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力米熱·祖農
摘 要:這篇論文分為兩大段,第一段哈密木卡姆與哈密賽乃姆舞蹈的互影響關系,第二段是哈密賽乃姆舞蹈的肢體特征并介紹到哈密賽乃姆舞蹈表演特征。在這其中包含了自己研究過程中得知的新的思想以及內容,對于今后的研究工作者帶來使用價值與參考價值。
關鍵詞:哈密賽乃姆舞蹈;特征;風格
賽乃姆-是傳統維吾爾大曲《十二木卡姆》選段,木卡姆是由民歌、歌舞和器樂組成。在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形成過程中,就吸收了早已在民間流傳的賽乃姆,成為每個木卡姆中大乃歌曼的組成部分。樂器有彈布爾、熱瓦甫、手鼓、艾捷克、沙塔爾等樂器組成。除了十二木卡姆各地也有屬于自己的木卡姆套曲,如:哈密十二木卡姆,伊犁木卡姆等。
賽乃姆-是維吾爾族最普遍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賽乃姆歷史悠久,主要流傳于天山南北的城鎮鄉村。主要發源于從事農業生產、民族聚集、文化極為發達的南疆綠洲。賽乃姆舞蹈是以賽乃姆音樂伴奏的舞蹈,并無規定動作和程式。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年輕的舞蹈編導們的出現,民族的融合,好多當地賽乃姆舞蹈得到了整理,得到了自己的屬性,逐漸形成了不同地區的賽乃姆舞蹈形式,大約有10多種。賽乃姆舞蹈是在喜慶佳節以及舉行婚禮和親友歡聚時都要舉行麥西來普,在麥西來普中都要跳賽乃姆舞蹈。這種形式在當今社會在南北疆的鎮,縣,村落里常見。賽乃姆舞蹈一般由男女成對而舞,人數不限,舞是歌者不舞,會邊唱邊跳,隨著音樂情緒的發展而發展,最后到高潮在熱烈地快版或減慢中結束。每一個地區的賽乃姆舞蹈都有著屬于自己地區的風格特點。如:喀什賽乃姆舞蹈風格熱情豪邁,伊犁賽乃姆舞蹈體現著典雅,淳樸的特點,哈密賽乃姆舞蹈有著含蓄,溫柔的舞蹈風格。哈密地區的哈密賽乃姆舞蹈通過別樣的風格一直在吸引廣大人民。
一、哈密木卡姆與哈密賽乃姆舞蹈
[1]哈密賽乃姆舞蹈表演是使用哈密第二木卡姆《烏魯圖克》木卡姆中《嗨!嗨!嗷蘭》歌曲。關于哈密賽乃姆舞蹈怎么形成的筆者在研究過程中得知兩種成果。
1.在以前哈密歌舞形式中哈密人民沒有使用過《哈密賽乃姆舞蹈》這名稱,也不認可有賽乃姆舞蹈。最初只有哈密12套木卡姆,僅此而已。《哈密賽乃姆舞蹈》這種說法,這種特色性舞蹈是近年代在哈密歌舞團與一些民間藝人的采風和創作下形成的舞蹈形式。哈密賽乃姆舞蹈形式的形成與編排過程使用了哈密第二木卡姆《烏魯圖克》木卡姆中的《嗨!嗨!嗷蘭》歌曲。哈密人民隨著歌曲自由的翩翩起舞,這種舞蹈表演形式慢慢在哈密地區流傳以及龐大。隨著各民族同胞的融合,隨著時代的變化,當地舞蹈藝術家們運用哈密當地特色肢體給哈密舞蹈稱之為《哈密賽乃姆舞蹈》同時呈現了系統的舞蹈形式。從此有了哈密賽乃姆舞蹈。
2.《哈密賽乃姆舞蹈》另一種來歷原因是跟哈密木卡姆中的代表詞有著密切的關系。哈密賽乃姆舞蹈表演使用的哈密第二木卡姆《烏魯圖克》部分《嗨!嗨!嗷蘭》歌曲歌詞中最多提起的就是《賽乃姆》這詞,當地人民在表演過程中按照木卡姆中的常用歌詞,用自己的想象力把舞蹈表演段稱之為《哈密賽乃姆舞蹈》。哈密賽乃姆舞蹈來歷與哈密木卡姆是有密切的互生關系。
