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蒙
摘 要:新農村文化建設中民間文化占據較為重要的地位。隨著傳統文化逐漸向現代文化變遷,傳統文化傳播方式也受到新興網絡技術等多方面沖擊,導致民間傳統文化日漸消亡。此外,政治因素、社會因素等諸多因素都會對民間傳統文化傳承產生一定阻礙影響,其后果是削弱農民文化認同感及民族歸屬感,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民族凝聚力。因此,本文對民族傳統文化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對如何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加強民間傳統文化保護及傳承提出優化措施。
關鍵詞:民間傳統文化;新農村;文化建設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12-0015-01 中國圖書分類號:D422.6;K892.24 文獻標志碼:A
文化在社會群體活動中起到增強群體凝聚力、規范群體行為習慣等重要作用。因此,民間文化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是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新農村文化建設不僅是通過文化下鄉慰問演出或創建公共文化活動區域等方式,對公共文化服務體制進行完善與推動其發展,同時也需對民間文化鄉土性予以足夠關注。此外,也應明確新農村文化建設與民間文化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弘揚民間傳統文化,促進民族文化繁榮發展。
1 民間傳統文化生存環境現狀
1.1 民間傳統文化生存環境惡化
民間傳統文化是從我國農耕時期開始形成,距今已有幾千年歷史。民間傳統文化不僅包含農耕技術、耕作制度。同時也包含我國傳統生活習俗的內涵傳承。我國現階段已步入國際市場,工業化進程也在不斷加快,網絡的普及對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及交往方式都產生質的改變。民間傳統文化受到網絡技術沖擊,導致其生存空間不斷縮減,民間傳統文化遭遇傳承難關。曾幾何時,讓中華兒女引以為豪的民間傳統文化開始逐漸淡出人們視野。隨著農村城鎮化步伐加快,獨具特色的傳統民居也隨之倒塌變為廢墟?!懊褡宓牟攀鞘澜绲摹?,中華兒女應將民間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1.2 民間傳統文化保護體制欠缺
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對民間傳統文化缺乏深刻認知,造成地方政府對保護及傳承傳統文化欠缺積極性與主動性。因為保護及弘揚民間傳統文化是一項長期性項目,難以在短暫時間內做出顯著政績,而地方政府受到政績考核限制,導致地方政府對弘揚及保護民間傳統文化機制落實具有一定難度。
2 民間文化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保護措施
2.1 營造良好民間文化生存環境
由于民間文化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為民間文化營造良好生存環境尤為重要。為保護及傳承民間傳統文化,我國分別于1982年、1997年及2011年先后頒布《文物保護法》、《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這三部法律,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第一次在法律概念中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界定范圍,同時也對各級政府部門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及傳承職責進行明確劃分。
2.2 完善民間傳統文化保護體制
由于民間傳統文化保護及傳承是一項長期系統性工作,無法在短時間內顯著提升政府工作人員政績,造成政府工作人員文化建設積極性欠缺,同時也是導致民間文化在保護及傳承過程中受到阻礙的原因之一。為盡量減少民族文化在保護及傳承過程中所遇到的阻礙,有關政府管理部門應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整體素質提升,使其能通過戰略角度看待問題,對民間文化予以足夠關注度并加大扶持力度。
結束語
文化在民族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民間文化是一個民族發展的精神引導者。伴隨著國家科學技術持續發展,網絡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網絡的興起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生活同時也對民間傳統文化起到一定沖擊作用。此外,民間文化易受政治因素、社會因素等其它因素影響,因此相關政府部門應為民間文化營造良好生存環境、完善民間文化保護機制并提升民間藝人待遇。相關政府部門可將上述三種措施相結合,以此加強人民精神家園建設,增強民族文化底蘊并促進民族經濟與民族文化長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娟.淺談民間文化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5(01):224.
[2]宋成斌,王志勇.新農村文化建設要重視民間文化的保護與傳承[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03):407-409.
[3]何蘭萍.新農村文化建設中民間文化的傳承與保護[J].開發研究,2014(02):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