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云
[摘 要]甘蔗是一種多年生的高大實心草植物,多生長于溫帶和熱帶地域,因自身含有較豐富的水分和糖分,是蔗糖制作的主要原料,同時還能夠提煉乙醇以作為能源替代品。除此之外,甘蔗自身還存在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富含維生素、微量元素、脂肪、蛋白質等多種對人體新陳代謝有益成分,直接食用或食用加工成品的成效重大。而甘蔗作為我國制糖的主要原料,需實現高產高糖才能不斷滿足生產需要,而采用旱地甘蔗高產高糖栽培技術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本文就當前旱地甘蔗發(fā)展現狀入手,重點闡述甘蔗生各階段的栽培技術。
[關鍵詞]旱地甘蔗;高產高糖;現狀;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66.1 [文獻標識碼]A
溫帶和熱帶氣候適宜甘蔗生長,我國主要出產甘蔗的區(qū)域涉及海南、云南、鎮(zhèn)江、貴州等南方12個省,隨著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fā)展,甘蔗生產區(qū)域不斷擴展,蔗糖產量也不斷增加,但同時也存在很多方面問題,制約旱地甘蔗的產量和產糖量,例如基礎設施差、科技水平不達標、種植甘蔗水平低、以及生產管理的粗放化,都是較為突出的影響因素,我國蔗糖業(yè)受其影響,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生產和生活需求,所以提出并切實實施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基于旱地甘蔗生長、生產實際,不斷創(chuàng)新和采用各階段高產高糖栽培技術至關重要。
1 旱地甘蔗生產存在的問題
首先,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作為第一產業(yè)的農業(yè)因獲取經濟效益少、速率低等問題,越來越不受重視,這也是蔗糖業(yè)發(fā)展存在制約性的重要原因,蔗糖業(yè)得不到應有重視,旱地甘蔗種植就缺乏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不存在高產高糖條件;其次,甘蔗種植區(qū)域硬件設施不完善,水利設施、道路設施匱乏、質量差,惡化了甘蔗生長環(huán)境;最后,旱地甘蔗生產缺乏高產高糖栽培技術的整體實施,實際種植操作缺乏技術指導和落實監(jiān)督,無法保證旱地甘蔗生長生產的高效性。
2 實現旱地甘蔗高產高糖方法及栽培技術
2.1 加大政策、資金投入,提高對蔗糖業(yè)的重視
甘蔗生長、生產區(qū)域中,旱地甘蔗多為當地區(qū)域的傳統(tǒng)產業(yè),是農民經濟來源的主要方向,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往往更注重第二產業(yè)和第三產業(yè),忽略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性,旱地甘蔗支持的蔗糖業(yè)也深受其影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國家及相應部門需給予政策支持,先將提升旱地甘蔗產量和產糖量納入相應農業(yè)建設項目中,使人們認識到其重要性;其次,提出和設置相應扶持蔗糖業(yè)生產的優(yōu)惠政策,提升當地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最后,投入大量資金,為旱地甘蔗的生長和生產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為種植和生產技術的研究和開發(fā)奠定基礎。
2.2 完善蔗區(qū)硬件基礎,改善甘蔗生長條件
蔗區(qū)的硬件基礎環(huán)境主要包括蔗區(qū)道路和水利設施,針對蔗區(qū)道路少、質量差、受天氣變化影響大等問題,需加強蔗區(qū)道路的建設,根據地區(qū)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規(guī)劃蔗區(qū)道路數量,建造高質量、高負荷的道路;對于旱地甘蔗無法實現有利灌溉情況,也需根據實況合理增設水利設施,遵循廣泛灌溉、合理引水的原則。
