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nèi)穗H交往觀念。一些學生不愿意與其他同學交往,是怕與其他同學交往后暴露自己的缺點,引起同學“非議”。于是,走進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在學校很少和同學交往,不愿意參加團體活動。這種錯誤觀念直接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要構(gòu)建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需改變這種錯誤的人際交往觀念,不能把目光只鎖定在別人對自己的“非議”上,要明白與同學交往能夠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拓展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自己的思想。
笑對別人的議論。同學之間交往時,往往要傳遞一些信息,表達一些觀點,這些信息和觀點引起對方關(guān)注、共鳴、議論是很正常的事。聽到別人對自己所傳遞的信息表達的觀點時,首先要學會甄別他們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如果是善意的,感謝這樣的同學,如果是惡意的,要學會寬容對方,輕松一笑即可,不必掛在心上。接著,把這些同學當成一面鏡子,通過他們的議論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的問題,進而改正。最后,把同學的“非議”當成成長道路上的吶喊聲,期待同學多給自己提出這樣的“非議”。
調(diào)控自己的情緒。人際交往中,難免會出現(xiàn)沖突,這是很正常的。面對人際沖突,我叮囑學生要學會調(diào)控自己的情緒,避免沖突升級。積極健康的情緒能夠促進更好的人際交往,收獲更好的同學友誼。如果人際沖突是因為自己引起的,馬上向?qū)Ψ降狼福玫綄Ψ降脑徍屠斫?如果是對方引起的,要學會轉(zhuǎn)移注意力,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迅速把這種不良情緒淡化。總之,無論是自己還是對方引起的人際沖突,都不能情緒化,調(diào)控自己的情緒是成熟的重要表現(xiàn)。
(天津市薊州區(qū)下營中學 張國東)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有自己的朋友圈,希望孩子多交“益友”。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處理好人際關(guān)系呢?我認為可以教會孩子說三句話:第一句“太好了”,第二句“我能行”,第三句“你有困難嗎?讓我來幫你”。
這三句話看似普通,卻在孩子人際關(guān)系的發(fā)展中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太好了”實際上是培養(yǎng)孩子微笑看世界的樂觀品質(zhì),讓孩子用樂觀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學習中的困難與挫折。
“我能行”是鼓勵孩子樹立自信。自信不只是一種輕松的表態(tài),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肯定,讓孩子在不斷取得成功的體驗中逐步培植。
“你有困難嗎?讓我來幫你。”這是孩子長大后,為社會、為人類做貢獻的心理基礎。為了讓孩子真正體會這句話的含義,家長必須以身作則,從小就給孩子灌輸助人為樂的思想;家長要熱心對待同事、朋友、鄰居,為孩子做個好榜樣。
我是一個9歲男孩的媽媽。從孩子牙牙學語時,我就讓他主動跟別人打招呼、問好、道別,帶他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主動熱情地邀請小朋友來家玩,給他們拿愛吃的水果、點心,并邀請他們在家吃飯。當他和小朋友產(chǎn)生矛盾、沖突的時候,我教育他要盡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讓矛盾升級。我還鼓勵孩子節(jié)假日給同學、朋友打電話,邀請他們一起去戶外野炊、游玩……所以,我的孩子性格樂觀、積極向上,很多孩子愿意和他一起玩,他的周圍聚集了很多朋友。
(湖北省棗陽市七方鎮(zhèn)中心小學 ?劉坤 ?陳紅)
被人議論或議論別人,都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事。說者未必有惡意,也未必真正表示他們喜歡或厭惡。想一想,父母平時沒少批評你,但你很少為之擔心。因為你了解父母,信任他們,知道他們即使批評得再嚴厲,在你生病時還是會在第一時間關(guān)心你,保護你。你和兄弟姐妹或鄰居家一起玩到大的朋友也常爭吵、鬧矛盾,甚至打架,但一轉(zhuǎn)眼又開心地一起玩耍。老師和同學又何嘗不是如此。當你在學校受到欺負,或有重大困難時,相信他們還是會站在你身邊的。
做好自己,完善自己,只要不損人利己,無悖于道德和法律,就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目光。做人要抓住根本,就是立身正,做一個有公德心的人,搞好自己的工作,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首先做對班級有利、對同學有利的事。在別人需要你幫助時,能幫則幫;在集體活動時,能出力就出點力。這既可展示自己的能力,也可讓同學更了解你。其次,有好東西時,懂得主動和同學分享;在同學贈予你禮物時,懂得回贈。把這些事做好了,別人對你的評價自然不會差。
我們討厭仙人掌的刺,卻敬重它頑強的生命力;我們喜愛蝴蝶的翩翩起舞,美麗優(yōu)雅,卻又嘲笑毛毛蟲的丑陋;我們愛狗的忠誠,卻又常諷刺它不分好壞,一味盲從……好與壞,善與惡,美與丑,有時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難以割舍。不過,我們從來就不是活在別人的眼光中,而是活出自己的精彩。
(湖北省棗陽市琚灣鎮(zhèn)一中? 彭德高)
在班級里構(gòu)建一種利于溝通的和諧氛圍,團體輔導必不可少。作為一名兼職心理教師,我曾與我校的唐華老師共同開展過關(guān)于改善人際關(guān)系的團體輔導,當時面對的是一個矛盾重重的班級,好幾名學生之間勢同水火。我們估算了團輔的難度,廣泛查閱資料,設計了6節(jié)課的輔導方案:
第一節(jié)課,在暖身活動中,我們“尋找相同的自我”,讓學生發(fā)現(xiàn)原來彼此之間有這么多的相似之處,拉近彼此的距離。接著,我們與大家立定契約,在團輔期間,我要表現(xiàn)出一個團隊所應有的精神面貌——團結(jié)謙讓。
第二節(jié)課,在暖身活動中,我們玩了“撕紙游戲”,通過游戲,讓學生發(fā)現(xiàn)溝通的重要意義。當整個輔導活動漸入佳境后,面向全體學生征集溝通小故事:我曾經(jīng)誤會了誰。孩子們會逐步敞開心扉,將很多誤會一股腦兒倒出來,有些矛盾當場就煙消云散了。
第三節(jié)課,帶全體成員橫渡“硫酸河”,游戲過后進行討論與分享。主要是想告訴學生,在社會上,誰也沒有辦法獨立生存,尤其是面對困境時,更需要相互扶持。
第四節(jié)課,通過情景描述引出受歡迎的性格和不受歡迎的性格,并分享如何培養(yǎng)出受歡迎的性格,如何克服那些不受歡迎的性格。主要是幫助學員了解自己的性格對人際關(guān)系的影響。
第五節(jié)課,我們播放了三段視頻,討論三段視頻中的談話技巧,幫助學生掌握一些交談和傾聽的方法。
第六節(jié)課,這是最后一次團輔,在暖身活動中,我們播放了自制團體歷程視頻《青春紀念冊》,并進行了“把心留住,笑迎未來”的茶話會,讓大家體會每個成員帶來的溫暖與力量,分享每個人在團輔過程中獲得的進步與自身改善,討論與反饋。
通過這樣的系列輔導,學生的接納度會有所提高,同時也能夠讓他們真正地學習到有效的溝通技巧,幫助他們重新融入集體生活之中。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星洋學校? 龔天羽)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