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鵬

為了使決策者能夠在信息不確定的情況下合理作出判斷和選擇,在差價合約交易方面,眾多學者對貝葉斯決策理論進行了研究,因其具有保證金交易的特點,交易主體在享受市場潑動的全部收益時也承擔其全部風險,本文在梳理了貝葉斯決策理論發展歷程的基礎上,通過行為經濟學理論的分析,提出貝葉斯決策在差價合約保證金交易方面的策略模型。
bayes決策理論
保證金交易 行為經濟學
前言
經濟決策,是根據經濟發展過程及其變動趨勢而做出科學的判斷或者預見。經濟決策是在投資中處于關鍵的一環,對投資結果的正確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經濟投資領域的表現就是決策應當考慮行為經濟學的經濟人偏好的心理因素。本文基于在行為經濟學的心理層面分析,結合差價合約保證金交易的交易思路提出了貝葉斯決策論的分析模型,對交易者的決策的可行性具有一定的評價作用。
研究現狀
目前,國內外學者在應用貝葉斯決策理論在各個方面的具體研究方興未艾,在醫學方面、犯罪心理學、情報學、社會學等眾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外匯方面,作為衍生品市場的差價合約交易因其具有雙向交易、成本較低、合約大小靈活、交易便利、種類繁多等特點,在投資市場中起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選擇交易決策理論顯得尤為重要。目前的交易策略僅涉及到3M要素中的市場方面及資金管理方面,并未涉及交易主體的心理狀態特點。一個設計良好的交易策略,必須對投資決策的各個相關環節做出相應明確的規定,同時還必須符合使用者的心理特征,本文結合行為心理學分析提出的兩步完整策略來分析交易。
相關理論
(1)行為心理學分析
差價合約交易投資者需要在充分利用保證金資金和避免投資期間保證金不足倉位被強平之間進行權衡,因此在投資中交易策略的心理層面的分析就顯得尤其重要,交易主體心理層面的變化將直接影響到決策的實現。
行為經濟學的理論認為市場交易者的個體心理差異極大,“損失規避”理論揭示在投資交易中具有參照點依賴性:獲益和損失都是與參照點相比而言的,就差價合約保證金交易具體而言,其參考點是開倉的位置、止損的位置及預期的收益。然而參照點具有不確定性,依個人、時間動態變化及黃金價格走勢變化而變化,個體在開倉前及開倉后直到平倉前的心理變化狀態和預期的目標都可以被看作是參照點。如果根據決策結果推測參照點的變化情況,又以參照點為出發點預測個體的行為,就會陷入循環論證的怪圈。有必要擺脫“動態參照點不確定”的束縛,從與“結果”相對的角度——“得失過程”來探討損失規避的原因,即不僅要注重得失的結果,還要注重得失動態過程所帶來的心理感受的變化。在這種條件下,本文采用李章呂提出的貝葉斯決策方案——混合決策方案(或稱為兩階段決策方案)來解決國際金價差價合約保證金交易的預設的開倉、止損、平倉點位和在開倉后的心理狀態的變化的影響關系。
交易行為狀態矩陣
(1)交易行為狀態矩陣
混合決策方案(或稱為兩階段決策方案)認為決策往往是分為兩個步驟的。首先,根據當下的決策情境,并訴諸主體的信念和愿望,先做出一個決定;其次,主體會對該決定進行“驗證”,然后才對決定付諸行動,即分為行動和狀態。行動和狀態之間的概率聯系可以有如下三種:一是,行動影響了主體處于某種狀態的概率;二是,狀態影響了主體選擇行動的概率;三是,狀態和行動分別受到一個共同因素的影響。在實際的國際金價/價差合約交易中,行動和狀態之間的概率主要有兩種概率聯系,即在制定預設策略時(行動)受交易主體的心理條件(狀態)影響和在交易過程中因已發生的交易行為影響到主體的心理(狀態)。本文在對交易主體的理想化假設下,運用混合決策方案提出的交易行為狀態矩陣如下所示:
以上矩陣存在如下假定:假設相對某個交易主體而言其交易系統的正確概率基本已經穩定,即P(Al.A2)的概率為定值;相對某個交易主體(受人的心理偏好影響)而言其執行預設方案的執行力一定,即P(Sl)為一定值;且假定其心理狀態的如何不影響預設方案的成功率,即心理狀態與預設方案獨立,只影響預設方案已經存在后的交易過程,即P(Sl)∩P(A1.A2)=φ。狀態S1表明的是個體的行動已經執行便永恒不變的執行下去,不受中間過程的影響;狀態S2是指個體的行動不在預設的方案內被執行,行動是由于個人的偏好導致的,總共有如下分類:1、行動A1不滿足預設方案而介入市場操作;2、行動A1滿足但是A2未滿足的情況下過早的退出市場。行動A1和A2是指實際的價格走勢滿足預設的方案而被執行的情況。那么預測收益的概率僅為:P((A2|s1)*(A1|S1))。
(2)交易行為狀態矩陣概率分析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相對交易主體(受人的偏好影響)的交易的最終收益(不考慮損益的情況下)是理性心理下的預設方案的執行的具體情況。從實際交易的交易體驗來看,差價合約保證金交易明顯存在著兩種情況:其一,只賺指數不賺收益,表明在行動的過程中,雖然預設的方案成功率較高,但是由于自身偏好或者心理不穩定的影響,導致P((A2|S2)*(A1|S1))的發生。最終未能實現盈利;其二,方向正確不賺收益的情況,表明在該交易主體的交易過程中,雖然預設方案的成功率不錯,但是由于個體心理差異的影響,導致未滿足開倉條件而急切入場,即P(A1|S2)的發生。
結論
本文在分析了貝葉斯決策理論的基礎上,結合差價合約保證金交易的交易主體的心理學特點,采用了混合決策方案(或稱為兩階段決策方案)對交易主體的實際交易過程進行了分析,對交易主體在執行預設方案的過程中出現的心理現象進行了定性的描述,對交易主體的實際交易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是本文在心理狀態對預設方案不產生影響這一假設在實際情況中是極少出現的,實際的狀況是交易主體的心理狀態對預設方案的正確性也是有很大程度的影響,其次,本文雖然討論的預測收益概率,但是并未全面的討論在一定資金管理條件下的總的收益情況,這將是后續研究的重點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