二、哈密賽乃姆舞蹈動作語匯
維吾爾族舞蹈作為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藝術寶庫中重要財富。在祖國民族藝術的大花園里,它如一朵嬌艷的玫瑰,熱情似火,驕傲的展現著自己優美的身段。它擁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
1.舞蹈中的動作語匯
藝術包括使用藝術、造型藝術、表情藝術、綜合藝術、語言藝術。舞蹈是一門藝術,他也是一種情感交流的方式,在交流時,身體語言便是他的基礎。舞蹈是已經過提煉加工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運用舞蹈語言、節奏、表情和構圖等多種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觀性和動態性的舞蹈形象,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樣式。按照這些特點舞蹈屬于表情藝術,舞蹈比其他的藝術唯一特點就是它是用人體動作,肢體語匯來表達情感。所以肢體在舞蹈情感表達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一種體內的享樂,一種情感的外化。這就是肢體語言直觀性的特點、舞蹈可以說是一種能充分發揮人體的一種表現形式。
舞蹈肢體語匯是一切舞蹈作品創作和研究的基礎材料和物質前提,包含了一切具有傳情達意的舞蹈動作組合以及舞蹈構圖、舞蹈場面、舞蹈中的生活場景等。每個民族的舞蹈語匯系統各有不同,不同的舞蹈語匯組合而成的舞蹈作品,都是肢體動作和內在意蘊的有機統一。舞蹈語言則由舞蹈動作、舞蹈組合、舞蹈語匯等融匯而成。
同文字、語言一樣,人類的肢體語言所構成的符號,同樣具有傳遞情感、傳播思想的基本功能。
2.哈密賽乃姆舞蹈中的動作語匯
哈密賽乃姆傳統民間舞蹈語匯,是哈密舞蹈文化內涵的外在表現,具有濃厚的歷史性、延續性,是創新民族舞蹈的堅實基礎。哈密賽乃姆舞蹈形式一直是“顛腳為節,邊唱邊跳”,這也是自娛舞蹈的一個主要特征。“哈密賽乃姆”除了特征顛腳主流步伐之外, 哈密賽乃姆舞蹈以女性“纖腰”、“輕身”為美,賽乃姆“機迅體輕”卻有節湊感極強。舞者時而“紛飄若絕”,時而“翼爾悠往”;風格上、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有一些動律運用了漢唐舞蹈中的韻律特點。在這些多元化文化的交融下展示了維吾爾族舞蹈的奇妙瑰麗,再現了維吾爾族哈密舞蹈的民間古樸的賽乃姆風格。舞蹈動作運用了“擺腰”的獨特舞姿,左右擺腰更加體現了下肢,上肢,動作的協調對稱,基本是“擺腰”運動。如:雙步顛腳接擺腰,繞步接賽乃姆,顫步顛腳,橫向繞步接賽乃姆,挑腕接撩手臂頓步,向前單雙不顛腳接三位手挑腕,向后繞步接賽乃姆步伐挑腕直拉手臂動作。這樣典型的“擺腰”動作使舞蹈更顯得新疑別致,別有一番韻味。舞蹈始終在運動,入行柔棉花;含蓄直立,下側腰體態打破了維吾爾族舞蹈中的張揚,挺拔,高傲風格特征,靜態中含著自然地動感,同時也展現出妖媚之美。哈密賽乃姆舞蹈肢體動靜結合,強弱結合,對比恰到好處,一顛、一擺更為新疆賽乃姆舞蹈的神韻,展現新疆傳統舞蹈與漢唐樂舞的交融風姿。于整體的“顛”呈現一瞬間的“靜”,通過“靜”與“擺”的對比,形成了視覺上的反差。 “含蓄”、“顛”、“擺腰”、“擰腰”、“下側腰擺腰”是哈密賽乃姆舞蹈中所要求的基本體態與舞姿。舞者在流動中,顛腳、擺腰、擰腰、目視朝下、形成舞蹈中的含蓄體態,盡顯少女之婀娜。[2]
