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高段,學生積累的識字量足以幫助學生閱讀名著,閱讀教學逐步成為語文教學的重點。我提倡學生進行廣泛閱讀,要廣泛涉取于各方面的知識,才能博采眾家之長,開拓思路。特別是通過改革閱讀教學方式,立足課堂,指導學生學會質疑,帶著問題閱讀,提高閱讀效率。
關鍵詞:閱讀教學;讀書興趣;改革方法;提高效率
一、分析語文閱讀的教學現狀
1.閱讀教學的重要性被忽略
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家長、老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多抱有消極態度,不允許學生看“閑書”。這就過分強調課內閱讀忽視課外閱讀的教學,使得學生學習語文成效甚微。同時使得小學高段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不容樂觀。我國優秀文化史上,那么多的名人雅士無不是飽讀詩書,不得不說這要歸功于大量的優秀文化書籍。教師、家長應了解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既要抓緊學生課內閱讀的學習,也要重視進行課外閱讀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2.名作、名著不多,閱讀資源缺少
由于對閱讀了解的不夠重視,課內的閱讀書籍也隨之減少。語文教學有專門的教材,為提高寫作水平,也會有專門的寫作教材書。教師會要求學生采取死記硬背的方法,記下精彩內容與學習技巧。可真正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書籍而進行積累知識,豐富感情的資源卻很少。
3.閱讀講解和教學方法不當
在傳統教學方式中,教師往往忽略學生的主體位置,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更有甚者,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記錄著老師從課文摘下的文段,老師給出閱讀的標準答案,要求學生進行死記硬背,再要求學生機械的各種練試卷與習題,這不僅挫敗了學生進行閱讀的興趣,還影響了整體的語文素養的提升,雖然學生的語文成績提高了,可這是真正的語文學習帶給學生的意義嗎?
二、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是了解人生和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以往對閱讀的忽略,導致學生的語文素養難以得到提升,教師需了解閱讀的重要性,并對學生進行閱讀教育。
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進行閱讀的熱情。例如,教師可在上課過程引用閱讀讀物的內容,插入閱讀書籍中的典故。其次,教師可在課后分享自己的閱讀經歷和閱讀的精彩文章,點明文章名字,鼓勵同學進行閱讀,老師還可以在每周的班會課上舉行“茶話會”,要求學生對近期的閱讀進行分享,闡述文章中心思想、奇妙之處和自己的讀后感。這樣不僅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還可以引發孩子們對課外閱讀的興趣。久而久之,學生自會養成課外閱讀的興趣和主動地去進行課外閱讀。接著,可發動學生在班里的一角開設“讀書室”,利用班費或者由同學們自愿捐書。以供全班閱讀,同時建議學生們寫讀后感,分享心得。相信學生們最后都會積極地進行課外閱讀,并從中受益頗多。
三、改革傳統閱讀教學方法,提升學生有效閱讀效率
1.立足課堂
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與學生相互配合,通過調動學習氛圍,將課程內容進行深入分解教授,做到對教學內容的深化理解和掌握。教師在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上也要給予重視,良好的教學環境能有利于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堂上教師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讓學生與教師進行角色調換,由學生來講解,通過學生對掌握的知識的復述和重組表達,來加強其對知識的系統記憶。
2.先學致疑
在培養學生提問意識和方法上,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文章的思維方法。例如要求學生探究文章的中心內容、表達方法、表達方式、表達效果四個基本寫作方面,在提出問題并解惑的過程中,讓其對文章有深入的了解,把握思想內容和寫作技巧。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發現問題,通過質疑這一過程來探究相關問題,這需要教師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和提問能力。教師在講解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帶著問題邊思考邊閱讀,讓其深入的理解觀點后,再用議論文的寫作和記錄讀后感的方式,來讓學生將收獲的知識進行梳理和表達。提問能力需要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小組討論,在團體的共同努力下提出問題,培養其發散性思維。
3.因材施教
在實施因材施教過程中對進度的掌握上,教師容易有困擾,即它的具體標準應該是怎樣的。如是根據小學教學的教材還是根據學生自身對知識掌握度來進行因材施教。在這一矛盾問題上,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知識,而不是趕進度為了教學而教學。閱讀教學還是應以學生為主,實行“學為中心,因學施教”要求教學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進行,根據教學的進度來而不是按照數量上的規定來進行。
在教學目標的定位上,過去是教什么,教授的程度掌握在什么度,這通常是根據教材來確定的,而在課改后,教師則要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來確定目標,掌握教學深度,更新理念。例如:探究在閱讀課中如何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和課文深度定位理解層次的要求。具體來說,即怎樣提出文章在“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寫得怎么樣”四個方面的理解要求。
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要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習是緩慢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在知識的掌握上會有遺忘的過程,所以教師在教學中還要對學生的掌握情況有所了解,在課堂中穿插小測試,通過反饋來鞏固教授的知識,但測試不宜過多,應盡量將時間花在語文知識的講解上,給學生消化的時間。
課外時間的利用問題。我們改變過去教學一味圍繞課本展開的特點,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課外閱讀。因此,課外閱讀的指導和管理成了教師的一大責任。教師應盡的責任有:推薦有價值的課外讀物,指導學生閱讀,以作品或作家構建課外閱讀的體系;通過檢查閱讀讀書筆記來及時掌握學生的閱讀情況,通過鼓勵和賞識教學方式來促進該措施的順利開展;還能不定期地舉行讀書報告會、讀書交流會等,通過搭建相互學習交流平臺,營造讀書的良好環境和氛圍。
作者簡介:
李彥云(1978--)女,陜西省洛川縣豐園小學,語文教師,省級教學能手,延安市學科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