球在大學生群體中,肯定非常受歡迎。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1)重慶市高校公共體育排球課程大多數高校用室內排球教學。
(2)近七成的在校大學生有打氣排球的愿望。
(3)氣排球運動更適合初學者,參與人數廣泛、組織比賽簡便易行。
(4)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相對傳統,缺乏新興項目。
(5)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選擇自己的專項時,大多不愿意選擇排球。
(6)在校大學生對排球運動的認知程度有待提高,大部分學生知識簡單的了解一點,缺乏深入認識。
4.2 建議
(1)公共體育課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完成教學任務,故,可以嘗試著開設氣排球、沙灘排球、公園排球等項目。
(2)氣排球易上手,方便操作因此,將氣排球引入公共體育課課堂應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效果。
(3)校園內部可以多組織氣排球相關的比賽,比賽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踴躍參加。
(4)開拓思維,革新理念,公共體育課課堂上用氣排球或者公園排球代替傳統的室內排球。
(5)鼓勵體育院系的學生多去各個系院宣傳排球、氣排球運動,定期舉辦比賽。未設立體育學院系的學校可以組織成立排球協會,讓協會宣傳排球、氣排球運動。
(6)加強宣傳,通過多種途徑讓大學生認識了解排球運動。
參考文獻
[1] 穆濤.對高校排球教學現狀的研究與探討[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2(2):28-29.
[2] 韓改玲,朱春山.普通高校排球教學的發展趨勢[J].旅游縱覽,2011(4):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