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康
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醫養融合推進工作,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十三五”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 “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這為全國上下推進醫養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蒙陰縣 醫養結合 模式 保障
背景情況分析
目前,我國已進人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從全國、全省和蒙陰縣四個層面數據分析看,養老形勢十分逼人,推進醫養融合發展尤為緊迫。
從全國層面看,截至2016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3億,占總人口的16.7%,預計到205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4.8億,占總人口的35%,未來每3個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老年人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疊加的趨勢越來越顯著,有限的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以及彼此相對獨立的服務體系,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要。從全省層面看,我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057萬人,占總人口的20.68%,成為全國老年人口第一大省,并且這個數字每年以80萬的數量在不斷增長。從蒙陰縣情況看,全縣60歲以上老年人9.5萬人,占總人口的16.7%,與全國平均比例持平。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1.1萬人,空巢老人1.7萬人。
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當前老齡化、失能化、空巢化程度十分嚴重,養老服務工作水平急待提升。醫養融合作為一種新型養老模式,一方面,可以使養老機構共享醫療資源,在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務的同時,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健康服務需求;另一方面,能夠有效緩解患病老人長期在醫院“壓床”的情況,讓優質醫療資源得以合理利用,符合醫療和養老行業實際和發展趨。
蒙陰縣開展醫養結合工作的基礎和優勢
蒙陰縣是“全省縣域經濟科學發展試點縣”和“全省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示范縣”,在環境、經濟、交通、中藥材等方面具有開展醫養結合工作的優勢,醫療機構也有這方面的工作基礎。
(1)環境優勢。蒙陰境內有全省第二高山蒙山,全省第二大水庫云蒙湖,“岱崮地貌”被命名為中國第五大造型地貌。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60.8%,林木覆蓋率達70%以上,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國綠化模范縣”、“山東省長壽之鄉”、“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2)經濟優勢。機械制造業、紡織服裝業、食品釀造業、礦產建材業4大產業優勢突出,是“中國桃鄉”和“國家出口水果質量安全示范區”,被譽為“中國長毛兔之鄉”,成為全省首個“中國電子商務示范縣”和全省首批“電子商務示范縣”。
(3)交通優勢。京滬高速貫穿全境并設有2個出人口,335省道貫穿全縣東西,濟萊臨高鐵項目已列入“省級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庫”。
(4)中藥材發展優勢。蒙陰縣為山區縣,金銀花、全蝎、丹參、太子參等地道中藥材出量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和生產條件,素有“天然藥庫”之稱,是全國中藥材重點產區之一。蒙陰縣還被國家科技部列為徐長卿、蒙山全蝎兩品種規范化種植基地,已取得市級以上重大科技成果16項,逐步形成了中藥材產業化格局。
醫養結合重點工作模式
醫養結合,關鍵在“合”,切實做到深度合作、合力推進,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同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調配作用,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多位一體發展格局。結合蒙陰縣實際,計劃重點打造“醫中有養、養中有醫、居家巡診、醫養+”四種醫養結合模式。
(1)醫中有養模式。以縣中醫醫院新院、蒙陰北城醫養結合中心建設為契機,實現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的高度融合統一。
(2)養中有醫模式。有養老許可的養老機構根據自身能力和服務需求,按相關規定申請開辦門診部、診所、醫務室、護理站等。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的,及時納入區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布局。鼓勵執業醫師到養老機構設置的醫療機構多點執業,支持有相關專業特長的醫師及專業人員在養老機構規范開展疾病預防、營養、中醫調理養生等非診療行為的健康服務。
(3)居家巡診模式。對于居家養老的,主要以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為主,依托家庭醫生簽約進行服務。根據服務項目和個人需求,設立不同價位的服務包,服務費用由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醫保報銷、個人自付和社會公益金等組成(個人自付費用占總費用的50%左右),由簽約服務的家庭醫生按照項目明細開展服務,打造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2.0版本。
(4)“醫養+”模式。將醫養結合工作納入全縣大健康產業格局,依托蒙陰縣中醫藥、特色旅游優勢,加快發展中醫藥健醫養老產業、特色旅游產業,實現養老與養生的有機統一
重點保障措施
(1)加大醫保政策支持力度。對醫養結合機構和相關服務工作予以支持和傾斜,全部納入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并根據實際情況提高醫療保險定額。按照山東省護理險試點實施進程,為失能、半失能群體辦理職工護理險、居民護理險和商業保險,護理險資金通過基本醫療保險基金、財政補助資金、福彩公益金和個人繳費等渠道解決,并接受企業、單位、慈善機構等社會團體和個人的捐助。
(2)完善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全面加強醫養結合人才專業隊伍建設,加大對各類醫養結合機構中執業醫師(含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護士、管理人員和養老護理員的培訓力度。將老年醫學、康復、護理人才作為急需人才納入衛生技術人員培訓規劃和臨床骨干醫師培訓項目。吸引大中專院校醫學類專業畢業生到醫養結合機構醫療養老服務工作,在申報評定職稱、分配績效工資時,對到醫養結合機構中服務的醫護人員給于適當傾斜。
(3)加強信息化建設。推進醫養結合信息平臺建設,利用老年人基本信息檔案、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等,推動養老服務信息與老年人健康信息對接,促進居民電子健康信息動態實時更新,強化個人健康與疾病監測管理。
(4)建立醫養結合“項目庫”。結合蒙陰縣實際,組織各類專家進行醫養結合項目調研論證,提出項目可行性報告,建立醫養結合項目庫,分期分批組織實施。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選取實力強、威信高的優質企業和投資人,千方百計聯系引導他們在蒙陰縣建設具有示范意義的健康養老服務綜合體、老年宜居社區。按照“非禁即入”原則,對符合規劃條件和準人資質的,簡化審批程序,給予政策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