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軼
新會計準則的應用,引起了商業銀行內部狀況的巨大變化,包括財務會計行為,風險管理、人才培訓等方面。銀行監管的有效性始終是商務界討論的熱點問題,要在新會計準則基礎上,對城市商業銀行監管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以健全銀行監管體系,提高銀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之能力。本文將在新會計準則下,對城市商業銀行監管問題進行分析,探究企業發展風險、盈余管理問題,以及監管制度的建立等。
新會計準則 城市商業銀行 監管
前言
則政部提出的新會計準則已全面應用在社會各企業財政管理中,對城市商業銀行帶來不小的影響,改變了金融資產、金融負債的分類,更加強調城市銀行經營管理過程中對企業風險的預測,將金融產品有表外納入表內核算,并引入公允價值等計量方式。新會計準則的應用,對城市商業銀行監管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引進了一種全新的會計文化,會計處理方式,以及會計制度。將新的經營理念與企業相結合,促進城市商業銀行監管力度進一步提升,強化企業經營管理能力。
新會計準則在城市商業銀行中應用現狀
新會計準則的變化與城市商業銀行而言,是全面的,是深刻的,新會計準則改變了金融資產與負債的分類,并細化科目,將衍生的金融產品納入表內核算,完善資產增減值等會計核算標準。在城市商業銀行中,新會計準則不僅僅改變了其會計制度,更是在會計處理方法、會計科目分類等方面發生了深深的變革。使得當前城市商業銀行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相一致,體現了全新的、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
新會計準則對城市商業銀行的影響十分深遠,在銀行業務狀況、經營方式、風險管理、人才培訓等方面均提供了標準的變革理念,強化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中對風險的預測能力。新會計準則為商業銀行注入了新的經營管理理念,新的會計工作方式,在經營、監督等工作過程中,更加注重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對風險管理的警惕。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存在眾多問題:
(1)國際市場化程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加深,與企業經營管理深深融合在一起。但我國金融市場尚不完善,未能與市場經濟的發展相符合,無法準確獲取公允價值。當前,新會計準則中所使用的公允價值,由于缺乏完整的歷史數據與運算方式,導致該估算技術模型難以在實際運用中實踐。
(2)新會計準則在企業中運用的體系尚不完善,相關的技術支持系統尚未能相應配備,導致新會計準則無法完全為企業提供服務。
(3)新會計準則實施以來,商業銀行對財務會計人員的培訓力度遠遠不夠,導致新會計準則眾多細節無法被重視,其應有價值未能得到充分發揮。企業財務人員無法讓掌握專業知識與準則,無法適應新會計準則的實際需要。
(4)新會計準則在商業銀行實際執行過程中,出現上下脫節的現象。主要原因為商業銀行管理體制存在漏洞,無法滿足銀行經營過程中多層次業務,以及分級分行管理的需求,導致新會計準則無法與銀行具體操作相符合。
新會計準則下城市商業銀行監管應用理念
(1)強化資本充足率監管能力
在新會計準則背景下,適當修改銀行資本充足率監管的有關規定,并加強資本充足率監管能力。將金融資本公允值計入當期損益,將對未分配利潤造成影響。若將金融資本公允值計入所有者權益,則對銀行資本公積造成影響。二者對銀行資本都帶來影響,進而造成資本充足率計算存在誤差。但在商業銀行的附屬資本中,可轉換債券即衍生金融工具。對該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計量標準就是公允價值。因此,當公允價值變化時,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自然隨之發生變化。也就意味著,銀監會必然將對該環節進行監管,以強化資本充足率。且在現如今實際應用來看,銀行資本狀況指標十分重要,也預示著銀行應加強資本充足率的監管,以強化企業競爭能力。
(2)加強銀行風險控制能力
在現代市場經濟發展中,社會各企業均應強化自身對風險的控制。于城市商業銀行而言,應減少風險對銀行利潤的沖擊,進而強化銀行風險資產的管控能力。通過當前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狀況來看,其風險資產的指標應受到重點關注,并加強對衍生工具風險的管理能力。在該監管工作中,形成定期上傳制度的報送規定,以此強化商業銀行的風險管控能力,對風險資本強化監控水平??梢哉f,風險資本在城市商業銀行監管工作中的貢獻率極高,甚至比舊的會計準則增加一半之多。說明,在新會計準則施行后,城市商業銀行風險資產監管工作受到了格外的重視。