2.3 合理使用栽培技術,有效提升甘蔗產量和產糖量
2.3.1 準備階段栽培技術
準備階段主要涉及蔗區(qū)土地的整理和甘蔗幼苗品種的選擇。土壤的選擇需保證深厚和肥沃,通常在紅壤或砂質壤上進行甘蔗種植,土壤選擇后為保證其疏松性和透氣性,需進行精細的犁耙,一般情況下需要進行三次犁耙操作,采用拖拉機進行首次操作時,需將土地中的雜草翻出處理,在曬干后焚燒,同時增加土地肥力和減少雜草再生;經1周左右的晾曬后進行第二次犁耙,主要為了清除土中幼蟲和殘留雜草;在第三次犁耙中即可與種植交叉操作,三天內完成。在甘蔗幼苗的選擇上,需根據蔗區(qū)的旱澇情況和土壤肥力來確定,選擇具有高抗風性、抗逆性、分蘗力、抗寒性的品種,以提升甘蔗的存活率;同時進行外觀觀察,對存在病蟲害、芽眼不飽滿及莖細嚴重的幼苗不予考慮,將選好的幼苗縱立堆放于松軟澆過水并經石灰消毒過的地方,所有蔗苗捆綁放置,為保證水分充足和芽眼飽滿,需用蔗葉覆蓋和及時淋水,從而保證蔗苗的正常萌芽和生長。
2.3.2 種植階段栽培技術
種植處理首先將選好的蔗苗進行切段處理,時間為種植的前3d左右,先剝離蔗苗葉,以具有3個左右芽眼為切段距離,操作快速利落,并保證蔗芽不受損傷;為保證苗芽萌發(fā)正常和防止病蟲害,需伴均水和石灰浸泡蔗苗,以達到消毒和分解自身糖分的作用;蔗苗經消毒后,針對芽眼存在缺憾的蔗苗采取催芽操作,主要采取農家肥灌溉的方式,將芽眼不夠飽滿的蔗苗置于農家肥之間,形成數層堆放,經淋水和覆蓋2-3d,則能保證所有蔗苗基本呈現飽滿狀態(tài)。為保證土壤肥力滿足要求,在種苗排放后進行基肥堆施,多采用尿素和農家肥的混合肥料,將肥覆蓋在種苗上面,在其上覆蓋土壤,以保證土壤水分和肥力;最后說到種苗的種植,種苗間隔需合理安排和設置,以避免過疏或過密導致產量低情況,合理密植為主要原則,無論是行距、苗段還是畝種植量都需按標準進行,并且進行合理分蘗。芽眼保持左右兩側向再下種培苗,為保證種苗在土壤中穩(wěn)固需用手腳按壓或輕踩,過程中需密切關注種芽不被損傷,先施肥后覆土,若在干旱天氣種植則需酌情增加覆土厚度,以保證土壤水分和種苗的抗旱能力。
2.3.3 生長階段栽培技術
種苗生長過程中,需進行日常澆水、施肥灌溉、除草間苗、防治病蟲害以及填空補缺。種苗在種植后因還未長出蔗葉,大部分土壤暴露在陽光下,水分蒸發(fā)嚴重,所以在干旱天氣時需及時澆水,促進種苗萌發(fā)整齊和正常生長,如遇持續(xù)雨天也需做好田間排水工作,保證土壤的透氣性;隨著蔗苗的生長,其所需養(yǎng)分也不斷增加,所以在長莖拔節(jié)期需追施基肥和壯苗肥,保證蔗苗養(yǎng)分需求,如過程遭遇干旱天氣,在施肥時及時澆水;種苗生長過程中需進行兩次除草操作,芽前除草和蔗苗萌發(fā)后除草,于地面噴灑除草劑,減少雜草爭光、爭養(yǎng),而間苗是為了保證蔗苗之間的合理距離,去除無效蘗苗以保證質量好的蔗苗的養(yǎng)分和生長環(huán)境,需要強調的是萌芽后除草在間苗之后,以提升除草效果;對于缺苗情況,需及時填空補缺,對于無苗、弱苗情況需挖苗重補,為保證生長進度需注重肥水管理;定期進行防病蟲藥物的噴灑,以保證種苗根部和苗莖不被鉆食,同時防止蝗蟲、白粉虱的危害。
2.3.4 砍收方法
除在甘蔗種植、生長階段合理進行栽培技術提升甘蔗產量和產糖量外,還需重視砍收方法和砍收時間,需在“回糖”之前進行砍收,即蔗莖上下錘度比數達0.95-1.0時的工藝成熟期,過期則進入回糖期;而在砍伐時,對于需保留宿根的甘蔗,要注意保護蔗兜不被損壞,為蔗樁萌芽提供有利條件。
3 結語
甘蔗是我國制糖的主要原料,為了不斷滿足生產、生活需求,必須不斷提升旱地甘蔗的產量和產糖量,這需要從提升甘蔗生長環(huán)境、增設硬件設置以及科學合理地采取栽培技術來實現。旱地甘蔗高產高糖栽培技術,涉及蔗苗從選擇到生長再到砍收的整個過程,必須做到科學規(guī)劃、合理應用,只有保證旱地甘蔗的高產高糖,才能不斷發(fā)展我國的蔗糖業(yè),從而進一步推進我國農業(yè)和經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陸國兵.旱地甘蔗高產高糖技術的探討[J].華東科技:學術版,2015(03).
[2] 特芮,旗爾,李艷芳,等.提高早地甘蔗高產高糖的栽培技術措施[J].農村實用技術,2015(12).
[3] 李貴興,王愛云,楊子林.永德縣旱地甘蔗存在問題及實現“雙高”綜合措施[J].中國糖料,2015(01).
[4] 潘啟城,韋召功.桂糖32號蔗種在田東縣的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