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春
摘 要:隨著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農村的基本形式也發生了改變,逐漸向工業社會轉型。因此,農村原本的結構以及經營模式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管理的范圍越發寬泛,任務種類也越加復雜。但是,由于我國多數農村整體經濟十分落后,因此傳統的治理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基本需求。所以,農村社會治理的模式轉型將會是未來的必然發展趨勢。本篇文章將闡述社會治理的創新活動在基層黨組織中的作用,分析其當前存在的相關問題,并對于具體治理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新時代農村;基層黨組織;社會治理創新;作用;研究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3-0043-02 中國圖書分類號:D267.2 文獻標志碼:A
1 社會治理創新工作與基層黨組織的相關概念
1.1 社會治理的概念
社會治理工作主要是對當前社會組織的關系進行有效協調,對其涉及的所有環節進行合理協調。該概念擺脫了傳統價值觀的束縛,重點強調了社會組織的意義。在治理方法方面,并非只有行政一種方式,還包括法律與道德,使得社會治理的概念得到了進一步健全。
1.2 農村基層黨組織
基層黨組織是一切工作開展的重要基礎,不僅能夠完成上級布置的組織任務,而且能夠與群眾進行聯系。現如今,基層黨組織的工作范圍不斷擴展,其自身定位以及作用也都發生了改變。
1.3 領導方式的創新
目前而言,我們國家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農村社會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其復雜程度也越來越高。因此,領導創新的工作勢在必行,分析當前農村發展的主要形式,提出最為有效的方案,不斷提升治理的水平,進而推動整個農村社會完成改革的工作[1]。
2 當前社會治理創新工作存在的問題
2.1 領導地位過于弱化
農村的基層黨組織長期以來一直都是農村內部各種工作的領導核心,但是現如今其領導地位逐漸出現了弱化的現象,這其中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其一,某些黨組織的基礎職能出現了殘缺的情況。如此便導致上級布置的任務無法有效傳遞到下級手中,進而無法告知于廣大人民群眾。同時也沒有積極詢問政策的落實情況,導致其基礎職能的作用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
其二,某些黨組織的成員缺乏基本的法治意識。現如今農村為了發展經濟,使得一些企業占用了農民們的土地。原本只需要商量溝通便能解決的事件,卻由于部分成員自身法治意識不足,導致惡性事件發生。不僅使得政策方案沒有得到有效貫徹,而且還疏遠了組織與群眾之間的關系。
其三,部分黨組織缺乏敬業精神,幾乎很少開展相關活動,對于農村中出現的一些惡勢力只會選擇逃避,導致基層組織的公信力不斷下降。
2.2 社會力量十分薄弱
目前而言,我國絕大多數農村的基層黨組織的整體力量還相對比較薄弱,這其中主要原因便是自身建設有所欠缺。某些黨組織老齡化問題嚴重,缺乏新鮮血液。同時部分黨組織對于基層黨員缺乏相應的教育管理,使得某些組織成員對于加入組織的概念僅僅是認為能夠享受其帶來的福利,而沒有意識到承擔其應有責任的重要性,從而導致整體隊伍非常渙散。正是由于黨組織自身建設的工作存在很大的缺陷,導致自身管理工作的效率大幅度降低,無法滿足農村發展的基本需要。
2.3 缺乏服務群眾意識
某些黨組織的成員缺乏基本的服務意識,對于社會治理工作的理解產生了一定的偏差,導致過于重視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在面對農村內部出現的矛盾時,只會選擇壓制的方式,對于法治工作的意識嚴重不足。部分黨組織成員在社會治理的工作方面僅僅停留在表面,未能做到與工作內容切實聯系,因此缺乏足夠的工作熱情,工作方法也缺少應有的創造性。如此一來,基層黨組織在當前社會治理工作中的基礎作用無法得到有效的發揮。
2.4 利益矛盾有待協調
農村黨組織的首要任務便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切實保護好群眾自身的基礎利益。近些年來農村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因此農民普遍的價值觀也越發多元化,從而衍生出貧富差距明顯的現象。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都有所不同,因此其治理方式也自然有所不同。也正是這些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使得利益矛盾的協調問題越來越嚴重[2]。
首先,農民自身的維權意識不斷提高,而部分黨組織在對于矛盾處理的問題方面手段十分欠缺,從而導致矛盾問題不斷擴大。
其次,部分黨組織對于當前出現的新型經濟組織的認識有所欠缺,無法有效處理其與自身之間的關系,導致二者矛盾重重[3]。
3 當前社會治理創新工作的具體對策
3.1 改善領導方式
一般而言,農村黨組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農民自身的代表,為農民自身的利益進行訴求。由于二者之間的角色具有一致性,因此黨組織能夠為農民群眾進行訴求傳遞,切實維護其自身利益。
首先,黨組織需要做好責任分工,村委會主要負責具體事務的治理工作。對于一些與農民自身利益有關的問題,可以商量解決。
其次,黨組織需要公開自身事務,即進行村務公開,確保農民們可以時刻了解當前組織的進展情況,進而減少摩擦。
3.2 加強黨的內部建設
現如今農村人口的流動速度不斷加快,成員的實際分布情況也隨之不斷改變。在我國進入了新時代之后,傳統的組織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經濟發展。因此,組織建設工作必須進行創新。
其次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自身隊伍的建設工作,健全現有的治理機制,鼓勵所有成員們利用創新思維處理問題。同時黨組織理應開展一些培訓活動,提升成員自身的技術能力以及個人素養。另外,治理模式的創新也是一項重點內容,黨組織必須改善任用與監督機制,確保所有工作能夠公正公開。
3.3 明確當前工作的重點
首先,黨組織應當改善當前農村的民生,將其最為關注的問題當作切入點。全力推廣新型農業,改善農村經濟水平。同時還需要改善農村內部的基礎設施,提升農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由于農村的文化建設工作一直以來都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問題,為此黨組織需要提升政策的支持力度,為其提供足夠的金錢資本。同時還需要開展一些創新文化的活動,豐富農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3.4 加強協調工作的能力
首先,黨組織成員應當發揮自身領導責任,處理好不同價值觀群體之間的協調工作,這其中教育引導是最為重要的一項工作內容。同時,黨組織還需要做好宣傳的工作,大力推廣國家公布的政策,促使群眾的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引導。
其次,現如今農村的內部結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黨組織為了確保農村發展的穩定性,必須積極投入到治理活動中,協調不同組織結構之間的關系。
結束語
加強農村社會的創新工作是當前基層黨組織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因此基層黨組織必須明確自身定位,改變原有的觀念,從本質上完成創新工作,適應農村未來發展的基本要求。
參考文獻:
[1]劉柳,李毅弘.農村社會治理中基層黨組織功能發揮研究述評[J].領導科學,2016(20):24-27.