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詩夢 周曉雷
摘 要:隨著城市化的發展,鄉村旅游成為新寵。但因經濟落后、信息閉塞、設施配套不足等條件制約,遭遇瓶頸。通過梳理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現狀與問題,結合互聯網時代鄉村旅游發展的SWOT分析,從智慧營銷、人才智庫和保障體系三方面提出了智慧鄉村旅游發展對策。
關鍵詞:鄉村旅游;互聯網+;智慧旅游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4-0016-01 中國圖書分類號:F592 文獻標志碼:A
1 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據統計,2016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5 700億元,從業人員845萬[1]。鄉村旅游的興起,利于帶動交通、住宿等產業發展,促進就業和增加農民收入;亦可為市民提供一種與城市迥異的生活體驗。
但因農村經濟落后,交通與信息閉塞,配套服務不完善等條件制約,鄉村旅游無法滿足游客多樣化需求,遭遇發展瓶頸。
2 我國鄉村旅游發展問題
2.1 資源分散,產品單一
鄉村旅游以觀光、土特飲食、瓜果采摘等粗放型活動為主,項目分散,缺乏有效整合。加上互聯網思維滯后,不能有效運用智慧平臺針對游客做大數據分析,產品設計無法滿足個性多元的需求。
2.2 信息化資金來源障礙
據統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7.1億,互聯網普及率超過全球平均水平達51.7%[2]。大多數鄉村旅游者希望通過互聯網預約,但因鄉村網絡設施落后,難以為旅游發展提供信息資源[3];且經營者多為農民,其觀念滯后嫌麻煩,不愿主動嘗試互聯網銷售,導致經營行為與游客需求錯位。
3 互聯網背景下鄉村旅游發展的SWOT分析
3.1 優勢
營銷方面,可運用網址發布相關旅游信息,使鄉村旅游者更便利地根據喜好選擇旅游目的地;亦可憑借手機終端,了解微信、微博等平臺發表的評論,定期推出特色旅游套餐。利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拓展市場,能有效突破市場封閉的瓶頸。
支付方面,經營者可以通過WI-FI網絡,讓旅游者利用電子設備進行支付,既便利游客,又有效刺激當地旅游消費需求。
3.2 劣勢
農民作為鄉村旅游主要經營者,思想落后。加上教育和培訓制約,致使其對互聯網規則系統性了解較少,經常發生跳單、預定后無房等情況,網站維護困難。更有經營者違約吃單,跳過平臺降低成本,擾亂網絡市場秩序。
3.3 機遇
產品方面,經營者可從互聯網獲取大量符合時代潮流的新題材,再結合各年齡段的新創意,利用網絡傳播效率,迅速提升知名度。
政策方面,“互聯網+”戰略,力推旅游業融入互聯網,實現旅游業的信息化、現代化[4],政策紅利向好,助力鄉村旅游與互聯網的結合。
3.4 挑戰
一方面,互聯網人才缺乏。我國高校培養出來的信息技術人才,極少愿意主動返回農村就業或創業。同時,鄉村旅游的管理者和經營者中,自身掌握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操作能力的人才極少,主動參加相關培育培訓的熱情度不高。另一方面,融資困難。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鄉村的經濟實力。且投資開發商追求短期利益,鄉村旅游投資無法滿足其利益訴求。
4 發展智慧鄉村旅游的對策
4.1 推廣智慧營銷
O2O模式是未來旅游業發展的全新商業模式,是商家通過互聯網展示和營銷產品,消費者在線進行產品和服務的篩選并完成支付,再憑借各種形式的票據,去線下--現實中的商品或服務提供商那里完成消費,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5]。經營者可以在線上通過網站平臺,發布鄉村旅游相關信息,在線下通過提供個性化服務設施,比如智慧化鄉村特色住宿、鄉村智能解說等來提高服務質量,大力促進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
4.2 打造人才智庫
第一,相關部門可通過定期沙龍、現場指導等方式培訓經營者,使其掌握互聯網知識后,通過互聯網平臺定期進行技術指導,不斷提升其信息化水平,最終實現自我營銷。第二,對鄉村旅游人才培養機制進行完善,吸引經驗豐富、知識淵博的鄉村旅游人才。第三,邀請相關專家對員工定期進行培訓,提升從業素養。
參考文獻:
[1]北京商報網.2017年全國鄉村旅游投資目標約達
5 500億元[EB/OL].http://www.bbtnews.com.cn/2017/0718/20220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