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君
精準扶貧是新時期黨和國家扶貧工作的精髓和亮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中國夢”的重要保障。目前,精準扶貧工作已經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以南充市為例7個貧困縣已有5個縣實現脫貧,今年剩余的2個縣將迎來脫貧驗收。下面就以南充市嘉區L鄉C村為鏹,從政策目標、政策方案和政策效果三個方面來分析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實過程。
公共政策 精準扶貧 實踐效果
政策目標
精準扶貧目標是否合理是政策方案是否能順利執行,政策效果是否完全體現的前提條件。C村屬于典型的農業村、旱山村、山高溝夾,因地勢差、底子薄、經濟弱被確定為省定貧閑村。全村共12個社,239戶、689人。全村貧l孔人口34戶、107人,貧困發生率為15.5%。2013年人均純收人為4620元,較嘉陵區同期數據5838元偏低20.86%。自然資源匱乏尤其是水資源極為匱乏,農村基礎設施落后。群眾整體素質不高,產業結構單一,產品附加值低,群眾經濟收入主要依靠零星種養和外出務工。
接下來再看C村的脫貧目標,即到2018年底,實現所有貧困人口全面脫貧,人均年純收入達到4500元,超過國家貧困線標準。改善全村交通落后狀況,實現村道公路硬化,社社通公路,同時實現100%的農戶通硬化便民路。對住房困難貧困戶進行100%房屋改造,使100%的村民使用安全飲用水,改善全村村民居住環境和衛生條件。大力發展種養業,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和集體經濟收入。加強能力建設,力爭每戶培育1項穩定增收的骨干產業,加強村民實用技術培訓,使每戶有1-2名掌握實用技術,每戶至少培訓轉移1名剩余勞動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保障全覆蓋。積極爭取和創造條件,實現村內有衛生室、有文化室、有寬帶、有廣播電視,讓貧困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實現醫療保險、大病救助全覆蓋,最低生活保障應保盡保。
政策方案
精準扶貧方案的制定,是保障扶貧目前得以實現的關鍵所在,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小康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指示要求根本手段。本著“實地調研、因地制宜、群眾協商、分步推進、循序漸進”原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扶貧開發統攬農村工作,以產業扶貧、基礎扶貧、新村扶貧、能力扶貧、民生扶貧工程為重點。
制定了C村的扶貧方案,一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包含道路、水利設施、安全設施、農業產業基礎設施、安全飲水、電力能源及信息化建設等方面。二是增收產業發展項目,包含引進業主,引導農戶以土地入股方式,成立“盈收花椒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庭院經濟,盤活村集體經濟,對外承包山坪塘等。三是人戶建設項目,包含對28戶貧困戶實施“三建五改”;對190戶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實施危房改造;對2戶貧困戶實施易地搬遷;所有農戶通便民路;引導群眾分類處理生活垃圾,實施環境整治。四是能力提升項目,即開展實用技術培訓200人次,安排1名具有相關資質的農技員駐村,為群眾發展農業生產提供職業技術和政策支持。五是社會事業建設項目,包含開通村廣播,更新和完善村級廣播設備、線路,確保每天正常播放;新建多功能活動室,并配套完善衛生室、文化室。六是公共服務項目,包含按照政策要求落實低保待遇,落實大病救助,落實農村養老保險,動員群眾參加醫保,適齡兒童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積極引導和鼓勵貧困農戶子女就讀職業教育,開展集中義診,為群眾提供范圍內免費醫療,宣傳疾病防治與健康衛生習慣養成知識等。
政策效果
2015-2018年間,C村按照扶貧方案制定的扶貧計劃全面落實,提高了該村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使其收入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全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縮小與全鄉、全區發展的差距,為達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創造了條件。
(1)綜合效益
一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條件。方案實施后,C村基本實現“五通”(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廣播電視),所有貧困戶基本做到“三個一”(每戶有1項增收產業、每戶轉移1個勞動力、每戶至少有1人掌握一門基本技能),使全村具備邁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條件。二是逐步提高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把貧困戶參與放在首位,通過有意識的活動,使貧閑戶在參與扶貧項目建設的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培訓,增強脫貧致富的意識,從根本上提高自我發展的能力。三是促進全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規劃實施的項目既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又改善交通、水利、環境等問題,使扶貧開發成為全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2)社會效益
目前,C村已經實現33戶、106人脫貧,貧閑發生率已經降到0.1%,對促進全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將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通過實施相關項目,使全村面貌發生很大變化,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給貧困群眾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滿足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強烈愿望。
(3)經濟效益
通過調整種植業結構,積極發展具有特色的和符合市場需求的農產品生產,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產出效益。結構調整中以青花椒為主導產業的經濟作物效益顯著。畜牧業項目的實施,使牲畜良種率比例得到提高,加快畜禽周轉,提高出欄率和商品率。規劃發展的主要產業產值預計達200萬元,規劃區域內的發展戶可實現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
(4)生態效益
通過種植青花椒等,將直接改造現有植被460畝,使全村內部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農業生產環境得到保護,貧困人口的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同時,配套山平塘、河道治理以及環境整治等設施建設,保證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可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對促進整個生態環境建設起到重要作用。
作為當前精準扶貧的直接參與者,通過幾年來參與C村的脫貧攻堅工作,親眼見證了在當前精準扶貧的各項政策及制度優惠之下,C村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在當前全國全社會全力脫貧攻堅的大形勢下,找準致貧根源,了解群眾需求,掌握國家政策,將扶貧與扶忐相結合,政府引導和社會參與相配合,才能做到真正的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