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歡歡
摘 要:隨著我國互聯網的飛速發(fā)展,大學生的思想受到來自各個領域的文化和價值觀的沖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個性特點。因此,努力實現各類新媒體的聯動發(fā)聲,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提升新媒體應用的協作功能和專業(yè)化水平,提升共青團網上群眾工作水平,形成“互聯網+共青團”的新格局顯得尤為重要。在貫徹落實學校共青團工作的總體思路中,新形勢下應積極運用新媒體引導凝聚青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不斷推進共青團工作的創(chuàng)新型發(fā)展。本研究旨在探討互聯網背景下,網絡建設在共青團工作創(chuàng)新方面所起到作用、總結目前網絡建設中共青團工作創(chuàng)新方面現狀、分析目前網絡建設與共青團工作現狀,從而尋求互聯網環(huán)境下共青團工作創(chuàng)新的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共青團;宣傳工作;當代青年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5-0120-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275;F233 文獻標志碼:A
1 研究的意義和價值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窂娬{指出,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關辦什么樣的大學、怎樣辦大學的根本問題,事關黨對高校的領導,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后繼有人,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戰(zhàn)略工程。共青團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學校共青團工作發(fā)展的進程中,團的宣傳工作是共青團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長期以來,在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黨對青年成長的要求、形成良好的思想輿論氛圍、推動團的各項工作發(fā)展等多方面都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共建網絡安全,共享網絡文明”的大背景下,團的宣傳工作肩負著團結動員廣大青年為建設網絡文明作貢獻的重要使命。所以新時期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加快共青團工作的創(chuàng)新既是保障高校共青團工作可持續(xù)發(fā)展,培育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滿足廣大團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基礎性工作,也是高校宣傳文化工作以及共青團工作創(chuàng)新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高校競爭力的方式之一。
1.1 增強團組織的影響力
網絡的發(fā)展為共青團提供了新陣地,網絡最大的參與者是廣大青年,因此共青團在網絡上開展工作最大的收益者是青年,而共青團的根本職責為“不斷鞏固和擴大黨執(zhí)政的青年群眾基礎”,在網絡上開展工作可以向更多的有志青年宣傳團的精神、團的宗旨,拓寬宣傳途徑,增強團組織的影響力。與時俱進的宣傳方式正如共青團一樣與時俱進、充滿朝氣,網絡作為當下年輕人重要的學習和生活工具,共青團可以采用這種更加貼近生活的方式,在年輕人最熟悉的領域逐漸改變著他們的思想,真正起到思想引領的作用。
1.2 提高自身工作效率
網絡的優(yōu)越性決定了絕大多數的工作可以通過網絡完成。它打破傳統模式,使各級團組織可以在不同區(qū)域共享信息,可以提高效率,使不同的組織團體可以進行統一的管理。加大了共青團的宣傳力度和速度,信息可以通過網絡迅速傳播,可以通過轉發(fā)擴大宣傳范圍,同時可以根據點贊、轉發(fā)和評論的數量有效簡潔的確認信息的傳播力度。
1.3 提高活動的參與度、擴大活動的影響范圍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成長的當代青年已經習慣于運用網絡這一媒介來進行溝通交流。在這一背景下共青團的活動可以通過互聯網、移動通信等方式向廣大青年傳播,接觸到這些信息的青年便會進行傳播與擴散,這樣通過網狀的傳播結構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活動的參與度與影響范圍。加大了傳播者與閱覽者間的交流,與以往的單方面宣傳不同,網絡宣傳可以通過網絡的途徑使二者進行互動,使學生工作逐漸深入人心。以學校內的宣傳為例,多種形式的互動縮短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學生就可以在一個相對放松的環(huán)境下認真瀏覽并學習所傳達的精神,同時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幫助他們相互討論學習先進的思想精神。
網絡建設作為共青團發(fā)展新的組成部分,其符合時代發(fā)展潮流蘊含著強大的生命力,網絡建設的完善可以幫助信息更快的傳播,同時隨著媒體工具宣傳的相互影響,可以進一步加強宣傳的影響力,真正的符合共青團的發(fā)展需求。
2 當前互聯網環(huán)境下,共青團工作面臨的問題
當今時代,互聯網已經與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息息相關,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等特征。網絡信息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素質、心理素質等方面造成巨大的沖擊,也對共青團事業(yè)的發(fā)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對傳統的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對共青團實現組織、引導、服務青年的職能提出挑戰(zhàn),同時也為共青團工作的創(chuàng)新開辟了空間。
