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攸
2018年1月l日起開始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本文基于該法論述了環保稅開征后企業在稅務方面面臨的影響,據此提出了管理措施,技術措施與溝通措施來化解企業稅務風險。
環保稅 排污費 稅務風險
我國目前的自然資源短缺與環境污染問題尤其突出,而治理環境問題最有效的手段則是經濟手段,2015年6月國務院頒布了《環境保護稅法(征求意見稿)》,明確了我國對環境保護稅開征的基本內容,旨在從法律的層面上嚴格治理環境。而環保稅的實施無疑對企業特別是部分污染嚴重的工業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造成影響。因此,筆者提出相關的建議和對策化解企業的稅務風險。
環保稅開征對企業的影響
(1)開征面變化的影響。環保稅法實施后國家機關包括各級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和軍隊中的各級機關的稅費支出減少了,沒有工商營業執照的生產經營者和一部分企業事業單位的稅費支出比以往增加。
(2)征收額度變化的影響。環保稅法的立法依據是“稅負平移”,是將原來排污費征收的費用平移過來,并且該法也明確了應稅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具體適用稅額的確定和調整,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兼顧本地區環境承載能力、污染物排放現狀和經濟社會生態發展目標要求。按照稅費改革的負擔平移要求,環保稅的稅率下限與排污費的最低征收標準是一致的,因此名義負擔的變動主要取決于地方根據授權所確定的環保稅具體稅率水平。
(3)執法力度加大的影響。排污費改環保稅后,稅務部門也取代環保部門成為征收部門,執法依據由排污征收管理條例改為環保稅法,從法律的層面上限制了以往的亂收費、人情收費、協商收費以及討價還價的現象,企業以及事業單位繳納稅費比以往更及時,更多,并且偷稅漏稅的行為受到更加嚴厲的法律處罰,相較于之前的排污費,環保稅對排污量大的企業造成更嚴重的影響。
(4)其他影響。企業缺乏納稅申報的專業人才,環保稅面向所有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其中包括工業企業,個體戶和無營業執照的小型生產經營者,這些受眾中大部分很少會有掌握該項專業申報技術的納稅人。稅費緩繳變化的影響,處于即將倒閉、瀕臨破產、停業或半停業的企業,可以申請緩繳排污費,但緩繳期限最長不超過三個月,在批準緩繳后1年之內不能重新申請,而環保稅法對此還未做出此類規定,該類企業應當準時繳稅。稅費減免變化的影響。國務院規定:排污者因不可抗力遭受重大經濟損失的,可以申請減半繳納排污費或者免繳排污費。但是環境保護稅在對此沒有做出減稅或免稅的規定。
企業化解稅務風險的應對措施
環保稅的開征勢必會增加企業的環境成本,而環境成本屬于企業的生產成本。對于環保稅帶來的壓力,企業可以采取直接和間接的方措施。直接措施即提升內部人員的專業素質,進行納稅籌劃,減少應納稅額;間接措施即進行企業的內部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或者轉型,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減少排污量。
(1)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加強培訓,提高效率。組織納稅申報人員分層次、分崗位進行環保稅培訓,對環保稅的立法背景、重要意義、優惠政策等具體內容進行了全面深入解瀆,結合《環境保護稅法》及知識問答的相關內容,逐條逐項對照學習和掌握。積極參加市局和市環保局舉辦的各項業務知識培訓,使參訓人員對不同類型的污染應征收環保稅的計算方法、表格填報熟練掌握。二是,在試運行期間,原輔材料的管理和計量需要加強,企業未安裝自動監測裝置或者未請其他機構協助監測時,需要采用物料衡算方法申報環保稅來化解稅務風險。三是,完善施工計劃,提高納稅效率。企業在運行初期最好能夠安裝自動監測設備,并且規范和完善排污口的建設。四是,2015年底,財政部和環保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支持環境監測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了財政支持監測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工作目標和基本原則,企業購買自動監測裝備可以向政府申報獲得資金,減少企業成本。五是,對于缺乏專業納稅人員的企業,可以通過求助納稅中介機構,借助第三方機構的技術能力做到合理避稅。
(2)技術措施。主要包括:一是,提高科技創新水平,用先進的設備和裝置處理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降低,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優先選用低揮發性原輔材料,加強生產、輸送、進出料、干燥以及采樣等易泄露環節的密閉性和安全性,加強無組織廢氣的收集和有效處理。二是,強化對污染物治理設備的投入,做到處理后再排放,堅決禁止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染物,同時企業應建設固體廢物儲存間而不是隨意堆放固體廢物來降低環保稅。
(3)溝通措施。《環保稅法》規定環保稅的征稅主管部門是應稅污染物排放地所屬地方稅務機關,且環保稅款收入全部劃歸地方所有。同時,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被授予權限,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并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后,在法定稅額幅度內制定應稅污染物的適用稅額及同一排放口的應稅污染物項目數。此外,環保稅減免條件中所指“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以及《環保稅法》提及的地方性政府鼓勵措施,也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參與制定。考慮到環保稅體制下,從政策制定到征管執行各環節中地方政府被給予的充分授權,企業若存在任何不確定事項,例如在納稅申報期間遇到技術或政策上的問題如排污系數,物料衡算方法不清楚,監測數據與提供的對比數據不一致應積極主動地與地方主管稅務局及地方環保部門溝通并解決,避免多繳稅。同時,大企業還應積極做好準備,以抓住機遇享受環保稅減免稅優惠:一方面,企業需提前了解清楚其適用的國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并完成有關減免稅優惠條件符合標準的自我檢測;另一方面,企業需要向主管地方稅務機關咨詢具體的享受稅收優惠操作程序,比如稅務優惠備案方式或遞交資料等;最后,為防范潛在的稅務稽查風險,企業應妥善保存所有稅收優惠相關的支持證明材料。
[1]陳霞,許松濤.工業企業環保稅審計風險評估研究.財會通訊,2017; 34
[2]聶樹強,張艷慧.淺談環保稅對煤炭企業的影響.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 Sl
[3]胡子昂.我國環保稅、費制度的現狀及完善對策.特區經濟,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