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管理會計通過多種手段收集、歸納和反饋各方面的經濟信息,用來預測、決策和規劃,并對企業的經營監務以及財務實施管控,以期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本文就現階段我國國內管理會計的發展形勢進行了簡單的闡述與分析,通過解讀管理會計的含義與職能,分析管理會計的發展現狀,總結管理會計常見問題,并進行分析,給出相對應的解決措施。
管理會計 現狀 趨勢
管理會計相關概述
(1)管理會計含義
作為會計的一個分支,管理會計從傳統會計分離出來,立足于改善企業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等方面,它的實用性與財務會計并駕齊驅。由成本會計和管理控制系統組成的管理會計在財務管理活動中的地位逐漸重要起來,它可以說是企業實施戰略、經營業務以及財務一體化的重要方法。目前,國內對于管理會計的的研究主要是對管理會計技術方法的研究,我們應立足于歷史,用發展的眼光來審視管理會計各階段的變化,并從中取得經驗,結合國內市場特有的環境特點,進行管理會計的學術研究以及實際應用實驗,觀察結果,慎重推廣,這樣才能使管理會計在國內發展入鄉隨俗,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2)管理會計職能
現代管理會計的職能作用,從財務會計單純的核算擴展到將回顧歷史、立足現在、規劃未來結合起來。首先,要尊重歷史,在過往真實的財務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完善,令其能夠更好的符合企業預決策以及內控的需求;其次,通過分析現行的管理制度,參照制定好的指標體系,對在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訂正和完善,嚴格按照決策預定的方向進行企業經營活動管控;最后,對企業未來的經營活動進行規劃,一般采用預測與決策的方式,而管理會計恰恰是這方面的佼佼者,它能夠充分的利用現有的材料和情報進行分析,然后通過嚴謹的定量分析幫助管理層詳盡的掌握實際情況,從而進行科學合理的預測與決策,減少失誤率。通過這三方面職能的有效實現,更夠更好的凸顯管理會計的作用,使得管理會計能夠快速有效的推廣開來。
我國管理會計現狀
管理會計是本世紀初伴隨著泰羅的科學管理的產生而產生的,并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在國外的企業中得到了推廣運用和發展。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中的運用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伴隨著管理會計理論開始的,其歷史并不長,而作為管理會計重要內容的中國式責任會計在企業中的推廣與應用卻已有40余年。所以,現在不少的企業運用了責任會計,但大部分企業對全面預算、風險分析、差量分析、長期投資決策方法、企業員工業績評價等都知之甚少,企業會計人員仍缺乏管理會計的基本觀念,更談不上應用這些方法去參與經營管理。管理會計在中國并沒有引起多數企業的重視,仍然處于一種漂浮狀態。這是切合實際的,它表明驅使企業應用管理會計的動力明顯不足,管理會計深入民心并廣為應用任重道遠。
而今,管理會計依然進入了發展的春天,我們期待著百花齊放、姹紫嫣紅的未來。我們的討論熱點已然轉移到如何推廣和應用管理會計,讓這門學科中的方法工具為正在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國經濟服務,為尋求擺脫低成本戰略的企業指出一條坦途。當財務會計領域的改革到達一定階段后,曾經寂寞的管理會計領域得到重視時,我們看到后者在我國經濟組織中的實施和應用尚處于起步或初級階段,有廣闊的空間和前景,也面臨挑戰和變革。隨著信息化、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一些傳統方法已不適應時代的需要,方法體系亟待推陳出新;微觀經濟體對管理會計的應用,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和自主性,推動這一領域會計改革的方式方法要有別于以往;能否在實踐中得到有效的推廣應用,取決于所處制度環境、體制環境;管理會計是源于實踐的思維和工具,而我國將成功經驗加以科學、系統歸納和總結,從中找出客觀規律的研究成果還乏善可陳。
