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躍中
隨著我國建筑施工行業的快速發展,建筑施工企業的存貨管理越來越重要。本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找出更為完善及適合當前建筑施工行業形勢需要的存貨管理模式。
建筑施工 存貨 已完工未結算
工業化進程以來,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先后提出了諸多不同的存貨管理模式和方法,實踐運用的效果良好。在我國,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干擾,存貨管理問題仍然存在。
本文通過施工企業項目前期、施工期、二次經營期進行分析:
項目前期策劃中存貨管理存在的問題
(1)掌握項目的基礎資料不夠詳細業主應提供的資料不能完全及時提供,導致存貨管理策劃與項目管理實際偏差較大。
(2)項目的前期策劃對項目的管理風險考慮不足
在編制項目的前期策劃過程中,沒能制定詳細的風險防范措施,導致施工準備不足,影響施工進度。
(3)未能對易出現已完工未結算工程施工類存貨的單項工程進行分析
對單項工程沒有合理預測,未能制定應對措施,工程項目可能出現潛虧。
項目施工管理過程中存貨管理存在的問題
(1)存貨的收、發、存缺乏真實記錄
一些項目未能及時開展期末庫存材料的盤點,導致材料的領用和成本的歸集、記錄隨意結轉。庫存管理缺失嚴重,賬面反映大額工程材料在購入時已經一次性計入成本,實物卻還沒有出庫。
(2)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項目往往由同一人完成材料采購、驗收、保管、入庫、出庫、付款審批等傘過程,使采購、入庫、出庫工作沒有控制制度,提供暗箱操作的空間,出現營私舞弊現象的可能性增加。
(3)施工組織計劃隨意調整
有些項目隨意調整施工計劃,導致材料采購計劃未能隨時調整,預算管理不科學合理,存在盲目的材料購進現象,有時存貨庫存量大,資金周轉困難。
(4)毀損報廢和超儲積壓存貨儲備未及時處理
有的項目存在具備報廢毀損條件的材料物資,已經上報給上級公司主管部門,漫長的審批流程,導致該部分材料不能及時處理,嚴重影響報表中存貨余額的真實性。
(5)材料款結算支付手續不規范
一般項目在施工過程中都需耗用大量的地平材料(如石料、機磚、砂子等),多就地取材,數量眾多,規模小,供貨量不穩定。
二次經營過程中的存貨管理存在以下問題:
(1)材料供應計劃不能及時隨施工計劃的調整而調整
工程項日設計變更發生后,對施工計劃進行了調整,但未能及時調整材料物資供應計劃,影響材料物資的采購供應,出庫領用及庫存材料的結存,嚴重可能出現因材料供應不及時影響工程進度的情況。
(2)工程變更耗用的材料物資原始資料缺失
因工程項目發生設計變更投入的材料物資量和業豐批復的變更的材料物資量差距較大,影響項日的存貨管理,導致出現材料物資的節約或超耗現象等問題。
(3)采購價格未能控制在業主材料調差的范圍內
因工程項日材料物資的采購價格未能控制在業主約定的材料調差范圍內,導致工程項目不能享受材料調差收益,影響項目的整體效益。
(4)材料采購價格與概算價格出現差異
工程項日概算調整時,單項工程單價進行相應調整,導致材料計價價格的變化,出現影響材料物資的實際成本和材料計價收入之間的差異問題。
存貨管理優化對策
通過對工程項日存貨管理現狀的分析,總結了出現各類管理問題的原因和管控重點。
(1)建立完善、規范的核算體系
存貨管理部門應與財務核算部門進行無縫對接,保持相關信息的及時暢通,規范公司及所屬項日對存貨管理實務的核算,包括原始單據如何傳遞、具體業務如何處理、出入庫手續辦理的流程、盤點方法等,并要求公司所屬項目嚴格按照規范進行實務操作,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存貨核算體系。
(2)建立已完工項目存貨管理分析制度
根據已完工項目的實際情況,結合業主的計量結算情況,總結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存貨管理方面的經驗和不足,為后續項目存貨管理提供管理借鑒和關鍵風險點的防范。
(3)建立材料供應商的信用評價管理制度
建立供應商檔案,制定材料供應商信用評價制度,信用評價范圍包括與公司及所屬項目簽訂材料供應合同;評價內容包括但不限于供貨價格、供貨質量、供貨速度及減信情況等。
(4)建立風險管控體系
項目應制定風險管控體系,制定存貨管理預警機制,加強存貨管理風險的防范,有效控制存貨管理過程中的風險。
(5)加強履約保障
項目在招標確定材料供應商后,在簽訂的材料供應合同中,應該將相應的履約條款明確寫入合同,要求供應商提供相應的履約保障,如要求供應商繳納履約保證金、出具履約保函或提供其他形式的履約保障措施等。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1號[M].企業會計準則,2015 (1): 1-3
[2]江峰,高健.淺析施工企業“已完工未結算”成因及管理對策[J].財會學習,2017(08):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