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軍妮
進入2l世紀以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帶來了農村勞動力的大規模轉移,出現了農村“70”后不愿種地,“80”后不會種地,“90”后不提種地的現象,引發了“誰來種地”、“地怎么種”等新課題。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指出,要通過培育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生產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業推廣
2013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依法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指大力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骨干,其他組織形式為補充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農機專業合作社是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章程》和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章程,依法成立的以農機服務為主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以服務成員為宗旨,遵循著“人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則為合作社成員和其他個人或團體提供服務的組織。
農機專業合作社的作用
現階段,我國已經逐步步入了由傳統農業發展成為現代化農業的重要時期,農機技術的快速發展,有效地提升了我國整體農業的生產力水平,這對于我國農業經濟健康發展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現階段,作為一種形式新穎、較為活躍的經營主體,農機專業合作社本身的工作效能逐漸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這種經營主體的出現,有效地打破了以往分散經營的農業生產形勢,融合了更多產業化、市場化等多方面的發展需求,讓廣大農機設備的使用者和擁有者得到了緊密的結合,更好地為廣大農民提供更加全面地農機服務,對于農機技術的推廣有著至關重要的推動效用。農機專業合作社本身在展開相關工作的過程中,可以結合不同的農業生產需求,對自身的服務形式和內容進行調整,有效地對于農機機械作業中的矛盾和問題進行了解決,更好地達到了農業的增產、增效以及增收,同時也讓農業機械的作業與利用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是當前我國農機技術推廣中的主力軍。
農機專業合作社本身重要的特點
農機合作社本身的工作模式更加貼合農業生產中的機械化作業的需求,對于一些大面積的機械化農業生產的需求進行了更好地滿足,尤其是對于一些地勢較為平坦,具有較強農業生產潛力的地區,可以更好地對于自身的優勢進行發揮,讓農機設備的應用效果得到更好地保障。根據相關調查數據統計,通過這種大型農機連片作業的形式,玉米、水稻、大豆等作業中能耗、作業時間以及作業的成本都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同時也有效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對作業環節進行了適當的精簡,針對于增收和節本的需求進行了更好地保障。這種集中化的作業生產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作業的連續性和有序性,同時也對于機械轉移地塊和換裝農機具的次數進行了降低。
農機專業合作社模式在應用中,對于農機作業進行了市場化的調整,并且對于生產中的各類要素進行了更好地整合和配置,整體的經營的方式更加具有集約化的特點,降低了勞動力的需求,并且實現了對農村勞動力的有效解放,并且通過統一的生產經營模式,讓廣大農民在收入得到提高的基礎上,也更好地給予了廣大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和發展分農產業的機會。
相對于分散經營來說,農機專業合作社本身具有較強的組織化特點,在相關農業生產活動的開展安排上,更加具有計劃性和科學性,對于一些作業環境相對復雜、道路轉移條件較為艱難的區域,對于農業生產中的問題進行了更好地解決,讓整體的作業效率、規模以及質量都得到了更好地提高。農機專業合作社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對于其中的產權關系、資源配置、管理模式以及經營效益都進行了更好地保障,有效地提高了整體的農業生產力水平,讓農機作業真正實現了產業化和規模化的發展。
如何更好地利用農機專業合作社對農機技術推廣工作進行促進引領
(1)對于農民的主體地位進行重視。在農機技術推廣的過程中,要對于廣大農民和合作社的社員的意愿進行充分的尊重,在工作中體現出足夠的民主性特點,將廣大農民作為工作的服務主體,堅持民主地決策、管理以及監督,更好地給予廣大農民以全面地利益保障。只有堅持農民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更好地為農機技術的推廣工作給予一個更加良好的開展空間,在相關技術推廣的過程中,提高農機專業合作社本身的影響力和凝聚力,讓農機技術的推廣工作開展更加順利、高效,并且活動更加全面的配合。
(2)爭取更加全面地扶持和補貼。在農機購置上,農機專業合作社要對于相關的購置補貼政策進行更加全面地了解,并且爭取更多的扶持,更好地實現對于農機裝備結構和布局的優化效果。有關農機管理部門在展開相應涉農項目的安排中,要及時地與農機專業合作社進行溝通,并且進行適當地政策方面的傾斜,給予其良好的發展便利條件。
(3)做好服務工作。在相關農機技術推廣的過程中,相關人員也要提高自身的服務意識,積極主動地展開相應的質量跟蹤和農機設備的安全隱患排查,定期進行維護,提高農機設備的的安全性、可靠性、適用性,積極主動做好相應拍照的辦理推進,為農機設備購人者提供更加合理地服務和保障。
(4)做好培訓宣傳工作。對于農機技術推廣工作來說,對于選材培訓工作進行積極地落實是非常關鍵的。對于農機設備操作的農民來說,他們是新的農業生產技術人員,對于一些基本的農藝知識需要有著全面的了解,并且對于農機作業中的一些具體的耕種、收獲、運輸、植保等相應的生產環節有著全面的了解。相關農機部門要結合自身技術優勢,對于資源進行更好地整合,在農閑季節,科學地對于農機設備生產進行相應的技術安全培訓,更好地對于一些新設備、新技術的應用進行全面地推廣,并且結合廣大農民的需求,做好針對性的培訓和答疑。
總而言之,對于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來說,農機專業合作社本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并且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量。在農機技術推廣的過程中,農機專業合作社本身占據著天然的優勢和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如何對于其引領作用進行更好地發揮,這需要我們進行進一步深度地思考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