現階段我國管理會計存在的問題
首先,思想觀念無法適應新的經濟和管理環境。在工業時代,企業所面臨的經濟環境是一個相對穩態結構,產品生產表現為大批量、標準化,市場需求變化周期較長、個性化特征較少,與此相適應的管理會計把目光聚集在企業內部的管理與動作上,注重通過控制產品生產成本來完成管理會計的目標。而進入信息時代后,客觀經濟環境瞬息萬變,經濟環境變化和經濟競爭日益激烈,使得企業產品和生產設備更新很快、產品壽命周期大大縮短,隨著社會富裕程度的逐漸提高,市場需求將呈現小批量、多品類、易變化的特點。其次,會計研究方法的缺陷。進入七十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的會計學術界大力倡導實證研究方法。實證研究作為一種與傳統的規范性研究特點迥異的研究流派,其特征主要表現在:第一、強調經驗總結的重要性,崇尚歸納推理;第二、廣泛采用實驗、問卷調查、采訪、實地研究和歷史文獻研究等業已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數據搜集方法;第三、打破會計研究就會計論會計的格局,注重學科間的相互滲透。早期的實證會計主要是對會計信息與資本市場的關系問題研究,后來又轉向研究會計選擇的動機及考慮的因素,到七十年代末實證會計研究興盛起來,八十年代即已成為會計研究的主流學派。
目前我國會計界對實證會計方法存在著不同的看法。筆者認為,實證研究理論為我們提供了可借鑒的范例,但在實證會計發展的過程中,他們的做法并非盡善盡美,這是因為:以經濟學為基礎的實證研究主要是以經濟計量學為主要技術手段,而實際中對一些管理會計系統變量關系的“線性假設”,缺乏客觀依據。再加上這種研究方法忽視了管理會計系統中社會人文因素對研究變量的影響,使得管理會計信息和管理決策之間的相關性降低,甚至消失。
解決管理會計存在問題的措施
面對這些困難和挑戰,我們應該多個方面人手:首先,在管理會計領域有很多大有成就的學者,他們現在已然意識到了脫離本土環境實施管理會計的危害,現階段正在研究結合中國實際國情和各行業情況,有針對性與實用性地對管理會計進行本土化改革,并且致力于新的管理會計的推廣;其次,就政府部門來說,在鼓勵倡導應用管理會計的同時,要對自身的功能定位進行不斷地調整;最后,需要不同規模與類型的企業進行不斷的實踐,例如,國有大中型企業要持續實踐,民營各種規模的企業對管理會計加深認知與探索,非營利性組織積極引入管理會計解決效率低下問題等等。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管理會計的本土化改革。我們需要正視中西方經濟、社會以及文化發展的不同,不能只停留在羨慕西方前沿管理會計理論方法的順利推廣并且能夠得到良好發展,在看到國內社會經濟中一直存在的良莠不齊的管理水平的同時,找到有效的方法改變這種狀態,克服這些管理方式存在的慣性。最初管理會計引入國內時,不被國內企業所接受,或者在實踐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嚴重水土不服,通過不斷的深入研究、改革以及完善,才有了現階段的管理會計,在今后的實踐過程中,還需要我們不斷的磨合與改善,才能得到我們自己的管理會計。
綜上,我們可以說即使是一個普通的戰略,只要執行到位也會得到理想的成果,相反,即使戰略再宏偉,得不到有效執行也是浪費。在進行戰略的決策與執行時,管理會計能夠起到的作用超乎想象,我們應該為管理會計的推廣和應用提供一個更加廣闊的平臺,在不斷完善管理會計的基礎上,為大力提升整個社會的經濟水平而努力。
[1]朱學義,朱亮鋒.管理會計價值增值目標的實踐一一以淮海控股集團民營企業為例[J].管理評論,2017, 29(09).
[2]王曉燕,李博文.我國管理會計研究熱點的可視化分析[J].會計之友,2017(04).
[3]馮巧根.管理會計的變遷管理與創新探索[J].會計研究,2015(10).
[4]戴璐,支曉強.企業引進管理會計方法的排斥效應、后續變革與影響因素一一基于國有企業情景的案例調查[J].南開管理評論,2015,18(02).
[5]孫茂竹,徐凱.經營模式轉變與管理會計研究一一中國會計學會管理會計專業委員會2014年年會綜述[J].會計研究,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