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燕蘭
隨著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提出,企業投融資的目的不再只是單純的追求融資成本的最小化和投資者利益的最大化,企業的目標應該是雙重的,一方面要為投資者實現他們的利益,另一方面也要承擔社會責任。在企業的不斷發展過程中,不論是企業的外部融資還是內部融資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也越來越受到利益相關者的關注。因此本文通過歸納總結現有學者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與融資約束兩者關系的研究,從實務_為企業的決策提供指引。
企業社會責任
財務業績 會計穩健性 融資成本
引言
隨著信息經濟時代的來臨,以會計盈余為基礎的傳統會計信息已經不再能夠滿足利益相關者的需求,非財務信息的補充作用日益得到認可和重視。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發展而來的社會責任報告,逐漸得到企業的重視,并得到利益相關者的認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及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不僅僅是企業善舉的一種表現,更是企業尋求資源的一種戰略行為。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作為企業傳遞非財務信息的一種重要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的信息不對稱程度,而信息不對稱是企業面臨融資約束的重要原因,那么披露社會責任信息是否可以緩解企業的融資約束問題?本章首先梳理了有關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帶來的經濟后果方面的研究基礎,主要包括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所引致的財務績效反應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與會計穩健性的關系,然后就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和融資成本的關系進行了文獻回顧,最后對相關研究進行總結以挖掘文獻背后的價值。
文獻綜述
(1)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與財務績效
長期以來,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影響研究一直成為國內外理論界研究的熱點。國內學者王倩(2014)采用元分析的方法對42篇實證研究文獻和119個效果量的分析表明CSR與CFP之間總體存在正相關。也有學者將財務績效分為短期績效和長期績效來進行研究。例如朱乃平等(2015)以2009-2011年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為樣本,基于兩階段投資決策模型,發現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能夠推動企業長期財務績效,但對短期財務績效沒有顯著影響。但是周麗萍等(2016)基于企業聲譽視角分析,以266家上市公司2000-2014年的有關數據,考察了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以及企業聲譽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研究結果表明,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顯著相關,與短期績效顯著負相關,與長期績效顯著正相關。企業聲譽在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關系中起中介作用。也有學者認為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存在“U”形關系。例如嵇國平等(2016)對2009-2013年滬深主板和中小企業板188家上市公司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社會責任履行較好和較差的企業財務績效比社會責任履行一般的企業財務績效好,即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呈“U”形。
(2)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與會計穩健性
決策有用觀認為財務會計信息應該促進社會資本的流通,優化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近年來,隨著資本市場制度的完善,利益相關者對企業信息披露的要求不斷提高。企業是否能夠較好地保證契約公平性,真實準確地提供滿足利益相關者需求的多元化信息,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廣泛關注。近三年來學者對于企業社會責任與會計穩健性關系的研究相對有限。毛志宏等(2016)以2009-2013年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表明社會責任表現越好的企業,其報告的財務信息穩健性水平越高;進一步考慮行業競爭程度的影響,由于行業競爭激烈的企業可能存在戰略性印象管理和機會主義盈余管理的動機,因此,所處行業競爭程度越低的企業,其社會責任表現與會計穩健性的正相關關系越顯著。權小峰等(2016)對2009-2013年上市公司A股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公司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會負向影響條件性的會計穩健性,而對非條件性的會計穩健性并不能產生顯著影響。錢明等(2016)以2010-2014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實證分析了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會計穩健性及融資約束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會部分替代會計穩健性對融資約束的緩解作用,二者間呈現出替代效應而非協同效應,并且這種替代效應也主要存在于民營企業中。
(3)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與融資約束