2.1 亟需打造新媒體平臺
由于團的工作的途徑一直為傳統方式,網絡系統技術水平低,新媒體工作建設不完善等原因使得新媒體應用的現狀不是很樂觀,如何整合資源打造一支專業(yè)的團隊,如何使各層團組織都擁有自己的網宣隊伍是我們面對的問題之一。
2.2 缺乏與青年互動,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對一項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取決于活動的吸引力,因此對宣傳內容的把握就至關重要,如何吸引青年、凝聚青年,對其進行有效引導調動參與的積極性就是共青團新媒體工作的挑戰(zhàn)之一。
2.3 學習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需要加強
由于網絡監(jiān)管不到位,以及網絡的開放性,網絡上的一些信息魚龍混雜,含有不利于青年成長的不良信息,這對共青團網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全面分析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復雜性,不斷學習接受新技術、新事物,充分認識當今青年所處的環(huán)境。
3 互聯網背景下,促進共青團工作的創(chuàng)新策略
隨著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共青團組織和廣大團干部在黨中央的帶領下進一步明確了新時期的工作方向。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20字好干部標準和對團干部提出的“堅定理想信念、心系廣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錘煉優(yōu)良作風”的重要要求,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工作勤奮、作風優(yōu)良、青年信任的團干部隊伍。為了建設黨放心、青年滿意的團干部隊伍,在新時期,共青團工作要積極創(chuàng)新、拓寬思路。
3.1 加強理論學習,提高學生干部的綜合素質
提高共青團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深化優(yōu)秀團員在學院廣大團員中的模范帶頭作用,增強優(yōu)秀團員在引領廣大學生團員成長成才事業(yè)中的影響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業(yè)務精、作風正的學習型學生干部隊伍。團組織要組織廣大團員青年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要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論體系和科學理論武裝團員,幫助青少年樹立遠大的理想目標。
3.2 注重創(chuàng)新,打造互聯網宣傳工作特色品牌
加強共青團的理想信念教育、勇于創(chuàng)新,迎接挑戰(zhàn)是我院同學敢拼打,不言棄精神寫照。只有加強團員的理想信念教育,培養(yǎng)團員青年的責任心、道德人格,引導青少年把個人的追求與為人民服務的共同追求融為一體,把個人的奮斗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偉大實踐結合起來,才能使他們更好地為團建做貢獻,更好地促進團工作創(chuàng)新。
3.3 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加強互聯網絡平臺建設
互聯網在我國迅速發(fā)展、日益普及,網絡對青年學生的影響日益深刻。團組織應充分利用網絡,建設好共青團信息交流平臺,為共青團的工作創(chuàng)新服務。探索創(chuàng)新網絡團建,加強共青團信息化建設;逐步建立網上團組織,積極推動共青團工作的網絡化。共青團可開通基層團組織網站,及時更新共青團的最新消息,使團員青年能夠通過網絡更加了解共青團的知識,了解共青團的最新動態(tài);也可利用好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加強團組織與團員青年的聯系,有利于增強凝聚力。
堅持黨建帶團建,加強團員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與新媒體,團組織要積極創(chuàng)新,在新時期探索新的工作內容和活動方式,帶領廣大團員青年滿懷信心地緊跟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結束語
新媒體時代,高校團學工作在當前價值觀多樣化態(tài)勢下,其互聯網絡建設面臨著不小的困難和挑戰(zhàn),然而廣大團員們這一群體是充滿朝氣,更富有戰(zhàn)斗力的群體,如何發(fā)揮這一戰(zhàn)斗力做好團建工作,是高校團組織需要思考的問題,從更新團建工作觀念開始,將教育轉為服務,由服務促發(fā)展,從發(fā)展出成效。讓網絡建設與共青團創(chuàng)新、價值觀引領相結合,利用微博、微信等廣泛被大學生接受及使用的新興媒體對共青團建設,真正實現宣傳與時俱進,實事求是與當今時代相結合,為共青團未來的發(fā)展指明道路,取得較好的社會影響和價值。
參考文獻:
[1]王震,盧群群.新媒體背景下共青團做好大學生思想引領工作的路徑分析[J].海峽科學,2015(11):63.
[2]洪濤.新媒體時代議程設置嵌入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光明日報出版社,北京,2016(07):132.
[3]陳玲玲.高校共青團與城市社區(qū)深度融合長效機制的構建——以安徽農業(yè)大學為例[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7(0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