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利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同時對人才的素質與實踐能力的要求也變得更高。為了提高學生學習“基礎會計”課程的興趣,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筆者首先論述了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現狀,其次分析了“講、演、練、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本課程中的具體運用。
基礎會計 演練評 一體化教學
“基礎會計”作為高職會計專業的入門課,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與實用性,必須向“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中心,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方向發展,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度,以市場需求為目標,能力培養必須融入整個會計工作過程。而“講、演、練、評”的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因此,對其進行探討十分必要。
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現狀
(1)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內容不統一。隨著社會的發展,響應國家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上大學的號召,會計類專業也進行了擴招,因此會計類專業遍布于全國各個大學。這些大學有的是非常著名的財經高校,有的是一般的大學,這些大學里開設的會計類專業也分為本科、專科等。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學生們的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各個高校里,教師在講授基礎會計課程時,無法做到不分層次、統一標準。
(2)基礎會計的課程安排不合理。據了解,許多學校在大一第一學期就開設會計專業基礎課。在大一第一學期,學生們還沒有完全從高考以及較長的假期中緩過神來,又經歷了為期幾周的軍訓。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們無法很好地學習會計專業的基礎課,他們對抽象的專業名詞無法理解,接受起來就更加困難,從而造成對基礎會計課程的學習提不起興趣的現象,這些都體現出了基礎會計課程安排得不合理。
(3)對基礎會計課程實踐教學的不重視。基礎會計課程的學習,既需要獲取理論知識作為指導,又需要通過實踐教學提升能力。所以說,二者是同樣重要的。可是現在的基礎會計課程,由于教學計劃的調整,總課程相應地減少了。這就造成了教師在傳授理論知識后,沒有足夠的時間供學生們去會計手工實驗室和會計信息化試驗室來進行實踐操作,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
(4)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效果受學校、院系管理體的影響。很多學校、院系管理者認識到了教師的重要地位,對任課教師采用了激勵的策略,這樣做不僅可以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還可以使教師積極地參與到科研中去,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促進其積累更多的教學經驗。
“講、演、練、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在“基礎會計”課程教學中應用
(1)講“講”是指理論課教師在課堂上詳細講解理論知識,充分利用板書、多媒體教室及實訓材料進行“講”。這種方式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訓教學相結合,主要采用案例教學、問題分析式、討論式等多樣的教學方法,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教學生會計憑證的填制和審核理論知識時,教師要提前準備供應單位的發貨票、銷售發票、銀行收賬通知等原始憑證,先利用多媒體展示這些憑證,讓學生從中找出這些原始憑證的共同要素,再講解原始憑證的基本內容、填制。最后讓學生思考原始憑證填制有錯誤,該怎么辦?引出問題,讓學生討論,再講解原始憑證的審核內容。
(2)演“演”是指教師在講解的同時通過多媒體進行演示,有助于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發料憑證匯總表、產品成本計算表、工資匯總表等這些自制原始憑證,學生面對這些自制原始憑證往往不知道如何人手很難正確地填制完成這類自制原始憑證,下面以“發料憑證匯總表”為例說明,如何在講解同時通過多媒體進行演示。首先,教師先通過多媒體將“領料單”和“原材料加權平均單價計算表”展示給學生,講解“發料憑證匯總表”的“加權平均單價”欄目根據“原材料加權平均單價計算表”填列,“發料憑證匯總表”的“數量”欄目根據“領料單”的“數量”進行匯總填列,“發料憑證匯總表”的“金額”欄目根據“發料憑證匯總表”的“數量”乘以“加權平均單價”填列;然后,教師提問:“這張‘發料憑證匯總表說明發生什么業務呢?如何進行賬務處理呢?”引發學生思考,再講解根據“發料憑證匯總表”編制記賬憑證,并根據記賬憑證登記相關賬戶,這樣就體現了在“講”的過程中完成理論知識和實訓教學的融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練“練”是指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演示,親自動手反復練習。學生可以在教師完成講解知識的課堂上進行練習,以鞏固課堂學習的知識,體現學以致用;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下載與本課程有關的資料進行練習。
(4)評“評”是指教師在講、演、練之后,針對學生練習的結果進行評定。教師針對學生掌握的專業技能程度以提問方式進行現場點評或階段效果測評。課堂點評時,教師首先要對學生在課堂練習中的優點進行表揚,然后再對學生練習中的錯誤和不足的地方進行批評指正,這樣能增強學生的成就感,較好地激發學生學習“基礎會計”課程的興趣。當然,評價是根據不同練習的具體內容,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標準。階段效果測評,即在學生完成會計核算方法內容學習后,教師為學生設計一套完整地將基礎會計理論與實訓相互結合的模擬情境,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模擬情境中的會計業務,這一測評過程既可以使學生鞏固基礎會計理論知識,使其理解會計核算流程各個環節,又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會計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根據學生實訓材料的各項內容綜合評定學生成績,將實訓成績列入本門課程期末考核成績,并使其占一定比例,這樣學生才能認真地、積極地完成這項模擬情境任務,進而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結語
在“基礎會計”課程教學中實施“講、演、練、評”—體化教學模式,效果顯著。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基礎會計”課程的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為后續專業主干課程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時軍.基于新會計準則的《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思考[J].財會通訊,2011( 27).
[2]劉艷蕾.淺談《面點制作技術》“講、演、練、評”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C]/中國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中國職協2014年度優秀科研成果獲獎論文集.北京:中國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秘書處,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