隨著社會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要求日益高漲,使得企業在積極保證股東經濟利益的同時不得不兼顧到企業利益相關者們的利益。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學者參與到社會責任的研究中來,盡管社會責任受到高度的重視,但是社會責任能否創造價值,如何創造價值這一問題仍在討論中。近三年來,不少學者從融資約束的視角對這一問題展開了探討。王霞等(2014)認為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有助于甄別財務報告質量,減少監管部門、投資者信息甄別成本。方思雅(2015)認為相對于社會責任表現差的企業,社會責任表現好的企業在貨幣政策緊縮時期,承擔的債務融資成本更低。也有不少學者從股權融資成本和債權融資成本兩個視角檢驗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對資本成本的影響。例如趙崢(2014)以2010-2012年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研究了中國上市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債務融資成本的影響,結果表明CSR與CDF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相對于規模較大的企業來說,小規模企業更容易通過提高企業社會責任績效降低債務融資成本。并且發現高資產負債率的企業更容易通過提高企業社會責任績效降低債務融資成本。也有學者將企業分成融資約束企業和非融資約束企業,反過來探討這兩種企業對社會責任信息及披露質量的敏感性是否存在差異。例如侯梅(2014)研究發現相比非融資約束企業,融資約束企業的調整速度和資本結構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及披露質量更敏感。與之前學者的研究結果不同,孫芝慧(2016)利用2010-2013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的和訊網企業社會責任評級以及來自CSMAR的相關財務數據,結果發現CSR對融資約束的作用并不是嚴格的單調關系,而是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單調關系。在CSR信息披露達到一定水平之前,其對企業融資約束的緩解作用并不明顯,甚至在較低的CSR信息披露水平,企業融資約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消極影響。只有達到一定程度以后,CSR信息披露的表現才會對緩解融資約束產生積極的緩解作用。
現在越來越的學者從更多不同的視角來研究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與融資約束的關系。例如戴慧婷(2014)引入了社會心理學中的印象管理的概念,通過實驗的方法研究了管理層進行印象管理的手法和效果,結果發現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中使用更多的數字、數據和指標,以及使用更多的圖片會讓外部閱讀者更加認可和肯定企業履行社會社會責任的情況,從而降低融資成本。倪恒旺(2015)基于媒體關注角度,以我國2009-2013年度除強制性披露社會責任報告外的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為樣本,實證檢驗了媒體關注度對企業自愿性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意愿以及披露水平的影響。研究發現媒體關注顯著提高了企業自愿性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意愿及其水平,而企業自愿披露社會責任信息能顯著緩解公司面臨的融資約束。
(4)文獻評述
回顧文獻,關于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與財務績效的關系,學者們存在不一致的結論,但整體而言,支持兩者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的文獻占據多數。這說明基于會計指標作為企業績效的衡量指標,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能夠改善企業的財務績效。
關于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與會計穩健性的關系,學者們同樣存在不一樣的結論。有的學者認為社會責任表現越好的企業,其報告的財務信息穩健性水平越高;也有學者得出了相反的結論,認為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會負向影響條件性的會計穩健性,而對非條件性的會計穩健性并不能產生顯著影響。因為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會影響管理層的會計政策選擇,降低對會計信息穩健性的需求。
學者們基于信息不對稱,聲譽,信號傳遞等理論,并且采用大量實證研究驗證了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能夠緩解融資約束。同時也有學者認為兩者之間存在非單調作用。在我國,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投資行為越來越受到分析師和審計師的重視,分析師作為資本市場中重要的信息傳遞中介,其發揮的治理作用也越來越突出。而審計師的選擇也會對融資約束產生影響,因此也成為研究的熱點。同時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形式和質量也呈現出多樣性和差異性,已有學者引入社會心理學中的印象管理的概念,通過實驗的方法研究管理層對社會責任信息進行印象管理的手法和效果,來研究其對融資約束的影響。總之學者們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和融資約束關系的研究角度越來越多樣,研究的越來越細致和深入。
[1]朱乃平、朱麗、孔玉生、沈陽,2014,技術創新投入、社會責任承擔對財務績效的協同影響研究,《會計研究》,第2期,第57-59頁。
[2]嵇國平、闞云艷、吳武輝,2016,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影響:一定是線性的嗎?《經濟問題》,第10期,第92-93頁。
[3]毛志宏、金龍、邵坤元,2016,行業競爭程度、企業社會責任與會計穩健性,《經濟縱橫》,第5期,第42-44頁。
[4]權小鋒、肖紅軍,2016,社會責任披露對股價崩盤風險的影響研究:基于會計穩健性的中介機理,《中國軟科學》,第6期,第80-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