上列所說的一樣在舞蹈體語的表現中不但蘊含著無比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還流露出至真至純的情感信息。每個民族的舞蹈語匯系統各有不同,不同的舞蹈語匯組合而成的舞蹈作品,都是肢體動作和內在意蘊的有機統一。哈密賽乃姆舞蹈中涵蓋著神秘,愛情,典雅的情感傳統。
3.哈密賽乃姆表演形式與傳情達意
哈密賽乃姆分三大部分:由男、女雙人完成。第一部節奏緩慢,基本表現為男女之間的純潔愛情,男方對女方的贊美。第二部節奏稍快,男方給女方鮮花和歌謠部分,算是小高潮部分。第三部節奏快起納孜孔木部分,男女一起在喜悅中翩翩起舞,把舞蹈推到了最高峰。舞蹈中從頭到尾用肢體表現出男女之間淳樸,羞澀,善良,溫柔的哈密人民形象。
舞蹈最開始男、女舞者一起上場。女演員拉著紗巾蓋住了自己的半臉,魅力的眼睛從紗巾露出,目視朝下體現了哈密女性的柔美,男演員在女演員旁邊也是很羞澀的看著戀人一起挽著,目視戀人表現出了哈密男性的真誠和對戀人的保護。舞者們同時完成每一個動作,基本為雙人動作,互相背靠背轉圈,互相交叉行禮等。在哈密賽乃姆互相行禮動作為有特色性,舞蹈開始前交叉兩次行禮三次,舞蹈結束以后交叉三次行禮四次,(交叉行禮沒有特定的次數)都為單數組成。這些一方面表示哈密人民互相深厚的尊重禮儀以外還能看出宗教方面單數看做吉利的象征。行禮交叉時不能面對面必須擦背而過,這同時也說明男女之間的羞澀有多純潔與保守。舞蹈第一部分基本上男士追女士,保護,目視朝下尊重對方中結束。
舞蹈第二部分男女之間的曖昧會有發展到了摘花給戀人(女)耳邊插花加年紀大點的老藝人出來唱歌謠,歌謠內容是即興,但是基本內容為:熱鬧的麥西來普中的男女戀人們正在火熱戀愛中,春天來了,大地開始長新苗了,豐收了!在這種氣氛中男舞者對女方表達自己的愛,給她插上春花在耳邊,女舞者帶著花一直跳到最后。
第三部分愛為成熟,開啟了愛之花,穿天里的春花。用愛情手段表現出了哈密人民一起迎接春天來臨,春天的豐收,在歡樂中形成圓形,交叉顛腳,原地炫舞,右左旋轉,歡呼中結束。這種賽乃姆形式在哈密婚禮中都會出現,也可以說就是婚禮場景的舞臺升華展現。
經過多年的研究、教學、實踐的過程筆者把哈密賽乃姆肢體動作系統的分解和整理,進行了給肢體動作給出特定的名稱工作。當然,這些成果全是通過哈密傳承人,傳承工作者,民間藝人共同來完成,吸取了很多哈密人民的指導與意見。
注釋:
[1]在田野調查中從哈密本地《木卡姆傳承人》得知
[2]這些內容是在筆者研究與教學過程中按照動作的特點已特定的名稱。(經過哈密傳承人們的建議)
作者簡介:
古力米熱·祖農,新疆藝術學院舞蹈系講師,舞蹈表演教研室副主任,中共黨員,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民間創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