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娟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我國高校在人才培養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標準。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高校必須要對自身的人才教育工作做出改變,只有作出新變革,高校才能在這新的時代浪潮抓住發展機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而在高校人才教育工作之中,會計學科是高校經濟學科之中的核心重點學科。因此在現階段對高校會計人才培養工作進行教學改革就十分有必要。對此,本文淺談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之下高校會計教學的改革與實踐。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與實踐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5-0118-02 中國圖書分類號:G712;F230-4 文獻標志碼:A
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技術的大眾化也給我國民眾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十分明顯的變化。“互聯網+”主要指的是當前我國社會上的各行各業通過利用網絡技術、信息數據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使自身得到創新性發展的戰略目的。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我國社會對于人才有了新的要求,這就給我國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只有對自身教育工作作出改革,才能夠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才能借此促進高校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此本文淺談高職院校會計學科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之下進行改革的重要性,并找出現階段存在于我國高職院校會計學科之中的問題,然后在此基礎之上提出幾點解決措施。
1 高職院校會計教學在“互聯網+”背景下進行改革的原因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度不斷推進以及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我國網絡技術、數據信息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多方原因綜合之下使我國正式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網絡技術在我國已經取代了傳統工作方法的地位,成為了當前人們工作的主流趨勢,這就使得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必須隨之作出調整,培養出的人才一定要適應當前時代不斷誕生的新事物。近些年來,我國各大高職院校也開始漸漸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對自身的人才培養方式不斷作出改變,期望能夠培養出適應時代以及我國市場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其中會計學科作為經濟類學科之中的核心重點部分,企業是會與市場經濟直接接觸的一門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高職院校在進行會計學科的教學工作時,除了要注意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以及綜合素質之外,還要注意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之中將當前時代最新的技術加入到教學工作之中,有效提高高職院校會計學科學生對于新興事物的接受能力,提升他們的市場競爭力。
2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教學目標沒有與市場需求達成一致
會計學科是一門非常注重實踐的課程,實踐對于會計課程來說幾乎和理論課程一樣重要,但是在現如今絕大部分的高職院校會計教學工作中,講述的內容都是關于會計學科的理論知識,實踐教學的內容非常少。在會計學科中需要進行實踐的課程會計教師基本上都是通過教材之中列舉的來進行教學的,這就和數學教學之中的練習題一樣,無法對會計學科的實踐能力起到明顯的提升作用。除此之外,會計學科教材之中的部分例子相比較如今的市場現狀顯然有些落后了,而高職院校卻還在使用這些落后的例子進行教學,顯然最終培養出來的人才是不符合時代以及市場需求的,最終導致學生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適應力大大降低[1]。
2.2 教學思想落后
教學思想落后是現如今我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工作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現如今絕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會計教師其本身的教學思想還沒有扭轉過來,沒有人知道“互聯網+”背景下的新型技術對于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性,依然采用傳統教學方法中的老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思想來進行會計課程教學。在這樣傳統守舊的教學思想之下,會導致教師與學生之間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以及交流,同時由于會計學科課程知識非常龐大、復雜,這將會使得學生出現厭學的情緒,同時會計學科是一門非常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傳統教學方法中的教學思想往往只注重理論教學,對于實踐教學并不看重,這就會導致會計專業的學生雖然掌握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實踐操作能力卻不能得到有效提升,是學生畢業后不能很好地適應崗位需求。
2.3 會計學科課程安排不合理
經調查研究顯示,一個合理的課程安排在很大程度上會對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造成影響,由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專業知識點非常繁多,這就造成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課時非常緊湊,高職院校為了在學期內完成對會計專業學生的所有課程教學,就將課程教學之中的知識點進行壓縮,借此加快課程教學的速度,此外高職院校還在會計課程教學的過程之中加快了知識點的教學速度,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導致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掌握度不夠牢固。除了這些之外,由于會計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但是現如今高職院校之中關于會計教學的課程安排絕大部分都是理論課程,關于實踐課程安排明顯不足,造成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身上出現了明顯的短板,最終導致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在畢業之后無法滿足時代以及市場的需求,最終出現就業困難的情況[2]。
2.4 互聯網資源利用率低下
隨著我國對于教育事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各種新型教學方法被應用到課程教學之中,這有效提高了我國課程教學的效率,現如今我國諸如多媒體等教學方式已經在課程教學之中得到了普及,但是絕大多數在進行多媒體教學的時候僅僅只是播放課件,沒有有效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課程教學,無法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3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實踐
3.1 教學目標與市場需求達成一致
高職院校會計教學的目的主要是為我國培養出更多高素質會計人才,要想達到這一目的,高職院校就應當緊跟市場需求,做到與時俱進,通過結合市場對于會計的是需求來設計會計課程教學的教學目標,借此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特點的教育工作。除此之外,在如今的“互聯網+”背景下市場上開始使用諸如金蝶等財務軟件進行辦公,這也代表著我國企業正式走向了會計電算化,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高職院校必須要加強會計專業學生關于這些軟的應用能力,有效提高他們的市場競爭力和社會適應力[3]。
3.2 積極轉變教學思想
在如今的高職院校會計課程教學之中,傳統教學方法的教學思想大行其道,如果想要將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學生培養成適應“互聯網+”背景下市場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就必須要對現如今的教學思想進行轉變,借此有效激發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對于自身專業的興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課程教學效果。此外,高職院校會計教師還應當注意互聯網資源對于教學效果的積極促進作用,通過有效利用網絡技術來達到促進會計課程教學效果的目的。
3.3 加強課程安排的合理性
會計教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因此現階段高職院校首先要做到事情就是適當減少理論課程教學,合理的加入部分實踐課程教學,借此增多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動手機會,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目的,借此有效提高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還要充分利用如多媒體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方法進行課程教學,在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的同時有效縮短教學實踐,此外還可以切實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4]。
3.4 應充分利用互聯網中的資源
高職院校可以通過聯合多所學校及有關部門建設出一個“互聯網+”網絡教學平臺,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的戰略目的,讓學生自主通過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學習,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的同時還可以有效彌補學生在專業知識上的不足之處。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還可以通過與校外企業進行合作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對市場實際狀況有一個切實的了解,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去校外實習的方法有效提高自身的社會經驗和專業水平,切實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結束語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市場對于人才的要求標準也隨之水漲船高,在這樣的情況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只有緊跟時代的步伐,在“互聯網+”的背景之下對自身教學作出改革,不斷的對自身教學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改正,才能夠有效提高自身人才培養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使高職院校會計學科的學生能夠成為適應時代和市場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同時也為我國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一個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黃燕芬.高職院校在“互聯網+”時代的會計教學的新理念[J].現代經濟信息,2016(7):395-395.
[2]王東生.“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改革[J].新校園(上旬刊),2016(6):115-115.
[3]何定洲,董蓉.“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會計教學的新思路[J].科學大眾,2016(2):150-151.
[4]牛耘.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會計教學改革探析[J].經貿實踐,2017(2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