(3)強化公允價值的計量
我國商業銀行在公允價值計量工作中的監管力度較弱,且公允價值與監管指標體系的影響也相對較弱。但在實際工作中,并不代表城市商業銀行可以完全忽視公允價值對銀行帶來的影響。監管部門應在實際工作中,對公允價值帶來的損失與利益,適當進行研究與分析,并根據商業銀行的有關數據加以證實。不忽略任何一項細節,以強化銀行監管之能力。
(4)增強溝通強化風險評估能力
新會計準則的實施以來,對城市商業銀行帶來較大影響,監管當局應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與協調,探索銀行監管的有效手段,重新樹立監管的權威所在。由于新會計準則尚未能與銀行實際經營情況完全吻合,出現被軟化的可能,因此監管部門應積極與其他部門相配合。例如稅務局的溝通,基于五級分類所計提的減值準備在稅前列支,以部分修復五級分類的約束力。再如與當前銀行監管法規框架等有效結合,進而挖取潛在的途徑,以整合內外監管手段,強化銀行監管之能力。
在新會計準則實施以來,原有商業銀行評級體系以及辦法大大減弱,因此應在當前實際經營現狀下,建立新會計準則的風險評估體系,強化城市商業銀行的風險意識,增強預警能力,提升應對能力。
新會計準則下城市商業銀行監管優化途徑
(1)加強監管合作機制
現行銀行監管體系在短期內仍舊是中國金融監管的基本框架,銀監會將與人民銀行一同作為銀行監管主體而存在,且在各自的領域內,對商業銀行進行分別的監督與管理工作。但若二者權限劃分模糊,將造成監管混亂,反而影響銀行監管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基于此,應防止監管主體之間存在矛盾,在各自的領域內發揮其自身職能,并在有關法律范圍內,強化自身職能,建立多層次、多方面、協調的信息共享機制。主要包括:
建立完善的銀行監管法律法規。重視當地金融監管立法整體規劃,針對以往對城市商業銀行監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別進行整理,歸納。進而有針對性的制定監督法律法規。尤其針對原有銀監會有關規定,更應提前梳理,合理規劃,避免銀監會以及有關管理部門在行使權力時發生沖突。
建立有效的監管協商機制。在新會計準則體系下,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有關會議,及時針對城市商業銀行市場風險與運營情況進行分析,避免在實際監管過程中存在矛盾。同時,對同一金融機構的現場檢查以及日程安排合理規劃,避免重復檢查等行為的出現,進而促進城市商業銀行穩定健康發展。
(2)提升隊伍建設
新會計準則實施后,銀監會正式啟動了內部組織結構的變革。但有關部門卻遲遲未能做出有關舉措,加之人員較少,無法對外行使監管職權。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監管成本,以及監管辦事處內部組織結構的正常運行?;诖?,應提升隊伍建設,強化人員會計電算化能力,加強內部人員對新會計準則的深入理解,以及對新會計準則的利用能力。城市商業銀行要建立人才培養長期戰略,努力打造復合型監管人才。對新人職的員工進行培訓,在對現行城市商業銀行工作有所了解后,再具有針對性的對新人職員工進行特色業務培訓工作。與此同時,要根據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現狀,對當前較為突出的問題進行業務專項處理,不斷發揮個人潛力,提高監管隊伍的綜合能力與素質。
(3)加強公允價值計量自由權利
金融工具中的公允價值計量,為城市商業銀行的盈余管理等工作提供了新的路徑。新會計準則下,應適當提升對公允價值自由度的選擇,強化公允機制衡量技術監管能力。避免城市商業銀行濫用公允價值選擇權,進行銀行盈余的管理。
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在新會計準則背景下,對城市商業銀行監管進行了研究。綜合分析城市銀行監管理念,得出強化資本充足率監管能力、加強銀行風險控制能力、強化公允價值的計量、增強溝通,強化風險評估能力等結論。并針對城市商業銀行監管工作優化路徑進行了分析,簡單提出加強監管合作機制,以及提升監管人員綜合隊伍的有關舉措。
[1]呂江林,黃光.“三位一體”監管視角下的我國商業銀行監管績效研究[J].當代財經,2014(04 ):42-52.
[2]胡忠明.欠發達地區城市商業銀行監管應關注的幾個問題[J].中國金融,2016(17):62-63.
[3]范亞莉.按照宏觀調控要求加強轄區城市商業銀行監管[J].西安金融,2014(11):37-38.
[4].城市商業銀行監管工作的實踐總結[J].濟南金融,2012(03):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